到年底了,盘点类的话题层出不穷,图书、电影、音乐尤其如此。
正巧,就在某个年度十大好书的榜单下,出现了这么一条留言:
毫不犹豫全部加入书架,定会夜以继日全部读完。
看到这个留言,我的第一反应是:
他很有动力,很有激情,很有求知的渴望。
紧接着,第二个想法就出现了:不聚焦。
这个年度十本好书的盘点是综合性的,也就是说“文学”“纪实”“小说”“技能”等等都有,并不是某个具体类目下的榜单,“年度文学榜单”之类。
对于读书,我们自己都有一定的体会:
好书清单一大堆,真正读完的,不超过两只手。
不说每天一本书,每个星期能读完一本书,其实都已经是强人了。这么算下来一年也只有52个“席位”而已,随便找几个推荐榜单就填满了。
可是读完以后呢?
今天看文学,明天看技能,后天看励志……每本书单独看都有用,可放在一起,却改变不了你的生活。
又应了一句老话:“看了这么多道理,为何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我想解决办法之一,就在《超精简备忘术》的副标题中:为忙碌低效的人生做减法。
这本书是日本作家臼井由妃的新作。
臼井由妃是日本知名企业家,时间管理达人,畅销书作家,她曾经凭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果断的行动力,将一家负债累累的公司转变为年销售额高达23亿日元的优质企业。
在这本书中,封面上的那句话我很喜欢:
让重要的事物成为你人生的路标。
在“做加法”已经很容易的“信息爆炸”的环境中,“做减法”或许才是我们新的出路。
1、孙子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在《孙子兵法》的虚实篇,有一句段话是这么说的:
“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翻译成白话,就是:
你防备前面,后面就虚了;防备后面,前面就虚了;防备左边,右边就虚了;防备右边,左边就虚了;你无所不备,所有地方全都防备好,那就所有地方都没防好。
原因很简单,因为兵力有限。
正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很多时候你能“有所为”的地方,都是因为先有了“有所不为”。
这也是为什么,生活中什么都想做好的人,往往什么都做不好。
针对这种现象,作者臼井由妃给出了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概括起来只有三步:
写下来—>舍弃掉—>集中于
不要把东西放在脑子里,让它呈现在纸上,这就是写下来;
面对一张纸,你才能清晰看到数量的多少,也才能比较,知道到底哪个是多余的,哪个是真正想要的;
舍弃掉那些多余之事,将全部精力集中于自己原本的目标或梦想上,并努力去实现。
在这里“写下来”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通过“写”这个动作,可以将你从工作压力、人际关系,或者一些个人烦恼中解脱出来,让你的思想和行动都更加自由,这样能进一步帮助你理清思路。
所以在正式使用这个方法之前,一定要告诉自己:
不要为了写而写,这不是一件需要刻意努力去做的事情。
2、“一张没有留白的日程表,它的主人只有可能成为时间的奴隶。”
时间管理可能是职场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因为时间太特殊了,它既不能增加也不会减少,既不能透支更不能预存。
所以对于时间,我们多多少少都有紧迫感,特别是在做计划的时候,总是会往里面塞很多的东西,觉得越满越好。似乎只有满满的日程表才代表着“我没有浪费”。
可作者说不是这样的。
她建议:你的日程表只能填一半。
这还没完,还有一项更狠的:每个月设置一天自由时间。在这个自由时间中,你不被任何人打扰,这一天只属于你。
先别急着否定和惊叹,“这怎么可能!”“原本时间就不够,还要再减少?”
我分享一个《稀缺》中的案例。
曾经就有一家急诊医院,手术室的利用率高达100%,经常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医院不得不去协调已经做好安排的手术,导致手术室的排班总是很混乱,员工也因为各种“临时”安排无法好好休息,倍感压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医院请了一个顾问。
在一系列的分析后,顾问给出了解决方案:
预留一间手术室待用。
也就是说,在原本就不够的手术室中 还要抽一间出来,不排班。
原来,医院的手术分为两种:
一种是计划中的,也就是提前安排的手术。
另一种是计划外的,也就是会因为各种紧急原因,临时穿插进来的手术。
这时,顾问建议其实是说:
将不排班的手术室专门用来应对计划外的手术。
采取这个建议后,医院的手术接待数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5.1%,人工的精神状态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这就是“留有空白”的原因。
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如果你的日程满满当当,任何一个突发事件都可以带来多米诺骨牌式的坍塌。
所以,既然日程表里塞不下这么多的“待办”,我们在整理的时候就更要挑选重点中的重点,舍弃掉那些“可做可不做”或者“能找别人做”的事情,集中精力去完成关键任务。
3、清理人际关系并不可怕
高效的人生并不只有时间一个维度,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还有人脉、财富、物品。合在一起是作者提出的人生减负4个维度。
关于财富和物品,我们或许更好理解,可人际关系上多多少少都会纠结。
毕竟对方是活生生的人,我们和人之间产生的连接是一种感情,很多时候不是说断就能断的。
这部分作者的很多建议倒是给了我一些启发。
其实清理人际关系没有那么可怕,很多后果都是我们想象出来的。
离开那些给你带来负能量的人,这个过程没有那么难,给你带来的损失也远没有你维系关系时付出的多。
当然我觉得这里的“离开”并不是统一的一刀两断的意思,而是可以通过频率和距离来控制的。
对于一些麻烦的人,我们可以通过减少沟通频率,减少见面次数来慢慢的疏远,你只要告诉对方“我很忙”就可以了。
而对于一些虽然负能量,但不能直接拒绝的关系,拉开距离或许是最好的办法。
就像前两天看到一个科普博主,他说:
有网友问我,说婆婆不让她养猫,让她觉得很郁闷怎么办?
你以为我会告诉你“养猫对人有好处”,“养猫可以缓解压力”,“只要注意卫生和防控,猫把弓形虫传染给人的几率还不如你喝生水大”这些就证实了的道理吗?
我才不会呢。
我要告诉你都是:搬出去住吧。没了婆婆的唠叨,加上猫咪的陪伴,你才能享受自己的生活。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跟家长住在一起,也是有道理的。
真的不是不爱父母,只是彼此在一起,就会有不断的小摩擦,来来回回断断续续,就像一个不大,但总长不好的伤口,搁谁心里都不舒服。
所以怎么把握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呢?
前几年网上流行一句话叫“一碗汤的距离”:
住的不近,住的不远,送一碗汤过去,还能保持温温的热度,这个距离刚刚好。
当然对于人脉的衡量,作者建议也要用“写下来—>舍弃掉—>集中于”这3个步骤来思考,选出那些对你真正重要的,舍弃和远离哪些带来“负能量”的。
有时候,朋友也可能是“时间小偷”。
写在最后
这本书不算厚,在有启发的同时,读起来也很轻松。
其中关于“如何无意识的开销”,“如何衡量某个投资是否适合自己”这些具体问题,作者也给出了她的操作方法,非常具体,特别是职场新人,比起“谈道理”要更实用一些。
总之,用“写”的方式,与“无意识、下意识”的阻碍划界限,舍弃那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才能让你的时间与精力集中,去完成那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