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朋友桃子从来不玩朋友圈。
“我在东京,给你寄明信片,地址给我。”我时常收到她诸如此类的微信消息,然后惊呼她出去玩也不吱上一声。桃子会发一个委屈的表情,“我这不是告诉你了吗。”
桃子身边最好的朋友圈子就是我们寥寥几个人,所以了解她的人屈指可数。很多人说起对桃子的印象,几乎都是人很随和,然后呢,然后就没有了。
当代人离开了朋友圈和微博,就没有办法去深入了解一个人了。社交恐惧候群症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对原始的社交方式拒绝的理由,能够以点赞来维系的关系,绝对不深入交谈。
可桃子是个特别棒的女孩子,除了像其他人说过的性格随和以外,还有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闪光点。可这些,都是在和桃子相处的点滴里知道的。
我问过桃子为什么不用朋友圈,桃子告诉我说,“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对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桃子特别可爱,在一次旅行途中,我们几个女孩子给她过生日,威逼利诱桃子发朋友圈,于是我们拿着手机兴冲冲的等。刷新一看,桃子发了简单的三个字:“朋友圈。”
我在有男朋友的那段时间里极少发朋友圈。
每天的生活足够幸福,想要让别人的知道的事情也统统都可以讲给一个人听,比起朋友圈里的点赞,一字一句都有回应的感觉似乎更让人感觉到温暖。
当人的幸福欲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然就没有想要获得别人称赞的心思了。那些等待评论和赞的空虚,被身边最亲密的人所取代以后,外界的反馈变得无足轻重。所以有时候,不发朋友圈,也可能是过得足够幸福。
桃子是很喜欢旅行的女孩子,加上职业相对比较自由的关系,在忙完一整个周期以后就可以来一场旅行。桃子的手机在旅行期间是关闭的,所以一旦我们都找不到她人的时候,就基本上能够猜到她在做什么了。
朋友圈里的定位和九张逼格满满的图已经成为了旅行标配,外加上下面一溜儿的称赞和疑问,虚荣心得到极大地满足以后,旅行的钱也就花的值得了。想来大部分人的心理和我一样,不发条朋友圈,这旅行也就算是废了。
可桃子总是能在回来以后给我们讲许多许多有趣的事情,和用相机拍的漂亮的风景照。
仔细想想,去除了旅行途中那些盯着手机等待消息和无限的选照片修图的过程,和陌生城市交流的时间便多了起来。感受一个城市的气息,难道不是旅行最原始的初衷吗?可我们为了满足自己所谓记录生活的藉口,生生把感受气息变成了享受称赞。
无谓的称赞只能满足日渐膨胀的虚荣心和逼迫你花更多的时间拍照修图。
当一件事只能够满足一时的快感的时候,我们不妨不去做这件事。
你发过的九宫格图片和深夜鸡汤会对别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指尖滑过,“我好像和她很久没联系了,那就说声好看吧。”“看这鸡汤,果然深夜里人就是会矫情,点个赞好了。”
然后把这些事情抛掷脑后,再也无关生活。
至于维系朋友关系这件事情,如果是需要用朋友圈点赞来维系的朋友,大概是不需要深交了。我可以一个电话叫你出来喝酒,才成了在这个网络社交充斥了生活的时代最真实的触手可及的友谊。
而我最害怕的事情,是我明明抬头就能看到你,却低头在刷朋友圈,明明触手可及,又因为一道虚拟的墙让我们之间隔了人山人海。
这代人的孤独大多是来源于此吧。本可以约喝酒吃饭的平常,一通过虚拟的世界,反倒是加了些许不纯粹的目的。戒备心涌上心头的时候,是社交网络带给现代人最大的悲哀。
猜忌和解读成为生活重心的时候,所有的快乐和意义都只在于,朋友圈里的你,过的一定没有我好。
我曾经看到一句话说:“祝你们和朋友圈里的自己活得一样好。”
既然毫无意义,约莫还会引得些居心不良者的猜疑和嫉妒,倒不如关闭落了个干净。阻隔了一切可能会发生的负能量,我的世界变得波澜不惊。
所以后来,我也关闭了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