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语文是倍受诟病的学科,那么作文教学一定首当其冲。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渠道很多,但上好作文课,尤其是单元的习作无疑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今天下午(3月28日)的集体教研是作文研究课。教研员王小红老师执教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写一个使你有所感触的事物。这是本单元三个习作中的第二个内容。
从单元导语中(见下图)可以发现这次习作与单元主题是一脉相承的。尽管本单元的五篇文章《学弈》《匆匆》《桃花心木》《顶碗少年》《手指》都是感悟生活、获得启示的,但在内容选择上、文章结构上、表达方式上等又不尽相同,各有特色。而写人生感悟类的文章,学生很容易陷入空㓊的说教,因此,选择其中一课来学着写,学文章结构、学选材、学表达方式、学语言风格……可以更好地提供一个思维路径,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习得的表达方式得以实践,同时也让习作要求“着陆”。
基于这样的教材研读,王老师把本次习作指导定位在仿照《手指》来学习写作。
这节课分五个板块:一是出示习作要求,审题。二是回顾《手指》,疏理写法特点。三是观察钢笔,小组交流展示钢笔特点以及感悟。四是拓展交流,丰富素材。五是选择内容,构思列提纲。
这次听课,语文学科尝试设计了作文课课堂观察表,十二个观察员从六个方面观课议课:1.课堂结构(关注课堂组成部分、顺序、时间分配)。2.评价(关注师生评价、生生评价是否有效、及时、准确、具有引导性等)。3.发言次数(发言人次、最多发言次数、发言人的位置、未发言人数等)。4.学生表达(囗头表达:主动性、条理性、流畅性、准确性、姿态等;书面表达:选材、立意、层次、书写规范、书写速度等)。5.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效果、次数)。6.观察与积累(主动、有条理、善于思考、突出个人感受具有良好的观察习惯等)。
这节课用时36分钟。课后,照例由执教的王老师先说课,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思考,谈了预设和生成,特别遗憾的是预设的列提纲没有当堂完成。
观察员也分别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和反思与评价。
我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观课议课。我认为有数据意识,用数据说话毋庸置疑,但我们对某一方面的观察是“点”的观察,需要细致地观察记录,同时对整节课“面”的观察,高屋建瓴地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见树木,只见森林”都是不可取的。设立观察员制度有必要,可以让观课议课更有针对性,更科学,但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科特点来科学地设置观察点,既要有“点”又要“面”的观察,观察员也要轮流担任,承担不同的任务。
二、关于作文课。
1.这节课,审题~疏理写法~观察钢笔~说特点说感悟~拓展选材~构思题纲,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特别是利用小组合作充分表达,给了每个学生充分的练习表达机会。
2.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在“选材”的处理上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第一次老师很突兀地让学生观察钢笔,结课时又塞给学生了一大堆高大上的事物:蜡烛、梅花等等。为什么不问问学生,在他的身边有哪些普普通通的事物触动他了?铅笔、橡皮、作业本,粉笔、黑板、黑板擦,扫帚、垃圾斗……主体是学者对象,教师是服务者,主体不能是表面的主体,真正的主体是雀跃的!真正的创作决不是课堂上老师创设情境下的创作学习,一定学生是心灵深处的迸发,不吐不快地倾诉!“主观、任性、自我”是语文老师的缺点,我们要懂得规避。
第二,“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要从阅读教学的学习目标入手,在我们的“学习目标制定规范”中有明确的表述:“制定目标要关注习作。单元备课时要关注单元习作要求,结合文本内容,分解细化到课时目标中,在教学时有意渗透,实现指向写作的阅读。”在阅读教学中依目标落实表达方法的学习,在习作教学中尝试运用学到的方法来练习表达,而在这节课中,虽然涉及到了,关注到了“运用各种修辞”“列举事例”,从形状、构造、作用几个方面表达,但缺少对《手指》文章结构清晰严谨(开门见山、具体描写、阐明道理)语言风趣幽默的特色等整体的回顾疏理,对于习作中的“构思”这一重要环节没有实现阅读与习作的架构,迁移无法实现。
第三,模式教学并不适用于所有课型,但可以在所有的语文课堂中体现模式教学的核心理念——“主体多元,合作探究”“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可以语文教学要克服盲目的热情,要多一些清醒。课堂一定是经得起考验的课堂,一定是经得起反复追问的课堂!
语文课要经得起追问,以生为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追问设计的有效性,语文教学要克服盲目的热情,要多一些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