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读一本书,为什么自己的读书笔记除了摘抄写不出别的内容,而别人的读书笔记为什么能调动所看到的知识,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做到真正内化?
最根本的原因,是自己的大脑缺少“知识晶体”。
什么是知识晶体?《洋葱阅读法》里有一个很直观的解释,所谓的知识晶体,就是我们的思维模式,思想结构。
一说到晶体,我马上想到了雪花与冰块,一片片雪花是零散的,在物理作用下,由于特定的温度,雪花凝固成了冰块。
我们通过大量阅读获得了许多知识,这些知识就像一片片雪花,分散在我们大脑里,很细小松软,难以拿起。
雪花凝固成冰块的过程,就是我们将许多零散的知识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形成一个框架,有了一定的牢固性,拿出来就很容易。
雪结成冰的条件必须是在特定的温度下,有大量的雪花。
我们的大脑要形成知识晶体,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先学习别人的思想,然后再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最后再联系实际,做到真正的内化。
阅读是基础,是雪花,为了积攒大量雪花,我们必须高效阅读,而写读书笔记是经过很多作家证实,能达到高效阅读的一条捷径。
一直以来我单纯的认为,记笔记就是把作者阐明的几大点几小点按原意,按顺序记清楚就OK了。
读了《洋葱阅读法》后,才知道自己的理解实在是肤浅。
书中讲到的洋葱卡片笔记法的流程是这样的:
1、做标记,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做各种标记;
2、收集,要打开自己的思路,看看碎片化的收集和整体化的收集到底都有哪些渠道;
3、整理,建立私人图书馆;
4、做输出和转化;
5、尝试去做应用和各种实践。最后,从书上的卡片变成我们输出自己的卡片。
我们光是简单的阅读是不够的,要将学到的知识通过实践变成自己的知识,形成知识晶体后,才能任由我们自由提取。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愿我们每个人都爱阅读,懂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