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买定投余”未必适合你
“买定投余”是保险行业一个大概念,意思是购买定期的消费型理财产品,剩下的钱去做投资理财。这个概念,我个人认可并实践着,原因有两个。
第一,性价比较高。定期的消费型保险通常都很便宜,百十来块钱就有几十万保额的消费型保险,杠杆比率很高,是保险“保障功能”的集中体现。
第二,适合月薪族。我自己是工薪一族,每个月收入相对固定,我又有记账和理财的习惯,每个月都会对工资结余进行储蓄和投资。所以,我坚信自己理财可以比保险公司帮我理财,最终的收益更高。
但,未必适合所有人。
第一种,收入不固定的人。比如做生意的,拆迁得了一大笔钱的,这笔钱当时不买保险,之后很可能就花没了。那你最好买储蓄型的保险,一次性缴清更好,强制帮你储蓄,既有保障,还有一定的理财收益。
第二种,无法自律的人。买定投余本身就要求很强的“自律意识”,你能够将买完消费型保险的钱,留下来存起来,然后合理理财。有的时候,我们真的不能高估人性,于人于己都是。
所以,对号入座,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类型。
02
保险不是万能的
都说“买保险容易理赔难”,完全依赖商业保险其实是不够保险的。
在购买保险之外,你还得攒钱保护自己,储备相应的养老金和医疗金。一是防范无法理赔或者赔付额度不够,二是为二三十年后保险到期做准备。
个人觉得对于大多数理财小白来说,可以选择基金定投的方式。基金定投讲究的是长期持有,既可以帮你强制储蓄,长期来看又有不错的收益率。咱们是为了三十年后的养老和医疗做准备,正合适,同理,孩子的教育金也适合。
假设每个月攒500块,基金定投的年利率约在10%,30年后你的本金是19万,本息合计达到114万。
有的小伙伴会说,还有通货膨胀呢。
这绝对是个问题,我曾经写过专门的文章讨论这个话题(点击可看原文),我认为这个数字在10%左右,这样一来,相当于你理财只是让自己的钱不贬值罢了。
所以,以后需要多少钱,现在就得攒多少钱。
每个月攒1000块呢,30年后,你的本息合计是38万,也不错了,跟重疾险的保额相当。
03
为自己的保险负责
保险从业的门槛很低,业务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准也参差不齐。
我的朋友圈里,除了卖东西的人多,转行干保险的人也挺多,其中又以宝妈居多,原因可能是工作时间较为宽松,也没有太高的准入门槛。
我的提醒就是,千万不要因为熟人推荐,就盲目的买入不了解和不适合的保险,后期退保会很麻烦,还要承担不小的经济损失。
起码要对自己购买的保险有一定了解,保障哪些项目,保额是多少,有哪些豁免条款等等。业务员即使是熟人,也无法为你后期的理赔负责。
自己的情况自己最了解,自己的需求自己最明确,还是那句话,你的钱要自己负责,保险也是。
04
定期对保险配置进行检视
保险配置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也需要适当的进行调整。
第一,根据人生阶段调整
比如,现在小A目前单身,买了一份50万保额的定期寿险,受益人写的是爸爸妈妈,为的是“我已长大成人,对爸爸妈妈有着深切的爱和责任。”
过了几年,小A结了婚,买了房子,背了房贷,有了宝宝,身上的责任和担子重了,她又买了一份保额为50万的寿险,受益人是孩子,为的是“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人世,还有我的钱,伴你长大。”
第二,根据经济条件调整
比如小B刚刚工作,手中的资金不宽裕,可以先买保险的低配版,保额10万,20万,以后有条件了再进行补充。
定期的消费型保险基本都是可以叠加的。
工资水平会上涨,年轻人未来也大有可期,谁知道十年后你的收入水平会达到什么程度,到时候你更“值钱”了,保额也应该相应提升。
05
诚意推荐——水滴互助
我是在找保险的时候遇到它的,但它又不是保险。
水滴互助是一个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公益社群。宗旨是会员之间互帮互助,一人患病,众人均摊。
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每个人只需要出几块钱,甚至几毛钱。如果自己患病,也可以得到相应的救助,成年人最高30万元,10块钱即可加入。
我所在的单位定期会组织“博爱一日捐”和“职工互助”等爱心活动,每次我都不情不愿,原因是自始至终没有任何人告诉我,我的钱用在了哪里。
互联网平台这一点就做的很好,信息公开透明,承诺会员的每一分钱都用作救助,定期公开救助名单及详情。
4日的时候收到公示,我知道自己花了1块多帮助了7位患癌的中青年朋友。
详情里可以看到一位广西叫X秀红的43岁女性患了乳腺癌,大病面前,她收到了20万的互助款项。
我刚接触这个平台,就马上加入了,感觉互助的理念特别好。
钱不多,既给自己一份小小的保障,还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是积福报的好事。
其他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