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长河中,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如同我们随手撒下的一粒种子,在时光的滋润下,那些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抽枝、开花,最终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
在与三位行家约见的时候,很神奇的的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表达了上述这句话,这篇文字是做完约见后的归纳后产生的特别想表达的冲动。希望能够从三位行家和我分享的个人生涯经验中找到些成长的规律,帮助自己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下面写点在聊天过程中对我印象最深的几个故事:
行家陶成:
1、成长就是不断脱离舒适区的过程
2、及时复盘
3、主动自我升级
4、延迟满足
当大家的年终汇报总结都是敷衍了事,每年只是将去年的汇报稿改改数据的时候,能不能够坚持做好自己,认证罗列出当年做好的每一件事,也许第一年只有简单的一页纸,但是慢慢的从第二年开始会发现能够写的业绩到了满满两页,越来越多。
在写的越来越多的同时,开始追求文章的排版布局,如何让看的人阅读起来更加舒适,于是开始将文章里的数据用直方图、柱状图、饼状图等清晰表达出来。
这是一个不断追求最好的过程,很快发现单纯的读这些文章不能很好的做好视觉呈现,于是自学了PPT,学习如何公开演讲。
在公开演讲的时候,别人都是在演讲台后照着稿子念,我会把整篇稿子背下来脱稿演讲,并且是直接站在演讲台之前,把自己完全暴露在所有人面前,进行无遮挡演讲。
一个演讲的诀窍就是在演讲开始前用手机对整场演讲进行录音,在结束后反复听和思考,这里这句话为什么说错了,某段话的表达是不是清楚等等,这样能够快速提高演讲能力。
如果放弃了自我的提升自己会是什么一种状态呢?可能还是做着低级重复的工作,不像现在那么的精彩。
当时自己偷偷的自费报名参加上海的培训课程,努力让自我提升。
当时有些新的项目,大部分工资比我高的老员工都不愿意去做,但是我还是积极参加,去尝试没有做过的一些挑战。很多人都觉得这样挺傻的,又得不到钱还要花大量的时间,但是慢慢的你会发现自己掌握的技能越来越多,很多同事会主动求助你帮忙。
行家常思危:
1、统筹规划、做局的能力
2、知识迁移的能力
印象最深的是常大叔讲的他当时在中国移动带领同事做义工的那件事,他能够准确的把各个角色的利益诉求理顺,并且通过互相的牵线搭桥把事情办成。比如说某个义工行动需要统一的制服,就会去找公司相关的部门,希望公司赞助制作这样的义工制服,在正面是统一的义工标志,在背面可以打上中国移动的宣传广告,当双方能够达到双赢,事情就变得简答许多。
又比如星巴克这样的外资企业每年在深圳需要有参与义工活动,而正好手头有相关的资源,所以当有义工活动的时候会邀请星巴克的员工参与,然后作为支持他们也会带咖啡机和饮料到现场,这样达到双赢的局面。
管理义工团队的时候,一个人搭理不过来,于是开始有意识的培养管理员,能够自己放手让团队自我运营的程度。
在接下来社群运营的时候,义工管理的经历让我在快速选出管理人员,维护社群活跃度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行家梁筱琦:
1、目标清晰化
2、知识链接能力
梁筱琦姐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特别机灵的那种。
从她分享的个人升职路径可以看得出,她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从这份岗位里得到什么。每一份工作都是在职场道路上的敲门砖、垫脚石。
最深的印象是运营真的已经成为了她思考每件事情的一部分,比如在聊到我最近在学《九宫格思考法》的时候,她反问我“那你有没有像过做一份九宫格版的运营指南呢?”
而且在聊天的时候为了打开思路,带我观察手机里的大众APP,用运营的思维分析按钮、排版、内容等等,对我很有启发。
比如在谈到王者荣耀的时候,她又启发我说,有没有想过用运营的思维想想为什么王者荣耀那么火呢?
又比如当天盆友圈刷屏的腾讯公益一元买画的活动,怎么用运营的思维思考这个活动为什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