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 一谈到心理学肯定身边很多人,都会投来异样的眼神……“这个人是不是有病啊?”是不是脑子不好啊,?更有甚者背后偷偷议论离她远点,万一他知道我们每天在想什么,那就太可怕了……
我可去你大爷的的吧•ᴗ•
当真以为我万能了,我要成仙了哎,
心理学其实帮助我们成长,让我们更了解自己,有一个更好的未来•ᴗ•
必没有你们想的那么牛逼哄哄的,•ᴗ•……
不懂得看一下资料
误解一:心理学家知道人们在想什么
“你是学心理学的,那么你说说我正在想什么?”当周围的人得知你是学心理学专业的时候,他们会马上好奇的发出这样的问题。人们总以为心理学家和算命先生差不多,应该能透视眼前人的内心活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心理活动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和意志等等,并非只是人在某种情境下的所思所想。心理学家所做的就是要探索这些心理活动的规律——它们是如何产生、发展?受哪些因素影响?相互间有什么联系?等等。心理学家通常是根据人的情绪表现和外在行为等来研究人的心理。也许他们可以根据你的外在特征或测试结果来推测你的内在心理特征,但除非具有超感知觉能力,否则再老道的心理学家也不可能会所谓的“知心术”。
误解二:心理学家会催眠
很多人对催眠术有浓厚的兴趣,因为觉得它很玄妙。提起催眠术,人们又往往想起心理学家。原因之一可能是弗洛伊德的误导。弗洛伊德是著名的心理学家,既然他使用催眠术,那么心理学家应该都会催眠术。另外,可能是缘于“心理电影”的误导,影片中总是会把心理学家和催眠术联系在一起,其实实际的生活中更不那样的。
催眠术并非所有心理学家必然会的“招牌本领”。它只是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在心理治疗中使用的方法之一。实际上,大多数心理学家的工作是不涉及催眠术的。他们更倾向与运用实验和行为观察等更为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
在国外,催眠术常用与帮助审讯嫌疑犯,以期使嫌疑犯在催眠状态下不由自主的坦白情况。现在,很多的司法心理学家认为催眠状态下的审讯有诱导之嫌,很可能使嫌疑犯按着催眠师的暗示给出所希望的但并不公正的回答,所以对此持反对态度。
误解三: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
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心理咨询蓬勃发展,越来越火。各种各样的心理门诊、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等不断涌现,通过不同的渠道冲击着人们的视听。再加上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实施,使心理学的社会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些动向使很多人一听到心理学就想起心理咨询,以至于使它做了心理学的代名词。另外,对大多数人来说,倾向与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去认识一门学科,而心理学最广泛的应用就是心理咨询与治疗,较之其他心理学知识更为大家所熟知,所以很多人将心理咨询等同与心理学,这是一种误解。
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认识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扰,更幸福的生活下去。心理咨询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对夫妇、一个家庭或一个群体。通常,心理咨询是面向正常人的,咨询者虽然有各种心理困扰,但并不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如果是严重的精神疾病,那就要交给临床心理学家或精神病学家来处理了。
误解四: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
很多人对心理学家抱有这样的看法:去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心理有问题”的人,而有问题的就是变态,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这些看法就会使得许多人在看心理医生的时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其实,大多数的心理学研究都是针对正常人的,如儿童情绪的发展,记忆与思维的特征,性别差异,智力,老年人心理很跨文化的比较等等都是心理学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