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5219-初夏
我是一名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的护士。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我在护理工作岗位已有3年。
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工作不同于其他成人科室,细小而琐碎,加之孩子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护理上需要更加细心,技术上需要更加精湛。
现如今,许多疾病或许我们从未听过,又或许有人听过,但从未亲眼见过,更不会想着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身边人。
头部外伤、车祸致大出血、脑出血、高空坠落伤、肺炎、捂被致窒息、虫咬、喝敌敌畏、百草枯、气管异物(花生、瓜子、丸子、饭粒……)、电击伤、烧伤、烫伤……
然而这一切,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无疑是父母的疏忽造成的!
让我一直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小男孩活生生的从五楼摔下去了!
多么令人痛心!
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妈妈为了下楼拿快递,把他一人锁在家,不料5岁的他爬出窗户,从五楼坠落。
当发生意外时,我们都追悔莫及。
妈妈从没想过短短几分钟,曾经活蹦乱跳的身体、会哭会笑,现在已经变成毫无意识的植物人,就那么静静地躺在那里,毫无生气……
身上的擦伤让人心痛不已,满身的鲜血让人触目惊心。眼角的泪水代表着他有多么离不开他的妈妈。
妈妈哭红的双眼,悔恨的话语,颤抖的身体,这一切的发生就在她的那一念之间。她悔恨不已,想代替孩子承受病痛的折磨,她只恨为什么不是她!
抱着他一直在重复一句话:“都是因为我!都是因为我!都是因为我!”
在送入抢救室的瞬间,我们的精神都高度紧张起来。一瞬间就开展抢救工作,脑外科、胸外科、骨科等等能叫来的的医生都叫来了,场面如同全院大会诊。
“病人在大出血,快速输血。”
“病人心跳开始掉了。”
“抢救病人,呼吸很弱。”
好不容易孩子心跳恢复,但还生命垂危,忙了一下午的我们都精疲力竭,看着眼前的状况,孩子还没能享受到这世界的精彩,就遭遇这般伤痛,令我们都万分揪心。
因为紧急,方显责任重大,因为辛苦,方显医务人员的普通。
小小的身体,却要承受那么多。身上插着很多的管道以此来维持生命体征,有气管插管、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胃管、尿管……
疲劳的我们正准备重振士气、全力一搏,哪怕只有1%的治愈希望。可惜随着CT报告的出炉,现实是残酷的,孩子整个头颅内外全部摔碎,彻底回天无力。
这时无疑是我们最为无奈和痛苦的时刻,纵使我们空有一身本事,也无法施展,孩子救不回来了,我们不是万能的,医学也不是神。
工作在医院,常人眼里我们见惯了鲜血和伤痛,以为我们早已麻木,却不知我们也和普通人一样拥有自己的家庭,拥有正常的喜怒哀乐感受,但同时却要拥有钢铁般的意志、不能出错的判断和不会手抖的操作。
医生带着妈妈来到床前,说孩子没希望了,无法救治时,妈妈彻底的崩溃了,捧着孩子的脸颊,还当他有意识的跟他说话。
“宝宝,你要坚强,等你病好了我带你回家,带你吃好吃的,买好多玩具给你玩。妈妈会一直陪在你身边,再也不丢下你一个人。”
忽而又转过身,咚的一声就跪在了医生的面前,紧抓着医生的衣服,嗷嚎大哭。
“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他还那么小,求求你了,求求你了……我愿意拿我的命去换。”
“都怪我!都怪我!我为什么留他一个人在家里,如果我不留他一个人,他也不会为了找我而去爬窗户。”
“不管付出什么代价,我都会坚持救他。不管有多少治愈的希望,我都不会放弃他。”
当巨大痛苦袭来的时候,你所在意的钱、职位都已经不复存在了。
看到这一幕,我不禁为之动容,强忍着夺眶而出的眼泪,作为救护人员,我必须坚强,因为家属需要我们,宝宝更需要我们。
住进PICU的孩子们是不允许家长陪伴的,这就意味着,在这里,我们便是孩子们的“临时妈妈”。
而妈妈,能做的就是坚守在监护病房外,为宝宝祈祷,配合我们。
门外是心急如焚的家属,门内是不停奔走的我们。为了挽救生命,家属和医护,两个群体,隔着一扇门,都在为生命而努力及祈祷。
我想,这位妈妈或许终生都活在悔恨中。
一个“小疏忽”,
一个意外,
可以击碎一个原本美好的家庭,
它对家庭各成员的微妙影响,
涉及方方面面,
从一代延续到另一代……
很多人会问,当护士久了,见惯了生死,是不是就会麻木?
其实见惯了生死并不会麻木,而是能更成熟的面对生死。
“在刚工作时,每次看到有病人过世,情绪也会很差,有时也会跟着家属一起流泪,而现在,能够更勇敢地去安慰家属。我想,这是一种成长,而不是麻木。”
而谈起最终让我坚守在岗位上的动力是什么时,我会说:“是每一次抢救回病人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