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巧合之下识得一位高人,相谈甚欢之后,他驱车带我来到离魏都御东约60里的一座山中。站在山脚下,仰望着山顶那一片浓雾,呼吸着山谷阵阵而来的清新,精神不由为之一振。随着这位山主人带领,穿过隐没在两边浓密竹林之中算不上崎岖的山间小路,踏着不规则的青石台阶,不知转过了多少个弯,终于到达了山顶。真乃一处圣地!虽然高处不胜寒,但周围淡白的浓雾萦绕在身边,此种宛如置身于仙境的感觉又岂能用心旷神怡来形容。想想昨晚还沉醉在都市灯红酒绿之中,如今则可以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简直如梦如幻。
山主人的呼唤打断了我的思路,跟随着他再往高爬一点,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硕大的青石,石上刻着“宜室宜家”四个翠绿色的小篆体字。山主人站在石屏前凝视了好一会儿,回头对我说:“这整个居舍都是我多年前买下来送给独女的嫁妆,所以特意写了这四个字。”我由衷地感受到了这位山主人的境界和底蕴,大不同于都市之中那些把玩紫檀,设置茶台而欲壑难填之流。感想至此,随口而出道:“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山主人略有些惊奇地看着我说:“现在还能知道这四个字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我在网上看过你的文章,可教之才。”面对如此奇人的称赞,心中还是涌出些喜悦,只是不敢表露而已。绕过青石,是一片修的很精美的木屋,屋前的空地都种满了蔬菜,看起来豆角、西红柿、香菜居多,还有些绿苗不知道是什么作物,菜地都用篱笆精心地围成一个一个的方块,显得格外齐整。在木屋两旁一直延伸到屋后,都被几棵郁郁葱葱的大树笼罩着,茂盛之中不时地传出几声悦耳的鸣叫,想是极其艳丽的山鸟。于之前的安静不同,绕道屋后则是一片生机,鸡、鸭、鹅、鹿、狗热闹的像是一个开派对的大家庭。难得的是在屋后不远处的山上,至上而下流着一股清泉,清泉汇成了一个水潭,里面养着各种鲫鱼、鲤鱼、草鱼,在懒散地游来游去。水潭的东边,最是奇骏,无故突出的一大片青石空地,悬在山崖之上,虽然周围用三根铁链防着,但当我试着站了上去,低头看了一眼脚下的深不见底的山谷,后背也在阵阵的发凉。山主人说这是他习练功夫的地方,每年都要在此闭关修炼百日,每日就在这块地方站三个小时桩,练三个小时功。耳闻之余,甚为羡慕,想我自己也是酷爱习练内家功夫之人,常常梦想得一如此圣地,夫复何求。随着山主人引入家中,则更是一番惊叹。除了烧菜煮饭的锅外,竟无一件金属,连洗脸的盆也是木制的。悬于正厅当中的是“格物致知”四个大字,由此便知山主人的格调和魅力之所在。屋中大部分的摆设都是各式各样的桃木或楠木书架,塞满于书架之中的还有各种经典古籍,随手翻看竟皆为古文,为之犹然生敬,忽然想起山主人方才对我说出的那四句诗经而赞之语,不由的满心惭愧。书房内在一张黄花梨木的桌上,摆着一件山主人前年在香港拍卖会上重金拍下的明青花龙盘,离远观之,绝非凡物。书房旁是一间佛堂,供着阿弥陀佛佛像,莲花、酥灯、果盘、香炉、水盏,还有几摞山主人手抄的经书。简单地参观后,到了小院中央一棵枣树之下,原木的桌椅,山主人为我们炮制了他珍藏的祁红,醇香入鼻,沁人心脾。山主人和我们各自在品茗之外,谁也没有再说一句话,各自在心里想方设法地吸收着这份世外清静,收敛着曾经心中的贪欲和邪恶,审视着处世的学问,探索着宇宙众生的奥妙。临行之时,山主人环顾四周后对我说:“年轻人置身于如此环境之中较容易淡泊明志,但回到都市之后就难了,要做到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明明德,以至善,以致远。”我看着山主人深邃的眼睛,慢慢地点了点头,走出深山,走回尘世之中。心境不同,心情复杂,虽收获颇多,不敢尽述,寥寥数言,不必深悟。愿将此行所感简短成文,献于当下不可自拔的自己和人们。 写于丙申年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