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log里面怎么没有计划!?每天10mi,怎么能这样跑!?这 不 科 学!
还有走路的!?爬山13小时是个什么鬼?自行车和跑步里程加起来的超过100mpw,elite的周跑量啊!?
一个long tempo也没有跑(出来过)。speed只(能)跑400m。怎么知道GMP能跑下来!?
1
第三次跑三块馒头了,每次都PR,真是福地哈。第一次,2014年我的二马255,PR了37分钟;第二次,2015年带伤勉强PR了253;2016年审美疲劳跳过了;第三次2017年,PR了6分钟,247。三块馒头,加州首府。降水丰富,森林之城。加州国际马拉松可能是西海岸水平最高的比赛了。
这也是第三次试图破250。第一次,2015年赛前一直受伤困扰(AT,MTSS),半程以后就守不住pace了。第二次,2016年波马,高温中摔了两跤于426完赛(我是赛记传送门)。然后就是一年半的沉寂。2017年,事不过三。
三战三块馒头,计划sub250,按照惯例目标248,比赛执行的比较顺利。开始5K/3mi主要在矫正手表,感受effort。这块表比较新,赛前我对它在赛道上误差的估计的比较保守有1.53%之多。数据来源于6月份的一个不能细说的马,以及在训练路线上得到的相对误差估计。计算后我估计最保守的情况要offset GMP 7s之多(按6'21" = 6'28" - 7"),实际上心里觉得最好的情况应该在somewhere between。一定守住6'25''。20mi如果210的话后面最少要6'26",话说如果20mi的钟看到了210的话,估计也只有理论上的可能性。在半程和20mi我给了自己1分钟的缓冲区间。这些数字在taper的两周内就写下来,有空就看看记住。Elite的fluid table按国际惯例5K一个,10K开始我也每看到一个table开始吃一个胶。吃的慢,有时候要吃好几分钟。过一个水站喝几口水。最后在23.5mi前刚好把自己带的6个过期两年半以上的胶吃光光。
看官方数据的4个splits,基本按我计划的愉快的执行完成了。
快两年没有比赛了,起跑前还非常困,没有太兴奋的感觉。第一个10K就是努力进入状态,矫正表,估计effort。5K之前的3个mile marker非常准确。5K-10K之间的3个mile marker比我保守估计的也好。第一个10K的时钟看了,跟我赛前计划的居然分秒不差。心中涌起小确幸,觉得只要marker按照这样摆,我按照这样跑就可以247以内啦。
第二个10K刚开始,我犹豫了offset 7s是不是太快了。减速思考了2个mile,重新感受了一下effort,决定恢复了计划的pace。过半程的时钟显示123xx,跟我计划的123和124之间过半程一致,决定继续按计划执行,争取248。
第三个10K,整体比较低沉保守努力维持pace。有时候跟观众互动调节一下情绪,跟前前后后的pack调节一下节奏。听旁边的两个哥们聊天聊了半天,后来其中一个说我要去上个厕所才告结束。中间还被人推了一把,原来真有人不会跑曲线(囧)。其中和一个女生一起跑了比较长的时间。后面一个5K,她的呼吸急促咳嗽了好几次,掉速了。跟她说keep going后继续前进。对了一下20mi计时毯的时钟,跟我赛前小炒上背的207-208之间过20一致。心理上开始进入最后10K的战斗状态。
最后一个10K啦。赛前小抄上写的如果210过20,破250的机会就很渺茫。时钟上显示的大概是2:08:0x,20mi的表我没有手动打,知道自己晚出发了,我预计有刚好2分钟的缓冲。2分钟!两年啦,2分钟。人就是这样的,总之这个接着的5K偏保守啦,也是最慢的5K。进入第二个5K,观众很多,慢慢的high起来了。在23.5mi和BURN美丽的拉拉队员们high5,然后克制地慢慢超人,这个时候只要能保持pace,就能超过很多人。三块馒头号称森林之城,这一段路尤其漂亮。落叶长街,阳光斑斓,路的正中间,望不到尽头的一溜人,稀稀疏疏排着一字长队不停往前跑。25mi的marker一过,手动打表以后确认一下时间,这个long run终于要结束啦!提速10秒,发起了冲刺。终点前转弯处,珊姐戴着圣诞帽,阳光中挥舞着BURN的大旗,美丽一瞬收眼底。遗憾终点前没能秒杀前面跑接力赛的一小哥。
2
这部分按惯例,要写训练的。先歪个楼,修个小金字塔。我现在的主业是科研工作:在混乱中发现模式(patterns from complexity and chaos),逻辑构建(coherent narrative),修改模型(Remodeling),整合知识(knowledge integration),优化决策(decision),学习反馈(re-learn from the feedback)。科研中最重要的第一步,Ask the right question。研习跑步中,这样的科学方法论同样重要。
折磨肉体,撩拨心性,一入鞋教终身误。吃喝拉撒睡,样样煎熬。心率呼吸抬腿皆学问。元气满满到了起点,天气状态和伤痛,照样可以怼得人毫无脾气。方法对了,学习的过程总的来说很快,有个别的地方也会花多一点时间,肯定也走一些必要的弯路。除了体力,需要非常的耐心和一定的脑力。我记录下来的重要“秘籍”,早在3年前,我二马报告的开头就老老实实写下来了。有人抱怨写的太悬,不像赛记或者训练日志应该有的写法。然大道至简,不我欺也。
我很喜欢的科学家之一叫尼尔玻尔,玻尔说过很多我很喜欢的话。其中有一句是:"An expert is a person who has made all the mistakes that can be made in a very narrow field."(在很窄的领域里面把该犯的错都犯过的就是专家)。普通的解读大概是:该练的计划都跟一遍,该上的量都上了,该减的肥都减掉,该受的伤都受一遍。文艺的解读大约是要敢以身试药并愿意最终做药渣。药渣是王道(按数据帝语)。2B的解读可能是:如果还在问,那就是没有得到它。(摘自我的《CIM2014-二马报告》)
天才如波尔,说的很明白。世界上没有秘籍,知道秘籍的人叫砖家,而砖家其实是不存在的,因为没有“人”在有限的生命中能穷究各种可能性。人生何处不修行,不知道从哪儿开始的话,从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开始。像阿法GO,从任何一个地方开始都可以,还有不传世的棋谱被遗漏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攀爬上金字塔的路径一定有很多种,科学的学习能力能找到一条比较短的,减少在金字塔下面绕圈的时间。跑步中最重要的学习能力,Know your body,知道自己的弱点和长处,了解训练的身体反馈。Train weak but not strong. Train at the margin. Do not cross the line. 子曰:不迁怒不贰过。不急躁,不忘初心,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
3
波马以后,沉寂的1年半中。主要身体力行了下面几个问题。
针对性的热训练。热适应。训练汗腺。重点体会了不同肌肉群的疲劳层次。
针对性的carb depletion+燃脂训练。这个以前都是如此,这次彻底更慢更精确。
针对神经性疲劳,训练了注意力(focus)和深度放松(relax)。增强了自主神经系统调解能力。
针对上身不稳,训练了核心肌群动态平衡(core)。
针对受伤AT和MTTS,训练了gait。侧重点是”慢“和加入高步频。
针对恢复,bike to commute。这个不算新东西,从2014年夏天开始就一直如此了,以前没有方便记录自行车里程的表,没有记录而已。顺便广告哈,我是骑车世界的传送门。
以上科目因为时间和工作原因,基本都拆开了,化整为零,见缝插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零敲牛皮糖。这一点我最擅长。
每周争取8小时左右的专门锻炼时间,平均每天1小时多一点。大部分是easy或者even effort的。基本放弃了long tempo,加入GMP到fartlek里面。后期加了几次400m x 12 的间歇,主要tune up肌肉神经协调性。常常跑到第3-4个才能适应。后期加了几个20 miler,不强求pace,重点检测core,燃脂能力和自主神经系统。该爬的山(我是爬山异次元世界的传送门1,传送门2),也不会错过,因为我知道这个过程中能训练到什么。
6月份酱油了一个不能细说的马。原计划pace本地的一位跑友破三,结果10K以后未能守住pace,于是提速最后254结束。热训练(夏天的马温度在65度左右),core的新强度,和状态的放松,以及全程只吃了一个胶。让我心里小确幸涌动不已,觉得自己又往金字塔上爬了一小格。在年底的CIM,这位跑友终于如愿破三,祝贺!
4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祝愿大家在奔跑的路上,不断超越自我,每一步都有收获。
「完」
我是花絮的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