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登黄山耗费了体力,夜里睡的很沉。次日(3月7日)早晨一觉醒来首先关心的是天气,可能是我所住的酒店房间窗口紧邻山林,虽已天亮,然而向外望去天色依然昏暗阴沉,好在雨已停歇,但愿我们去宏村的时候能够云开日出就更好了。洗漱完毕,收拾好行装便去餐厅吃饭。早餐是自助餐,品种比较丰富,也很可口。大约七点钟我们乘坐大巴向宏村驶去。
我们住的海洲大酒店位于黄山风景区南大门的汤口镇,从这里到宏村不到一小时的车程。宏村位于黄山西南,在安徽黟县。黟县是我国最古老的县治之一,也是徽文化的集中发祥地和古徽商的重要聚集地之一。据介绍,宏村始建于南宋,距今已800多年历史,为汪姓聚居之地,宏村汪九是唐初越国公汪华的后裔。宏村最初叫弘村,到了清乾隆年间,因村名犯了与弘历皇帝重名的忌讳,改为“宏村”,沿用至今。村落面积19.11公顷,山水明秀,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享有“中国画里乡村”之美称。在皖南众多风格独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从整个外观上说,宏村是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门前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
1997年10月,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专程来宏村参观,他对这里的古建筑和古水系设施等评价极高,并挥笔题词:“黟县宏村古建筑物是国家的瑰宝”。2000年,国际古遗址专家大河直躬在考察宏村后评价:“青山绿水本无价,白墙黑瓦别有情”。 2000年宏村正式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又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被评为国家级4A景区,同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05年,宏村被评为中国最具魅力名镇。2006年,宏村景区被评为安徽省文明风景区。2006年,宏村景区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村镇”。当然,这些文字介绍到了实地是否确实能够感受到还需拭目以待。
到达宏村时,太阳虽然没能完全露出久违的笑脸,但它还是把阳光透过云层轻柔地洒向了这片土地。现在的宏村已经成为景区,需要购买门票入内。宏村的先辈们一定想不到他们居住的村落在21世纪能够成为国家的瑰宝向世人展示,同时也给它的后人带来福祉。 宏村在景区入口处修建了门楼,上书“宏村”二字,我们一行人在这里以此为背景拍了一张合影。此时,我并没有感到宏村的魅力在哪里,与普通的村落也无多少特别之处,然而,当我走进以后,放眼一望,顿时感到自己刚才的判断是那样的有眼无珠,因为现在映入眼帘的分明就是一幅水墨丹青画!
显然,我们一行人都被这眼前的画面吸引了,纷纷拍照,似乎像遇到了海市蜃楼,担心她会转瞬即逝,以至于景区的讲解员再三喊我们先听讲解,会有时间给大家拍照。
走进宏村首先看到的是一池清澈的湖水和依湖而建高低错落的古民居。此湖谓之“南湖”,四周修有湖堤,堤旁湖边的树木还未染上新绿,但条条树梢随风飘动已在呼唤春的到来。湖的中部有一条贯穿两岸的细细的长堤,长堤上还修了一坐小巧的拱桥,可供村民由湖面方便的穿行。湖边的民居白墙黑瓦,高低不同,门楼别致,许多人家春节的对联和门两边的灯笼还鲜红如新,点缀其间,平添了几分生机。双目所及,可见水面上镶嵌着房屋、堤岸、树木,还有远处起伏山峦的倒影,如果有人在岸边或长堤上走过,人的倒影就在湖面漂移。真可谓,风止时水平如镜,镜面如画;风起时水波粼粼,光影浮动。水天一色,自成画卷!
在湖边有很多来自艺术院校的学生在写生,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宏村的景色是多么诱人。相信他们的画笔一定比我的描述要传神的多!我看到一篇报道,说每年从4月份至11月份,每天在景区内写生的人都不下千人。全国各地把宏村作为写生基地的美院有200余家,宏村全年接待全国各地美院学生约7万人次。
据说电影《卧虎藏龙》也在这里拍过镜头。
接下来,导游带我们向村内走去。宏村有“民间故宫”的美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多幢,房屋户户相连,守望相助。细长的小巷蜿蜒伸展在两侧的高墙中间,与小巷相随的还有一条窄窄的水渠,被称为“水圳”,潺潺流淌。宏村人的祖先很会利用自然溪水来做文章,他们在宏村的上首拦河建起石坝,利用地势落差,通过石块砌成的人工水渠把一泓碧水引入村中。水圳九曲十弯,穿堂过屋,最后注入南湖,又用南湖来灌农田,浇果木,滋润得满村清凉,使静谧的山村有了动感,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我感觉正是有了这个“水圳”,寂寥的巷道便有了诗意。于是,自然就想起了戴望舒的那首极富美感和意味的《雨巷》:
......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
我们看到这条水渠,流经家家门前,七折八拐,环绕全村,成为整个宏村的“自来水”。这流经全村各家各户的“自来水”,不仅保证了村民日常生活用水,同时还具有调节气温、保持湿度的功能,如果发生火灾也为消防提供了方便而充足的水源。不由人不感叹宏村先辈巧妙利用自然的智慧。为了合理、卫生的利用这条水系,持家有道的汪姓族人规定,每天早晨8:00前是汲取饮水时间,这个时间以后才能用于洗涮。据介绍,这条水系修建于1424年,至今已近600年,它养育并将继续养育着每一位居住在这里的生命。
我们走进了位于南湖边上的“南湖书院”。
南湖书院是座具有传统徽派风格的古书院,占地约6000平方米。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会文阁、启蒙阁、望湖楼及祗园六部分组成。书院黛瓦粉墙,与碧水蓝天交相辉映。书院的志道堂是讲学的地方;文昌阁供奉孔子牌位,学生在这里对孔子瞻仰膜拜;会文阁是学生读经、会问的场所;启蒙阁是幼童启蒙读书之处;望湖楼是师生观景休息之地;祗园是内苑。据说宏村人在明末就在此修建了六所私塾,到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六所私塾合并,成为“南湖书院”。这里出过不少名人学士,如清政府内阁中书汪康年,民国时驻英、日公使,代总理大臣汪大燮、当代著名科学家、澳星发射研制专家之一的李小鹃,最初就在这里读书。可见宏村不仅是村落的修建独特,文脉也久远。
随后,我们又依次游览了宏村其它有代表性的古民居,如汪氏宗祠、敬修堂、承志堂、树人堂等等。导游说,皖南古民居建筑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高低错落的马头墙,层层叠叠,民居大多二进单元,前有庭院,辟有鱼池、花园,池边多设有栏杆,窗棂、花门、横梁、斗拱上的雕刻,美轮美奂。各家的厅堂内都悬挂不少传统楹联与装裱的书法作品。穿行在各古民居之间,尽管步履匆匆,听着导游的讲解很多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这片土地上的厚重历史和文化积淀的感受。
在参观敬修堂时,房主摆了一张桌子出售有关黟县和宏村的书籍,并且可以签名售书。我原本就想买本书详细了解一下宏村的历史文化,就选了一本,主人在书的扉页写上我的名字和“宏村留念”,落款是“敬修堂八世孙汪经三,二0一一年三月”,同时还按有篆字印章。 据说汪先生的书法在宏村是数一数二的。顺便介绍一下,看到上边照片厅堂条桌上的摆设了吗?左摆镜子,右摆花屏,中间摆座钟,当地各家都是如此陈设,是取“终身平静”之意。
游览过程中,导游带我们来到村里一处开阔之地,中间是约1000平方米的水塘,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的房屋整齐的有序分列四旁,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和错落有致的民居。这里叫做月沼,老百姓称月塘,因形似半月而得名,处于宏村的中心。据说月沼建于明永乐年间,当时宏村人汪辛和夫人胡重娘,发现村中有一泓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便请风水先生及族内的长辈能人制订扩大宏村基址及进行村落全面规划水系蓝图,又把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月沼池塘,引水入内。据说开挖月塘时,很多人主张挖成一个圆月形,而胡重娘却坚决不同意,她认为“花开则落,月盈则亏”,只能挖成半月形。从此,月塘周围成了村民的共享空间,成为自发交流聚会的地方。我站在此处,感到这里是远离喧嚣尘世的一块桃源,显得幽深、雅静、清新、明丽。
最后,我们来到了宏村的小商品市场。市场还比较简易,经营的商品主要是皖南的各种特色食品、茶叶、菊花;各种竹制的生活用品、工艺品、竹刻书法作品等。我随意走进靠市场大门较近的一家经营艺术竹雕工艺品的铺面,主人热情相迎,口中不停的介绍起来。从他递给我的名片上得知主人叫汪辉,店面称谓有几分雅气——“宏盛竹轩”,名片上印有徽州民间工艺大师、黄山市徽学研究会会员等名头,其作品《十二金钗》、《朱子治家格言》、《大观园》等获得有关奖项。
离开宏村,我们吃过午饭就乘坐大巴驶入了返程的路途 。坐在车上,我翻阅起在敬修堂买的书。这本书印制精美,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了徽州的历史文化,古民居建筑特色和风格,着重叙述了宏村的历史、风貌和自然人文环境。尤其是书中辑录的古黟县各家的楹联,不仅书法精美绝伦,而且寓意深刻,内容丰富,寄托了房主精神的追求、人生的体味和对后代的期盼。读来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大巴在高速公路上疾驰。也许是旅途劳顿了,车上的人们都昏昏欲睡。望着车窗外面闪过的山林景物,自己的眼睛也渐渐迷离起来,而脑海里还在不停地闪现着宏村的山水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