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假设是可以推翻的
如果你只有5美元和两小时的时间,你打算如何用它们来赚钱呢?
作者(斯坦福大学教授Tina Seelig)给斯坦福的大学的学生们布置了一道作业题,每个小组都得到了一个装着5美元“创业资金”的信封。他们在打开信封之前,可以花足够的时间来筹划。可是一旦的信封被打开,他们就要在两小时之内赚到尽量多的钱。
活动从周三下午开始,到周日晚上结束,所有小组都要在下个周一的课上用三分钟的时间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所做的事情。
最平庸的想法莫过于用这5美元买些启动材料,然后支个小摊给别人洗车、自行车充气、或卖点饮料、冰淇琳。实际上使用这些方法的小组最后的回报非常低。
另外一些小组跳出了“5美元”的局限,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其实可以转化为“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如何赚钱”。他们更多地利用了自身的人力价值,比如去热门餐厅占座然后出售给着急的顾客(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黄牛)。他们的最终收益要高于前面的小组。
而获益最高的小组更是别出心裁,他们认为,最有用的资产不是5美元,也不是两小时的活动时间,而是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活动细节的宝贵3分钟。所以他们把这3分钟时间出售给了一家想在斯坦福大学招聘毕业生的公司,用这段时间播了段招聘广告,最终获得了600美元的收益。
实际上作者每年都会给班上的学生布置类似的题目,比如用一定数量的回形针、便笺纸等随处可见的小玩意儿来获得最大的利润。虽然每次作者都为学生们捏一把汗,但最后的结果总是会有惊喜。
这样突破思维局限的案例告诉我们:
- 问题越大,机会也就越大,没人会花钱请你去解决小问题。(——Sun Microsystems创始人 Vinod Khosla)
- 不论问题大小,总能利用现有资源,找到解决办法。
- 我们经常把问题禁锢在狭隘的框架中,而只有推翻不必要的假设,才能找到让人惊喜的答案。
另外,人生是一场开卷考试,生活会给我们提供无尽的资源,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停止寻找标准答案,开始享受创意和激情。
Chapter 1 问题中都隐藏机遇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发现问题”。在产品设计领域,发现问题也被称为“需求挖掘”,是一项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技能。
有意思的是,很多时候,那些最接近问题的人往往由于思维惯性,反而对问题熟视无睹,无法发现问题;或者即使发现也不会去思考彻底解决的办法(反而思考问题存在的合理性)。
“问题无视症”使得在很多时候,都是外行和新人在推动行业的创新。所以对于业内人士来说,每天挑战自己、以全新的视角看待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
Chapter 2 规则是可以打破的
Larry Page曾经鼓励年轻人藐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尽量把问题往大里想。因为如果目标制定得过小,那么完成目标的方式就只有有限的几种,另外的方法就往往导致错误的结果。而如果目标够大,人们通常可以支配更多资源,达成目标的途径也要多一些;如果事情不如计划那么顺利,也能想到灵活机动的应对措施。
如果很难想出“最好”的点子,不妨先提一些“最烂”的想法,再看能不能把“最烂”的点子转化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方案。比如在一个开餐馆的提案会上,有人说开一家卖蟑螂寿司的餐馆会是最糟糕的主意。可是把这个想法稍加改动,他们决定开一家名叫“蟑螂之歌”的餐馆,使用非常规的营养食材制作各种怪异的寿司,目标客户为富有冒险精神、勇于尝鲜的食客。另外一个认为在南极卖比基尼泳衣是最烂想法的小组,最终也设计出了组织肥胖者到南极长途跋涉减肥、最终穿上梦寐以求的比基尼的冒险旅程。——事实上,如果他们一开始就拒绝了这些看似疯狂的点子,那么最终他们也很难做出这样有创造力的提案。
俗话说“与其请求许可,不如请求原谅”,规则往往就是用来打破的。多数规则的目的是为了让那些不知所措的新人有可循之规矩,可对于那些在行业内浸淫已久的精英来说,适当地触摸边界,往往可以有意外的惊喜。
另外,限制我们思维的不仅仅是外界的规则、成例,也包括我们对自己的期望。当我们能够灵活地改变对自己的认识和期许,不再一步一步地机械行事时,“一切妙事都会降临”。
Chapter 3 不要总是等待任命
作者的父亲一生中都是在工厂中被提拔,一直做到副厂长。而作者自己创业,一开始就给自己印制了CEO的名片。这在她父亲的眼中是难以理解的,因为他觉得职位只能别人任命,不能自己任命。
后来她的朋友问她:“你凭什么认为自己能写书呢?”他认为,只有权威人士认证之后,才能有资格写书。可是,作者不仅成为了畅销书作家,还“未经许可”地出了美食书、办了图书营销公司、做了图书搜索系统。
作者认为,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都需要别人批准,另外一种人则会自我批准。也就是说,一种人从自己身上找动力,另一种人则等待着外部力量把自己推向前进。
David Rothkopf 在他的书 Superclass(超级精英)中说,成就非凡者的最大同盟者就是其他人的懒惰和不作为。
所以,如果想成为领导者,就不能总是等待任命,而应该主动出击、放手去做,成为组织中缺口的填补者。
Chapter 4 写下你的失败简历
不要只在履历中展示自己的成就,要定期回顾自己的失败,详细写清楚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失败。以失败的眼光审视自己犯的错误,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寻找未来的解决方案。
有证据表明,个人成功和失败的比例是相当的。因此,如果想拥有更多成功,就要接受更多失败。
找出你能承担的风险类型。风险基本可以分为运动型、社交型、情感型、经济型以及智力型。找出自己能够承受的风险类型。既然创业必须要冒风险,那么最好选择那些自己乐意承担的,避开那些让自己不舒服的。
Chapter 5 别太重视职业建议
老子说:“深谙生活艺术的大师不会刻意区分工作与嬉戏、劳动与休闲、身与心、教与娱、爱与信仰,他只是单纯做好每一件事,让别人去揣测到底是工作还是嬉戏吧。于其而言,自己既在工作,又在嬉戏。”(原文待查)
不要被职业建议局限,而应该去寻找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
Chapter 6 怎样让自己变得幸运
这一章被什么好写的,如有兴趣直接参见《吸引力法则》这样的成功学洗脑书。
Chapter 7 改变人生的简单小事
- 世界上只有50个人。(世界太小,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遇上熟人了。所以要与人为善、重视名誉、表示感激、及时弥补过失。)
- 用将来的眼光看现在,再去考虑怎样做选择。(你希望将来可以为自己的决定而骄傲吗?)
- 谈判时要看清楚双方的利益所在,双赢永远是可能的。
原著作者:斯坦福大学教授Tina Seelig
笔记摘抄:@志远不是南方人 weibo.com/mazhy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