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没有信心写这篇文章。多久没有动笔动脑了,只是一味的接收信息。这个专业本身就意味着阅读,而且在这个氛围下你只能飞速地阅读,以数量敌人,也就没有了自己深入的思考。我很不认同这种做法,且自以为只有有了对信息作出反馈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让知识扎根。好吧,暂且不提这些,进入正文。
还记得刚毕业的时候,懵懵懂懂的,既不知道自己这些年念书的结果,也不清楚将来的路会是什么样子——其实是在逃避,怕失去,怕不如人意,怕举步维艰,怕世俗险恶。离开了象牙塔,才发现生活中有如此多令我失望不满的地方。父母开始在我面前争吵,老一辈们开始不停地念叨,身边的一切都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最糟糕的是,我想尝试的一切想要改善这一切的办法都失败了。
只得作罢。
然后就到了所谓的迷茫期吧。有时候认为自己年轻力盛,无所不能;有时候又觉得“渺沧海之一粟”,微不足道。第一次来北京,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和背着同样沉重的书包,在亚洲最大的车站找到去学校的路。当时心太忙,急着接触新环境,急着证明自己是个坚强的孩子,远没想过在这个陌生的地方这些动作就像在人群中无声呼喊——花了力气,别人却听不到。一瞬间被这个念头打败,晚上打电话给爸妈亲人报平安的时候,语气里早已没有了兴奋与惊喜。
其实很多时候,我都不太愿意花很多时间记下我的生活了。太琐碎,太自我中心,更何况还有那么多Assignments等着我去完成。进入大学以来,脑海里构思了好几个自己觉得写出来一定会很有趣的故事,甚至有时候为了它们兴奋得睡不着觉。但是第二天醒来,发现更要紧的事情Professors已经发到公邮里。慢慢地被时间的车轮推着往前走,发现自己留下的东西这么少,想要翻翻过去的时候,也没有资本了。想做的很多事情都没有做,比如说想学画画,最简单的素描就好,好记下那些我爱的人最美的一瞬间;想完成高中以来就有的写一个故事的愿望,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的那种;还想学一点儿乐器,学古人没事的时候在家自娱自乐,自我陶醉;想去很多地方,看望各地朋友......然而每次都把钱花在了永远都不会够的衣服鞋子上。到了大二,迷茫算是过去了吧,至少认清了自己的能与不能,也就接受了这个世界里的很多东西,又回到了波澜不惊的状态。
以前没能做的事情,现在仍然想做,并且可以等。或许他们确实都还不是最要紧的事,往后放一放还是可以的。然而从迷茫中挣脱出来后,无力感却随之而来。接受了世界的公与不公,似乎也放弃了改变的可能性。偶尔燃起斗志,又由于收效甚微转而作罢。“或许生活就是如此,你只需顺其自然就好。”“任何微小的力量都能影响生活,你所需要的是坚持与积累。”诸如此类吧,各种声音在我耳边争吵厮打,吵到我睡着,又吵着将我闹醒。结果一天天就这样“逝者如斯”了。
奋而向上,是我最近一直渴求的状态。并且为了防止我意志上的不坚定,为自己准备了“战略”。比如说将手机放在脚边,好保证自己第二天能坐起来关闹钟并成功早起;为了不打瞌睡保持精力,每天早上喝一杯咖啡;将自己书桌收拾干净,每晚睡觉前将明天要做的事情列好,叮嘱自己无数遍。有一点成效吧,至少我现在动手写了这篇文章。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将生活经营到我满意的状态,并且再也不发这种满纸伤感、不满、念旧又对实际无关痛痒的文章了。
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