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后,民营银行有了开闸迹象,而伴随进军民营银行的上市公司增多,其概念股也受到了市场热捧。
文│本刊记者 陈 芬
从1996年民生银行成立以后,17年间一直未见第二家民营银行诞生。直到今年才有了开闸迹象,在7月5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发展民营银行,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
全国首份地方版《试点民营银行监督管理办法(讨论稿)》中规定,民营银行需一次性拿出不低于5亿元不高于10亿元人民币作为注册资本,设立后视发展情况逐步增资。对此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中央决策层应多听一些广大中小企业以及基层研究者意见,以制定切实可行的条例。民营银行的注册资本应降低,主要为中小微企业及三农服务,注册资本在1000万至1亿元为主,同时应该根据各个区域具体情况来核定民营银行的规模,或将审批权限下放到省一级的政府。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公示,9月23日,国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名称已获工商总局核准。9月以来已有5家民营银行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核准。
概念股遭热炒
在8月份就传出苏宁云商筹建银行的消息,此后进军民营银行的上市公司渐成趋势:腾讯、美的、新希望、苏宁、奥康、中关村等均称要涉足民营银行业。据悉,透露出对民营银行感兴趣的公司已有四十家左右。
进入9月以来,民营银行概念在A股市场飙升,板块的平均涨幅达到20.1%,民营银行第一股苏宁云商的涨幅最大,截至9月24日,苏宁云商在15个交易日内上涨65.13%,市值扩大384.5亿元。9月24日,苏宁云商最新收盘价为13.21元,这也意味着此前参与苏宁电器定增的机构全线解套。友阿股份涨幅达64.3%,红豆股份则上涨了49.5%,分别位列第二、三名。腾讯科技在公布进军民营银行领域之后,股价也创出422.4港元的新高,总市值达到7828亿港元。
背后逻辑
有人称,金融股的下跌和民营银行概念股的暴涨构成了盘面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银行业的开放、互联网金融的大发展,特别是像阿里、腾讯这样掌握客户资源、渠道和大量交易数据的平台型公司若拿到银行牌照,对传统银行业将产生革命性的颠覆。
目前,民营银行仅仅是通过工商总局的名称核准,未来还需要经过银监会、央行等一系列审批核准后,才可以最终成立。因此,率先获批的民营银行究竟是谁?目前还不得而知。但这却并未影响到二级市场的炒作热情。
银行牌照原来是稀缺资源,如果能进入银行业,民营小银行快速成长的市场空间很大,这样就会预期小银行的市值将以较高的增速快速增加,这成为概念股遭爆炒的逻辑。亦有业内人士称,这是典型的击鼓传花游戏,由于未来审批、运作、功能等都有不确定性,股票市值在市场上遭遇的是透支性爆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