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知道自己的不觉,就是所谓的“开悟”。
何谓正念
>> 正念在于力图让人欣赏生命深不可测的奥妙,力图向人揭示万物息息相通的本质。
>> 我潜心修佛时,我的父母和朋友几近崩溃,而当我立地成佛时,大家心安神定。
简单但是不容易
>> 那些阻止我们觉醒的惯力,即不觉和机械性,是非常强大的。
当下即是
>> 下刻虚空。此刻即是。
>> 在冥想修习中,取得进步的最佳方式是放下一切想要取得进步的欲望。
你无法遏制波涛,但你可以学会冲浪
>> “你无法遏制波浪,但你可以学会冲浪。”
顺其自然
>> 顺其自然真正指的是选择清楚地意识到个人喜恶对我们产生的巨大影响,意识到蒙昧状态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正是这种蒙昧状态使我们受制于自己的喜恶。要想清楚地意识到这些,我们需要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让恐惧和不安感完全展露出来。
>> 只有当我们完全沉浸安定在当下,对一切无欲求、不执着、不拒绝时,宁静、洞见和智慧才会翩然而来。
不作评判
>> 对事物进行比较、判断和评价是我们的心之本性。
自愿简单
>>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 自愿简单使我留意真正重要的事情、留意身心以及外界构成的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中万物相连,每个选择都影响深远。
定力
>> 好奇、探索、开放、给予和参与
>> 深刻地洞察并理解各种人生体验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观照
>> 我们需要加以修持的方面往往是我们最坚决地维护的方面,我们会非常不愿意承认这些方面的存在,更别提毫不设防地有意识正视它们然后采取行动去改变了。
>> 观照必须是每日更新的
>> 如果能把它的能量转变成力量和智慧,既不对之进行压抑,又不对外发泄的话,那么其影响将非常巨大,而且就更能转化怒指向的对象和来源。
>> 如果你能在怒火升腾起来时有意识地扩大怒的内涵(无论是你的还是他人的怒),认识到其中一定存在某些比怒更强大更重要、而在这个情绪激昂的关头被你遗忘的东西,那么你心中就能保留一份独立于怒之外的清醒。
>> 能像容器盛纳食物一样将这种怒容纳其中。
>> 使我们从对怒的惯性反应转变为有意识的回应,从而超越它。
>> 我们的观照应与我们的价值观相连,与我们的人生准则相通。
禅修培养完人
>> 我们都得先跟自己心中被抑制的负面力量达成一个协议。要想达成协议,你先得知道这些“人物”,即“王子”“公主”“青蛙”“野人”等,都是存在的,它们是我们心灵的不同层面,沉潜在我们的意识之下,被我们本能地躲避;要想达成协议,先决条件是要与它们交流。虽然也许这种交流令你望而却步,因为它会让我们有种深入到了黑暗、未知、神秘世界的感觉。
爱心之禅
>> 你不妨试一试,就当作个试验好了。在练习中暂时清醒地拥抱自己、接纳自己,就像母亲拥着受伤或者受到惊吓的孩子一样,给自己以满满的无条件的爱。
>> 这种练习的真正目的在于揭示原本就一直存在的事物。爱和善一直都在,在此处、在某处、在处处。很多时候,我们触碰不到它们,因为这种触碰能力被我们的恐惧和伤痕、贪婪和仇恨湮没了,被我们对一种错觉的苦苦执着湮没了。这种错觉就是,我们认为自己是孤立的、孤独的。
黎明即醒
>> 在本杰明·富兰克林[插图]的一句著名箴言里,对早起的优点也大加赞扬,他说早起能给人带来健康、财富以及智慧。
做自己的主人
>> 每当有人向我投射这种感觉时,我都会制止他们。我尽量简单明了地将他们投射的东西反射给他们,希望他们看清自己在做什么,希望他们明白他们投射给我的正面能量其实是他们的,是他们自己的。这是他们的能量,他们需要保留它、利用它、欣赏它的源地。
身在心在
>> 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之所以陷于困顿,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经营生活,因为我们不愿承担该担负的责任,因为我们不愿解决自己的困难。我们不明白,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在此时此处拥有澄明心境、深刻体悟、实现彻底转变,无论事情多么复杂棘手。只不过,将自己的问题投射给别人,投射给周围环境,相对更容易,更让我们有安全感。
>> 他们忘了,无论老师有多优秀,最终要去理顺自己心灵的人只能是自己,而且劳作材料只能从你自己的生活选取。
>> 正念的挑战在于把握自己的境况——无论它多么不尽如人意、多么令人沮丧、多么令人受限、多么没完没了、多么令人无法解脱——在于确信在决定放手止损然后继续向前之前你已竭尽全力设法改变自己。
上楼
>> 我提醒自己,没有什么真正非去不可的地方,没有什么非得以牺牲全面感悟此刻为代价、必须在此刻拿到的东西。
我在地球上的真正使命是什么
>> 作为会思考的生物,唯有我们有能力思考自己的存活——至少是在阳光下度过的这短暂的一生——究竟意义何在。
>> 但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种独特能力,能使思考着的心灵如乌云般完全遮蔽我们在
>> 这个世界上的生命历程。我们有可能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的独特,至少只要我们还停留在个人思维习惯和条件发射投下的阴影中,我们就不可能意识得到。
不伤害——Ahimsa
>> “即使不能做什么有用之事,但最起码我可以少做一些伤害之事。”
因缘
>> 通过观察,你很快会发现,这各种冲动有起有灭,它们有自己的生命,它们与你并不等同,它们只不过是一些念头而已,你并不必受它们的摆布。不再给它们提供给养,不再对它们做出反应,你就会渐渐开始直接将它们当成想法来理解。
>> 追根究底,囚禁我们的是我们的混沌蒙昧。我们越来越不能全面了解自身潜能,在终生培养起来的不明不悟中,在被动反应和指责的惯性中越陷越深。
>> 我们每日都在修筑自己的牢笼。
>> 没有觉察到那些未经检验的冲动,尤其那些看起来有理、合理且合法但却带有贪婪或仇恨色彩的冲动会扭曲我们的心智和生活。
>> 我们都有可能被禁锢在无穷无尽的欲望中,被禁锢在被心灵当成真理固守的各种观点和念头中。
>> 单是停下来、培养无为、仔细观察就能使你以一种完全不同的心态看待未来。
>> 只有充分把握此刻当下,你才有可能在未来时刻里更通达、更清明、更仁慈,才不会那么被恐惧或伤害所左右,而更庄严宽容。
整体性和个别性
>> 如果能在冥想修习中直接感悟到自身的完整,我们也许就能发现自己能顺应事物本性与万物和谐相处,我们也许就能对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悲悯的情怀,也许会少一份痛苦和绝望。
>> 我们就可以自由地为自己选择道路了,在一切有为和无为中,我们都能获得宁静。
这是什么
>> 追问并不是为了寻找答案,尤其不是为了从肤浅的思考中快速找到答案;而意味着问而不期望得到答案,只是思考这个问题而已,带着这种疑问任由它渗透、沸腾、烹煮、熟透,在意识中进出,就像进出我们意识的其他承认自己心中确实存在某种恶魔
自我化
>> “我”以及“我的”都是思想的产物。
>> “自我化”,指不可避免的、根深蒂固的倾向,恨不能从一切事一切局面中勾画出一个“我”和“我的”来,然后就从这狭隘受限、既虚幻又防卫意识浓厚的视角出发行走世界。
>> 我们所称的“自我”其实是我们的心灵构想出来的并不持久的东西。
>> 它是要我们把握事物本质,不以个人思想扭曲事物本质。
>> 意识本身可以抵消自我化的力量,并减轻它的影响。
做父母也是一种修习
>> 如果孩子的需求和内心的美好常常得不到充分尊重,那么孩子们会很容易心灵受伤,而受伤的心只会给他们、给家庭带来更多问题。
正念是精神性的吗
>> 冥想可以是深刻的自我完善之路,它升华人的认知,完善人的观点,提升人的意识。
>> 这种成熟之人体现着灵魂与精神、向上与向下、物质与非物质的和谐统一。
>> 冥想修习本身就是见证这段成长和发展之旅的镜子。它既使我们升华,也使我们沉静;它要我们面对并乐享快乐与光明,同时也要我们面对,甚至欣然接受痛苦和黑暗。它提醒我们,要利用发生的一切,利用我们的所在之处为契机,去追问探询,敞开心胸,增强力量,增加智慧,走自己的路。
>> 也许我们每个人所能做的最“精神性”的事情就是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带着万物合一的眼光去观察,带着正直善良的心去行动。
后记
>> 我们非常需要直接亲身体验自己是谁——虽然我们内心深处可能已经知道自己是谁,但却仍然感觉有点距离。
>> 正念修习是我们进入永恒的途径,所以它的影响超越了时间,在时间之下、在时间之内,因此你无须达到某种境界即可实现转变,也不需要因为自己的冥想修习不够充分、不够完美而苛责自己。
>> 无论我们去哪里,我们就在那里,而所谓的“那里”其实总是“这里”,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承认并在一定程度上接纳事物的本原样子,只因为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无论它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