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么定价?
从商业洞察的角度来说,产品价格是由消费者能感知到的价值决定的。
消费者能感知到什么价值?——功能价值、体验价值、个性化价值。
功能价值
例如“西瓜很甜”
什么是性价比?
性价比是指性能与价格的比。在品质相同的情况下,产品越便宜,则性价比越高;或者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产品品质越好,则性价比越高。
怎样才能做出高性价比?
最基本的方法是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规模越大,价格越低。但成本降低后会带来更大的规模,比到最后就会演变成价格战,将利润空间压榨得越来越小。
还有一种方法是利用技术优势降低成本,比效率。比如,本来一个小时只能生产10件产品,研发出新技术后,可以一个小时生产50件产品。但比效率的难度很大,只有少数公司能做成。
大多数公司都不应该在同一个产品上比价格,而是要给消费者提供更稀缺的价值——体验价值。
体验价值
例如,“卖西瓜送个勺子”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个性化价值
例如卖个“卖心形西瓜” 个性化是产品销售中最高级的卖法,它可以让每个人都能拥有私人定制。
个性化需求,是这个时代最高级、最昂贵的需求。
个性化产品,是能让用户感知到最稀缺价值感的产品。
用微利的价格,快速获得市场份额,并吓退对手。
量大,定倍率可以相对降低。
-
案例:叶国富的名创优品
我有个朋友叫叶国富,2013年,他创立了一个新的日用品零售品牌:名创优品。于是,这就涉及到定价的问题。日用品周转快,销量大,我们在第8期讲过“价量之秤”量大,定倍率可以相对较低。这个行业平均定倍率大约是3倍。
那定多少呢?叶国富决定,使用渗透定价法:只定1倍定倍率。定倍率,就是零售价相对于出厂价的倍数。1倍,就是零售价等于出厂价。这太疯狂了吧,能做到吗?
叶国富用两年时间,开了1100多家名创优品的门店,然后聚合这些门店的订货量,去和工厂谈,别人都是二三十箱一次拿货,我要一万箱,你做不做?工厂估计高兴坏了。他说,但有一个条件,同品质情况下,你把价格打为原来一半,能做到吗?
过去,工厂很在乎毛利率,但在如此大单下,他更在乎利润绝对值。而且,他还可以用这个量,和上游的原材料企业谈判,压低进货价。所以,不少工厂是可以做到的。然后,名创优品在0.5元出厂价上,加8%~10%的毛利,覆盖总部运营成本,中国七大仓库运营成本等。再然后,直接供给1100家门店,用IT系统去掉一切中间代理。门店加32~38%的毛利覆盖店员工资,租金水电,和最后段物流。
别人是1块钱出厂价,卖3块钱。但名创优品,是5毛钱出厂,加10%再加38%最后到消费者手上的价格,还不到1块钱不到别人的出厂价。那你..能赚钱吗?关键是量。价量之秤拨到了极致,他说,只有周转率足够快,销量极其大,年销售10亿以上,那就能赚钱。
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逼自己,他说:“因为我要把对手逼死。名创优品在2013年底创立,仅仅4年后,2017年的收入已经达到120亿。
渗透价格的缺点,企业只能获取极低的毛利。优点是,低价可以使产品尽快为市场所接受,并借助大批量销售来降低成本,获得长期稳定的市场地位;其次,微利阻止了竞争者的进入,增强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需要注意:
1)这个市场必须足够大;
2)消费者对价格敏感,而不是对品牌敏感;
3)大量的生产,能降低成本;
4)低价策略,能真的吓退现存及潜在的竞争对手。
渗透定价法的极致,就是免费。
2、撇脂定价法
当生产厂家把新产品推向市场时,利用一部分消费者的求新心理,定一个高价,像撇取牛奶中的脂肪层那样先从他们那里取得一部分高额利润,然后再把价格降下来,以适应大众的需求水平。
和“渗透定价法”相对。
📢它的特点是:
1、它可以实现短期利润最大化;
2、可以用高价格提高产品身价,激起消费者购买欲;
3、可以用高价来控制市场的成长速度,使当时的生产能力足以应付需求,减缓供求矛盾;
4、为价格的下调留出空间。
使用撇脂定价法的前提,必须因为品牌、科技、创新、创意,而拥有定价权。
3、组合定价法
通过把不同商品组合在一起,集合定价,获取最大销售利益的定价方法。
组合方法:
第一招,产品线定价。
比如电视,30寸、40寸、50寸、60寸,一直到120寸,甚至在每个尺寸里,再区分低、中、高配,仔细平衡消费者对价格的承受力,产品差异带来的价值感,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关系1最大化消费者的购买。即便在“爆品”时代,这依然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有效的商业策略。
这种定价策略,还可以用在服装上,高中低档;用在杂志图书上,平装版、精装版、收藏版等等。
第二招,备选品定价。
成品便宜,把备选品,也就是配件的价格,定得高于成本。
如餐饮业,烧烤便宜,啤酒贵。修手机,换个屏幕的价格居然接近整只手机的价格。
第三招,互补品定价。
吉利的剃须刀架和惠普的喷墨打印机都很便宜,因为刀片和墨盒会不断的被消耗。
免费的本质是二段收费。
第四招,副产品定价。
买鱼的时候,鱼身很便宜,鱼头很贵,因为鱼头更有价值。
如果副产品的价值高,就可以将主产品定价低。
第五招,捆绑式定价。
比如,一:开始我们说到的快餐厅,利用价格锚点的心理,推销套餐,就是一种捆绑式定价。再比如电影院销售的年票,健身房销售的年卡等等,都是其捆绑价格比单次购买便宜得多的捆绑式定价。
这种捆绑式定价,可以用在几乎所有零售行业,超市门口的水果礼盒,情人节花束,帮你配好的文具盒、书包,搭配了语音、短信、上网时长的电信套餐等等。
第六招,分布式定价。
进公园时,先买门票,然后一些特殊项目,再额外收费,就是典型的分部式定价。以前装电话时,先交“入网费“”,然后打电话时,按分钟收费。后来变成每月交"月租费然后再按分钟收费。
这种定价策略,可以用在自助餐厅,一口价之外,特别菜品,单独收费。廉价航空公司,除了机票之外飞机上的每一样东西包括水,行李空间等等,都要额外收费。
第七招,单一价定价。
把价值接近的商品组合放在一起,浮动毛利率,让零售价保持一致。
比如美国的99美分商店,中国的名创优品,很多商品都是10元钱。这种定价法,让消费者避免对价格思考和比较,只需在心理价位内,选择价值感。这种定价策略,还可以用在回转寿司店,,麻辣烫手书店等等场景。
4、价格歧视
消费者剩余:一件商品成本10元,你最多愿意付30元,结果15元成交。
那么成交价,到你的心理价位之间的差价15元,就是消费者剩余。
但同一件商品B的心理价位20元,如果也是15元成交,那么这个B的消费者剩余,就是5元。
价格歧视,就是研究如何尽量吃掉消费者剩余,同件商品,如何让A付出30元让B付出20元。核心在于:区隔消费者。
应用方法:
1、个体歧视
个体歧视,让每个人付出他能付出的最高价格。
这种方式极其少见,通常通过讨价还价,拍卖等方式完成。
比如电信公司拍卖手机靓号,腾讯公司拍卖QQ靓号,都属于此类。
2、销量歧视
买得越多越便宜。
这种方式相反,极其常见,如第二件半价,也属于此类。
3、区隔歧视
这种特殊的价格歧视,充满套路。
1)地域歧视。鞋子,衣服,甚至汽车业,常在商品上做记号,给不同区域,用不同价格,发不同的货,然后督查,发现“串货”也就是特供欠发达区域的便宜商品,被卖到发达区域,就对相关代理商严厉惩罚。
2)人群歧视。老人票、儿童票,是一种典型的人群歧视,本质是向掌握支配权的成年人收取更多费用。优惠券也是,让低收入阶层通过收集、保存、携带、使用优惠券这些复杂动作,让低收入人群付出低价格,而让高收入人群因为怕麻烦,付出高价。
3)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的歧视。电影院的上午场、夜场就便宜,下午场和晚场贵,就是把贵的票卖给时间成本高的人,时间成本低的你可以早起或者熬夜。持有“青年机票”的旅客可以等候即将起飞的航班,如果有空座位就能飞,没有就回去。给机会成本低的人低价,给机会成本高的旅客定高价。
5、消费者定价
消费者定价通常实现的方式是“拍卖”和“逆向拍卖”。
拍卖,就是在供小于求一物难求,卖方主动的情况下,通过消费者竞标的方式,获得最高成交价的种“消费者定价”策略,比如荷兰式拍卖、维克瑞拍卖等等。
1)荷兰式拍卖
在供小于求,一物难求造成的卖方市场下,拍卖,可以帮助商家尽量缩小“消费者剩余”。
荷兰式拍卖,就是先从一个最高价开始,不断往下喊价,只要有人接受,就成交。这种拍卖法的好处是,价格从高往低,一旦落入消费者心理价位区间内的高上限,他就会购买,因为万一此时保守,侥幸等待更低价,商品就可能被别人买走。
2)维克瑞拍卖
还是拍卖,最高出价者得,但是,以次高价格付款。维克瑞说,在这种拍卖制度下,报低价不但不能赢得拍卖,还将让出高价者用你出的低价获得商品,所以,买房者会有更大的动机,报出高价,抢购你的房子。
逆向拍卖,就是在供大于求、库存压力大、买方主动的情况下,通过商家竞标的方式,尽量用低价满足价格敏感者,实现消化库存的目的。典型的案例有Priceline、ScoreBig、Greentoe等等。
此时“消费者定价”的逻辑成立的前提:商家有巨大的库存压力。
通过“逆向拍卖”,把商品的库存压力和消费者占便宜心理,用不影响正常售价的方式,巧妙地结合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