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昨天偷懒刷了三集Friends,所以昨天的文章刚刚才修订过,结尾部分也刚补上。
剧中有很多表达我不理解,笑来老师说得对,听不出来某个东西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那个东西存在。专栏里也学过:钥匙不在锁头上,别盯着锁头。
薛老师的温度计一针见血极有见地,听力也是温度计,单词、短语、句子、常识才是温度,千万别傻乎乎地死盯着温度计想要调节温度计,写到这里,我好像太忽视单词和短语了,怎么办?
看了这一讲,才发现老师在昨天的问题里挖了一个坑:供给不自由。
许多同学的回答都被“供给不自由”这句话迷惑了,他们会觉得,如果供给不自由的话,价格就没有意义了。
但你想想,供给什么时候自由过?这个世界上钻石不够,你可以理解为上帝没有让石头随便就可以变成钻石,这是供给不自由;石油不够,这也是上帝造成的,他没让每一块地下面都有石油,他只让世界个别地区的地底下有石油;医生的供给不自由,因为任何人要行医,还得取得行医执照、行医许可;出租车供给不自由,因为经营出租车,还必须得到经营许可。
那你钻石的价格、石油的价格、看病的价格、乘出粗车的价格,有意义没意义?它们一样有意义。
我们说供给不自由,有些不自由是很难改的,上帝造成的不自由,那就很难改。但有些不自由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通过政策改变的。问题是无论可不可以改变,在给定的供给下面,价格总是有意义的。
供给自由不自由,跟价格有没有意义没有关系,不管供给自由不自由,价格都有意义。价格的意义就在于传递稀缺性的信号,指导人们用适当的方式生产,以及指导人们进行产品的分配。
是哦,供给啥时候自由过?那么,有没有什么商品是供给完全自由的呢?如果有的话,价格还能起作用吗?
这周学了些啥?
- 经济不能被精确计划。
- “知识”在经济中的运用(指哈耶克所说的“具体知识”),价格能够完美地解决知识在经济中的运用问题。
- 价格的三个作用:传递稀缺、指导生产、解决分配。
- 价格不可以被宏观调节,价格是温度计,它产生于具体的交易。
为什么人工智能不能代替人
- 需求不可以预测,因为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这一点是确定的。
- 数据永远是根据观察、观点、立场和理论而来的。如果没有理论,没有观察的角度,就不存在数据。大数据背后我们还需要观点、立场和理论。而这些观点、立场和理论,是人的想象力造出来的,而人们可能造出来的理论、观点和立场,数量上是无限的。
如何做饼决定饼的大小
分配功能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分配功能、不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前面两个功能也就会自然瘫痪。
政府指导价与商品供给
你比方说盐,政府当然可以指导盐的价格,甚至用法律来控制盐的价格。政府做什么都行,问题是你这么做了以后,盐的供给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还是维持不变?这是问题的重点。
日本核泄漏导致食盐恐慌,一小袋食盐涨到了五块多钱,但下午又回落了。食盐的价格大幅上升,是不是政府应该管一管呢?我不这么认为。
因为在当时看,核泄漏会不会污染我们可得的食盐,还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
在这不确定性下,这时候食盐价格的上涨是有好处的,因为它传递了稀缺性的信号,传递了人们对未来食盐可得性的预期,人们就会好好地省着食盐来用。
当时由于食盐价格上涨,人们囤积的积极性也上涨。为囤积投入的资金也在上涨,这时候万一他们的判断做错了,亏损的可能性也在上涨,所以人们同时也就会积极地去寻找真相,了解这次核泄漏是不是真的会影响大量的可供应的食盐。
然后到了下午,人们获得了更多可靠的消息,做出了更准确的判断,食盐的价格就下跌了。这价格的一涨一跌都是有意义的,不能说既然下午都跌了,所以上午的上涨就没有意义。
因为我们要记住,我们生活在不确定性中,我们永远要在当时的环境下,判断一种行为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而不能用事后的信息倒过来判断。 囤积居奇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一点我们在后面讲利息理论的事后会详细地阐述。
供给不自由,价格依然有意义
供给自由不自由,跟价格有没有意义没有关系,不管供给自由不自由,价格都有意义。价格的意义就在于传递稀缺性的信号,指导人们用适当的方式生产,以及指导人们进行产品的分配。
辩论题
我们今天讲了供给自不自由,价格都有意义。那出生证、公证费,这些政府提供的服务;还有政府修筑的公路,各种公共设施,这些公共服务应不应该收费?
应该收费。价格是具体交易中的重要数据,一旦失去这些数据,我们就没有了反馈。当服务越来越多,又缺少价格来高效地传递稀缺的信息,我们的生产也就失去指导。
计划经济没法解决反馈的问题,免费服务也同样提供不了正常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