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华优秀小故事堪称经典。砸缸的细节在此不赘述,体现出司马光打破常规、灵机一动的性格特点。笔者主要通过此事引出一位也应该让大家熟知的人民好官,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
司马池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官宦之后,其祖父、父亲均为朝廷命官。祖父司马政死后追授太子太保,父亲司马炫死后追授太子太傅。不能说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也足以含着银钥匙呱呱坠地。
换做别人,生下来拥有万贯家产,可能就会纵马江湖,纵情享乐,但司马池不然。他喜欢读书,把大部分家产都转让给了他的叔伯,可以说是一心只读圣贤书。在进京赶考时,忽闻母亲病故,“遂号恸而归”(《宋史》),可见其孝心湛湛。北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司马池再次应试,一举考中进士,授永宁县(今洛宁县)主簿。他初为官十分廉洁,上下班只骑驴。天禧三年(1019)三月调到郑州任防御判官。此时光山知县缺位,改任光山知县。当年10月生下三子司马光(就是砸缸的那位同学)。
司马池在光山任职的第二年,皇宫大兴土木,诏令光州(今潢川)所属各县三天内完成上缴毛竹任务。当时光州各县均不产毛竹,三天内是完不成任务的。知识渊博的司马池知道就近只有黄州(今湖北黄冈)产毛竹。他请求上级放宽日限,并命下属连夜赴黄州购买毛竹,雇当地车辆连夜送往开封。结果光州各县只有光山最先完成任务。此事在当时朝中影响很大。
因他在光山任上赢得的美誉,朝廷又任命他为开封府推官。虽然遭到皇甫继的反对,宋仁宗对司马池在光山的政绩赏识,很快又升任凤翔知府。
后来宋仁宗又提拔他任知谏院。司马池多次上书恳辞。仁宗不解地对宰相说:“别人都喜欢升官,只有司马池谦让,真是难能可贵。”于是硬给司马池加上直史馆长官头衔兼凤翔知府。
在杭州任职时,受到转运使江钧、张从革的嫉妒,他们联名上奏弹劾司马池。理由是处事不当。司马池被降职调玃州任知府。后来江钧、张从革的亲戚犯法受查处,有人劝司马池何不上书弹劾江钧、张从革,以报前仇。司马池说:“我不为也。”由此,司马池的德誉猛增。宋仁宗调他到晋州任知府。62岁死在任上。死后被追封温国公,赠太师。
就是这样一位上下班骑驴,不爱晋升、不记私仇的地方大员,怎么能不受到人民的喜爱呢,一句“我不为也”又是何等的胸襟。所以司马光砸缸固然经典,其父司马池也不差三分!
最后,奉送一首司马池的诗作供简友赏析。
行 色
冷于陂水淡于秋,远陌初穷见渡头。
犹赖丹青无处画,画成应遣一生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