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说白了就是一场升级打怪的游戏,既有连绵不断的小怪阻挡,也有难攻难啃的大魔王搅扰。但是,你打掉的怪越多,拥有的过关技巧就越多,获得的过关奖品也越多。
对此,斯科特•派克也是深有同感,而且,他还为这场升级打怪游戏提供了一个独家武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人生,就是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看看作者的真知灼见吧!
1.斯科特•派克认为,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可不是嘛,少年求学、青年求爱、中年求业、老年求生,那些数不清的烦恼和忧愁,可不就是一个个的小怪兽与大魔王,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
有人说,我最讨厌困难和挫折了,人生要是一帆风顺就好了。我猜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不过,天生厌恶困难的我们,是否思考过一个问题:困难于我们的人生而言,也许也有着别样的意义?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听一个题外话。高中时代,政治老师曾精心为我们准备了两套模拟卷。结果,老师熬夜出题苦,学生答完抽屉杵。接下来,老师说得那番话,让我铭记至今,他讲道:
有的同学一看考了98分,高兴的把卷子往抽屉一塞,玩去了。这种同学是真傻,你花了两个小时才发现那2分的错误,结果视而不见,那你这两个小时的努力就白费了。大家记住:不管做题还是人生,对错误的东西视而不见,那就永远是错误;清醒反思了,下次才能成为财富。
愚昧的我第一次感知到:丢分、出错这些令人厌恶的事物,原来也有它非凡的价值。
2.人生遭遇到的问题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们都听说过歌德,知道他是德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还写出了《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浮士德》这样的文学巨著。可是你知道吗?歌德年轻时的理想并非是成为一个文学家,而是立志做一个画家。
他沉迷于变化无穷的色彩世界中孜孜不倦,甚至付出了10年的艰辛努力来提升画技。但令他苦恼的是,自己的绘画水平却与努力不成正比,绘画事业也一度进行的不怎么顺利。40岁这年,歌德游历到艺术之都意大利,认认真真观摩了那些世界一流绘画大师的杰作,他终于明白了一件事,即使他穷尽毕生的精力,恐怕也很难在画界有所建树。
数十年的信念和努力轰然崩塌,遭遇“中年危机”的歌德也变得痛苦和彷徨,但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决定放弃绘画,转攻自己更有天赋的文学方向,最终,世界上少了一个三四流的画家,多了一位一流的文学家。
歌德的例子恰恰印证了作者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所写道的: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失败让我们知道,此路不通;苦难让我们明白,曾经磨砺。
3
当然,《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也一再强调:有价值的不是困难本身,而是我们对困难的应对和反思。
那么面对困难,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是哭哭啼啼,还是勇敢奋起?是束手无策地哀叹,还是积极努力地解决?
作者通过多年的心理咨询发现,大多数人面对困难,会采取两种态度:
第一种是视而不见。上学时我们都学过《扁鹊见蔡桓公》这篇文章,蔡桓公讳疾忌医,导致病入骨髓。生活里的大多数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孩子不听话,就躲在公司少回家;婆媳有矛盾,只要不爆发就佯装不知。这种应对态度,并不能消灭困难,只能让困难越滚越大。
第二种是消极应对。郑爽最近又上了热搜,在某平台的直播卖货中,面对带货效果不佳的事实,郑爽一脸失落,然后突然情绪失控,大发牢骚,还赶走了身旁的带货博主。遇到问题不去反思自己,反而把责任推给别人,这种消极应对困难的例子,生活里也不胜枚举。
那么,面对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
《少有人走的路》提出,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
所谓自律,就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的痛苦。
通过自律,我们能知道在面对问题时,如何以坚毅、果敢的态度,从学习与成长中获得益处。我们教育自己和孩子自律,也是在教育我们双方如何忍受痛苦,获得成长。
自律让我们坦然面对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痛苦中获得成长。作者坦言,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却是一条通向幸福和自由的康庄大道。
4
听到这,你可能要说了,自律很好,不自律无自由。道理我都懂啊,可就是做不到啊!确实,想要早睡,一不小心刷手机又刷到深夜;想要好好学习,一不小心又应下了小伙伴的邀约;想要健身,一不小心又吃下了一堆高热量食物。
作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当然懂我们这种普通人的烦恼,所以他在书中也给出了我们具体的建议,这就是“自律四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推迟满足感,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先吃苦、再享受。
第二个原则是承担责任,直面我们遇到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方式加以解决。
第三个原则是尊重事实,不固守己见,时刻保持与世界的同步。
第四个原则是保持平衡,学会放弃这门人生的必修课,获得心灵的平衡和宁静。
说到底,人生苦难重重、困难不断。但如果把问题的名字换成“机会”,你也许就会发现,这些困难其实是上帝发给你的一张考验卡。而自律,就是我们通关的独家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