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动物》第二章《自我辩护》的内容比较多,我主要阅读分析其中的“失调、自我概念与自尊”这一主题。
实验证明,在自我概念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当我们做了自我概念不相符的事情时),失调是最痛苦的,而且我们最有动力去减少失调。在做过一些残忍、愚蠢或者无能的事情后,自尊心最高的人会感受到最大的失调。当人们的行为方式与他们对自己的高见,相反时,他们会经历最大的失调。他们会比那些平均自尊水平的人更加努力的减少这种失调。这些发现意味着,家长和老师应该警惕他们的行为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因为这些行为会影响到孩子的自尊心。如果高自尊能起到缓冲不诚实行为和促进理想行为的中作用,那么尽一切可能帮助个体学生尊重自己似乎是合理的。
如果以人为或者肤浅的方式来提高自尊心,或者如果一个人的自尊心缺乏现实的基础,那么提升自尊心便不大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此外,要将健康的自尊与自恋区分开来。自恋会导致不切实际的浮夸和优越感。一个有着健康现实基础自尊的人,当受到建设性的批评时会感激并接纳。
当人们感受到的失调越大,态度就越容易发生改变。每当自我概念受到挑战时,便会引起失调,这一事实会产生许多的后果。
经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小学校园的学生的自我概念是良好的,而且自尊心较高。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与学生良好的自我概念持平,切忌在不经意中用言行打击学生(尤其当众批评),不仅会将学生在班集体中污名化和边缘化,而且会降低学生的自尊,导致学生出现失调行为,如随意逃课,校园欺凌,盗窃等等。
此外,对于对表现差持无所谓态度的低自尊学生,我们要及时树立一堵围墙,避免他们直线下滑,直至品性完全变质,危害社会。也就是我们应该有所行动,去提升他们的自尊心。当然,如果单靠老师的口头表扬,缺乏学生的踏实表现,也是难以真正提升自尊的。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业表现、与人相处的事例、为班级和家庭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重塑高自尊,去自我抑制各种不良行为的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