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理事会精心组织的读写营第七期,请来了九秋之菊老师给我们讲解了长篇小说创作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七十多个学员报名参加。
3月9日晚老师讲了第一课,3月16日晚讲第二课,3月23日晚讲第三课,3月30日晚还就同学们作业做了点评。
老师讲得很认真,都是七点钟准时在群里开讲,每次基本都讲了三个钟左右,这么长时间的讲解,我第一次经历,老师真是太辛苦了。
书生在此依理事会的笔记和自己个人理解,将老师本次讲课内容整理成此文,以便自己温习及回顾。
第一节课,九秋之菊老师主要讲了长篇小说创作的几个要素。
老师首先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她以前当过乡村教师,从2022年开始开始专职写作。当老师和工作的时候,主要写通识类的作品。出版了家庭教育、社科类的书籍约几十本。在很长一段时间,稿费支撑着她的生活,包括房子、教育、孩子等各个方面。上初中的时候写散文,投到报刊上发表了。后来写一些文艺评论,有一些版权卖到美国、台湾等,真正写长篇小说是2014年开始。到今年刚好是十年。
到了2017年的时候,出版的第一本长篇小说《赛金花》,写了56万字。后来写IP文,在掌阅签约了两本。再到后来在爱奇艺,写了一个76万字的《最后一个女地师》,这部作品简书上许多朋友看过了。现在也是跟爱奇艺签约着一本《添香》,还没有写完,每天更一到两章。
接着,老师开始就长篇小说创作做了一些讲解。
说说长篇小说创作前的几个关键点。我们还没有动笔去写正文之前的一些关键点,要做哪些准备工作?第一是书名,第二是人设,第三是大纲,第四是核心价值观等。这些都是平台签约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小说创作时争取保底的砝码。
现在最大的起点、掌阅这些平台,包括中等的爱奇艺、豆瓣这些,我们投稿想跟他们签约的时候。它是必须要有人设,大纲,核心价值观,书名这些的。
至于出版的小说,主要是文艺类的、文学类的多一些。我觉得网站的IP文,它是无限接近于出版的,然后要求又高于新媒体小说。当然,绝大多数的IP文最后也会出版,而且它很容易获得改编。
我们普通人出版是非常的难,不像名家,名家本身自带光环。我是《赛金花》投稿了20多次都被拒绝,最后大概是25次吧,才被出版社接收,那个过程很痛苦。
写IP文,它就比较舒服,发几章给编辑,编辑很快就反馈了,这样我们就很容易去修改。从经济上面来说,IP文的收益,比纸媒出版小说的收益,不会少。很多IP文因为有保底,签一本小说,即使没有一个读者看,更新完了之后,平台也要给钱。
这里先说一下书名。书名不管是现实题材的小说,还是虚构的,还是穿越的,都是非常的重要。书名它既要高度的概括,又要吸人眼球。
我记得我看过阿来老师的一篇小说叫《云中计》,还有梁晓声老师的《人世间》,周大新老师的《洛城花落》,这三本小说,都是现实题材的,这三个书名就非常的简洁,又能抓住人心,就让我们想要一看。
像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的工作也很紧张,还要照顾家庭,没有太多的时间和耐心。去看一个连书名对自己都没有吸引力的小说。
这里要说明一点,有的老师,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就是在构思没有动手之前,他对那个书名不确定,或者说不满意,那么他就不动手,他就有一种不愿意动手的感觉,就想着说,等我这个书名完美了,我再写。其实这样也不太合适,因为书名不是不可修改的。
包括《人世间》这个名字,我曾跟梁老师见面,聊过这些,开始他不是这个名,后来才改的。所以我们有好的构思的时候,不要等,先写正文,最后交稿的时候,再尽量完美,确定一个接近你的那种想法比较好的一个书名。
接着分享长篇小说创作当中的人物设定,也叫角色,人设,也称为人物小传。
人物设定,要高度的概括这个人物在小说当中的年龄,身份,性格,职业,包括他参与的那些重大的事件,或是和男主的,或者是和家庭的,或者是和仇家的对手的感情纠葛。
人设,分为男一女一,就是男主角女主角,还有男配,男配一男配二,女配一女配二。人物设定时,要注意两点,第一点就是人设不能平庸,主角的性格一定要有张力,要有鲜明的个性。(如果你那个人设是大众化的角色,投稿的时候编辑那一关,就过不去。)第二是配角的分量不能够超过主角。配角它永远都是在后卫,他是绿叶,他不能当红花,不能抢戏。关于配角,女配和女主角之间,最好是有纠葛,就是说一正一反。你的配角一定要为主角服务。
分配内容的时候,不能用连着四章五章的内容去写配角。最后再来一章写主角。如果我们冷落了主角,读者在读的时候,慢慢的他会潜移默化,觉得你这个内容混乱,到底谁是主角呢?到底以谁为主呢?他会产生这种不太好的感觉,阅读体验不舒服,他可能就放弃,不看你这个了。
IP文都会从市场的角度去考虑我们怎么写。我始终觉得创作,愉悦自己的同时,也要愉悦市场,也要愉悦我们的读者。让我们的作品有更多的读者去喜欢,让他走向一个更广阔的市场。
为什么我这么强调人设呢?因为长篇小说主要是写人的,人写活了,那么这个小说就成功了一大半。人设立住了,这个小说就容易被平台或出版方接受。
接着说一下大纲。大纲是重中之重。出版社他不太要求,有300到500字,就行了。但是IP文,比如说你要想跟起点、晋江、爱奇艺这些投稿,是必须要大纲的,他们非常看重大纲。
好多老师写大纲有个误区,就是以为把我要写长篇小说整个的内容复述一下。其实不是这样,这种大纲就很平庸,也很难让平台接受。
大纲分好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要写小说的整体构思及主题,这个一般字数非常的少,差不多就是一句话。第二部分是详细的情节,或者说剧情,包括开端,高潮,反转,结局。高潮部分还要有反转,你不能写的太平了,一定要有反转。无论是人设的反转,还是剧情的情节,都要有。
第三部分是要突出你这个作品的亮点,就是小说的最重要的精华的部分。你的小说有什么特色?能说服我的,或者说让出版社来接受你。
比如说写农村题材,千篇一律的,就那么几点,婆媳之间的争斗,姑嫂之间的,然后跟邻居之间的纠结,这些就是没有特点,没有亮点,只是在重复,在炒剩饭吃冷饭。
但现实我们很多是普通的题材,这些素材我们怎么去把它写出新意,提升的作品的亮点呢。第一是找一个很新奇的角度去下手,这对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提升作品的特点亮点,都是有非常大的一个好处的。一定要多考虑,多修改,找不同出来,写出新意出来。第二是我们小说当中,涉及情感的,一定要有跌宕起伏,要有波折。比如说有理解、喜欢、误会、分手、复合等等,亮点取决于我们素材的选择、取舍。
接着分享下作品简介,一般都是一二百个字,却也很重要,就是抓住你文章当中的精华部分,也就是作品的亮点去高度概括它。
长篇小说创作的几个关键点,第一是书名,第二是人物设定,第三是大纲,第四个就是作品简介,第五个,是核心价值观。这个有些平台不需要,但爱奇艺是要的。核心价值观说白了就是一种正能量。
我们的每一本书不可能说都是家国情怀啊,但是一定要有一些比较积极的,正面的这个核心价值观。以《添香》这个书为例子,这个书的核心价值观有三点,第一弘扬传统文化——酒文化、酿酒的哲学;第二是家国情怀,第三是非遗项目。
长篇小说创作之前的关键点,第六是故事核,也叫一句话金句。这是你报选题投稿肯定要的。这个一句话金句,每个平台要求不同,有的要求是50个字,有的不超过20个字。一二十个字去写你那一本书,真的是浓缩的精华了,而且是要放在书的开篇前面的。就是让我们用一句话,说出我们小说的故事核,这是IP文的基本要求。因为编辑、甚至制片人,他们都坚信:好的故事,是可以用一句话讲明白的。
这一句话,你不管是20个字50个字,我个人经验,它包括了六个要素。第一个是基调与类型,就是你这个小说是什么样的基调与类型。第二个就是主人公的身份和动机。第三个要素就是激励事件。第四个要素就是主要困难或者中心冲突。第五个小要素就是说主人公的终极目标或者渴望的结果是什么?第六个要素就是利害关系。
第二节课,老师主要讲了开篇的重要性。
一个长篇小说,它的开头重要到什么程度呢?个人认为,它能够决定这本书的生死。
因为长篇小说很考验一个读者的耐力,能不能在几秒钟把他吸引住,那么我们的开头就要开门见山。一开篇主人公就直接跳出来,很明确的。没有任何的背景去交代,就是哐当一声直接进入主题了,就是说这样的开头可能更接近我们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
长篇小说创作就没有一个定义,开头也可以千变万化。悬疑要什么样的开头,情感的什么样的开头,历史小说什么样的开头,它都不是一样的。我们在选择开篇的时候,就要根据你所写的题材去选择最好的开头,也最适合自己创作的方式。
《人世间》为什么要写那么长的一个时代背景呢?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个红篇,如果不写那么多开篇的话。不了解那个时代背景的话,就很难以理解,这就是他为什么用了一种非常传统的交代背景的方式去写开篇。
传统小说的开头可能是写景,比如说大海,山川,河流,近景,远景这样大胆的描写,然后或者是流水式的叙事。我们普通作者如果再采取这种,可能不太符合市场。
我始终觉得大俗就是大雅,大雅就是大俗。我个人觉得一个合格的长篇小说的开篇,它不是闲言碎语,也不是碎片化的,而应该是一个有完整因果关系的故事,也就是说我们平常说的起承转合。这四个部分就说不管后续的故事怎么变化,长篇小说的这个骨架它是不会改变的,那就像我们盖房子要挖一个地基一样,不管我们选的材料是木材还是石头呀。或者说是随意构建去建这个房子,那我们的地基他不会改变的,只是材料改变。也就是说,这个文章的小说的基本框架不会改变,他要有个因果关系。
在起承转合当中,转折就是高潮部分。这个是决定一个小说是否好看的关键。说白了,就是一个小说的质量的是不是好的关键,也就是小说的灵魂之处。
在起承转合当中的,我们要开篇里面就要注意这些高潮的部分。每一本小说当中,它都会有一点点悬念,有悬念,读者才有心继续读下去。一般我会用大的真实背景和一些悬念去做一个小说的框架。
我自己在写开篇的时候,《赛金花诗传》这本书一开头,是第一章的引言。
“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宋朝的范成大在《吴郡志》中,笔墨轻点,从容地用这八个字道出了苏州、杭州的美丽、宜居与富庶。而本书的主人公,被刘半农教授誉为“中国宝贝”的赛金花就出生在苏州。在十四岁花一般的年龄里,她因一个远方亲戚的引诱而踏上了倚红偎翠、轻歌曼舞,文士和商贾雅集的花船,成为了一名青涩中又有如花笑靥、纯朴中又有几分灵敏的雏妓。
第一章的章名就是叫花船上的雏妓,所以就这个总结就要是就要跟着这个章名而来。后面这个开篇,是比较传统的手法,是从人物的出身写起。如果开篇交代背景,交代他的年龄。交代他的家事的那些话太多了,那个读者也不愿意看,那出版社的编辑也不太喜欢,那稿子就过不去了,所以我在开篇的第三段里面,就采用了一个类似于倒叙的方式,先把主人公赛金花的的人生结局写了出来。我先用了很少的文字交代了他出身,交代了他父亲,他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大概用了一二百字就说了一下他的家庭,然后我马上再接着写下去。
我为什么这样写他的开篇呢?他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能引起我们共鸣的强烈的感情色彩是什么?就是一个人的生与死。我就啪的一下,我把他的生跟死在一小段话里面写出来,这样他能够吸引去读者,能对这个人物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果我平铺直叙这些他小时候的事情,那么就缺乏了很多韵味,就说喝茶一样,他就是喝了好,泡了好几次就成了白开水,就寡淡了。但是我把生与死让他有个强烈的对比,而且一个普通家庭最后,但是他后来获得很大的成就,成个风云人物的时候,就是他的人生低走高开。
我那一段说,随着彩云一天天的长大,他的名字也迅速被乡亲们记住,只是他们没有料到,拥有这个普通名字的女孩子,日后却有着不平凡甚至是波澜壮阔的人生,他从苏州和花船上一名普通的雏妓,以令人意想不到的速度。成为丈人、夫人、公使夫人。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特殊的机缘又使他带上了乱世女节九天护国娘娘等桂冠,当尘埃落定时,历史又无情的将它定格在风尘女子乱世铭记的耻辱柱上。
这个开篇就有感情色彩了,而且是有个强烈的对比,那他能够让读者更有兴趣的去看下去,去了解那赛金花的人生,让他读下去了,他感兴趣了,他愿意看呢。这是一个小说的。有价值的,成功的一个佐证吧。
我还用过另一种开篇的,就是用一种镜头似的方法去推进情节。也就是由景到人,由远到近,用镜头式的方法推进故事的发展。以我在爱奇艺更新的长篇小说《添香》的开篇为例子来说明这种方式,它也是是比较让读者接受的一个方式。
早晨的时候,晨曦中一扇扇厚重的青灰色大门。隔开了街上贩夫走卒引车贩讲者的喧闹,大门上方的黑底金字的楷书刘记酒坊这个匾额,这个字体四周,有一些图案。
当我们阅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晨曦中一扇厚重的青灰色大门,那我们读这个时候,我们脑海中是不是有一扇大门。就那个形象就出来了。
然后呢,接着那个远景,推进了镜头,再推进到里面去了,就是酒坊的这个大厅里面,由远到近了。
八岁的小四,她穿着一个月白色的宽袖的上衣,深灰色的裙子,头上又收着两个小发髻,双手正托着一个长着木瓜梨和糕点的木盘。轻手轻脚的放在神龛上供奉的酒神的面前,
那我们读的这一段的时候,一个八岁的小孩就出来了,我们脑海当中就有一个具体的印象。
当然,仅仅是这样的一个交代,还不够,你就也要有悬念了,我们写小说留下悬念也要早一点,你不能让读者读了大半天,没有悬念,就没有吸引力。
她拿着新鲜的贡品来到的时候,准备换一下前一天的祭品,发现了少了两块糕点。
酒神对于酿酒的人家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谁敢去动祭品呢?她心里就会有疑惑了。这就是一个悬念,谁来动祭品,谁又敢动祭品呢?
我再接着说第三种开头方式。从小说的故事的完整性来说,小说的开头可以写楔子,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楔子它并不像有些老师写的楔子,特别是文学评论家,他觉得这不是开篇,不算开篇。但是他又是开篇,当然好多写楔子是喜欢在小说前面写楔子的呢,也是为了故事的背景交代,特别一些年龄大的作家,他是很喜欢写楔子的。
我创作的《最后一个女地师》,这个小说的开篇,就是用楔子。但是我写的楔子,有变化,跟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初流行的那种武侠小说的楔子又不同。写楔子也要有名字,就像章要有名一样,我这个写的是叫宿命。我这个开篇,就是这个地势风水师,就没有任何废话,那节奏就是非常的快。
第三节课,老师跟我们分享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通过阅读来促进我们写作的能力?我来分享我自己通过阅读去提升自己写作能力的一些感想。
个人觉得读和写他是一对孪生兄弟,而且读还是哥哥。也就是说,读比写更重要,这是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的。
作为一个创作者来说,读比写更重要,读呢,它是输入,是吸收。就像我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读书就像吃饭啊,吃饭是滋养我们的身体,让我们长个儿,读书是丰盈我们的精神。让我们的精神世界丰满,增强我们的对世界的认知、感受的能力。对我们的写作,就是写的时候打下一个基础,它是基础。
相对于读来说,写它就是输出。那如果说我们没有吸收,能够输出吗?能,但是能够持久的输出吗?能够高质量的输出吗?好像还不能。
在我写作的40多年的时间里面,我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写散文。发表在报纸上,我现在50出头儿了,在我所认识的作家,普通作者,包括一些大师的人里面。没有一个告诉我说成长的过程中说他们不读书的。我请教如何提升创作能力的时候,这40年当中,所有的人都是给了我这一个最简洁的答案。
我记得我在梁老师他还没有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前,我去拜访过他,因为他们家离我们家很近,我最早拜访的一位老师就是他。我去的时候他做的那个茶几边的桌子上搁了很多书,他就跟我讲,他青少年的时候,刚好是那个特殊的年代,外面都是打砸抢那种,那个要烧书嘛,他哥哥偷了很多书回家藏着读,他没事干,然后他就跟着他哥哥读,读了当时社会上的出版的几乎所有前苏联的那些小说,包括其他国家的。他现在还能背诵很多经典的片段,他就跟我说是小说滋养了他,而且他现在每天还保持阅读的习惯。
后来呢,我很喜欢读书。我家里沙发上,茶几上,书房里,床头,包括卫生间到处都放的书,我就说我因为我是同时读几本,我在卫生间的时候,我可能是读的一本,经济类的书,进去那么几分钟。我在茶几上,因为我喜欢喝茶,早晨起来烧水喝茶,我可能读的是一本马伯庸的《显微镜下的大明》。回到书房来的时候,我可能是读了一个《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因为我现在读书它都比较厚嘛,也没法随时都带在身上,有些时候在外面的朋友坐车的时候,我就是用手机读电子版。但是在家里我是读纸质书,我喜欢读纸质书,纸质书呢,他让我随时可以在上面做记录。
我还听过莫言余华他们都说起那个阅读的重要性,这些已经成名的这些很著名的作家,他们还坚持阅读,那么我们普通作者,更应该多阅读。
老师还以自身为例,说如果没有阅读,就绝对没有我的今天。
没有阅读,我现在绝对还是在我们老家山城里,那农村,可能比现在要过的辛苦。我一个农村孩子,只上了初二,坐火车到北京西客站的时候,身上只有50多块钱,到北京来之后,通过边工作边写作,然后成家,跟爱人一起买房子,养孩子,解决户口等。如果说真的有贵人,那书就是我的贵人,通过阅读改变了我自己的命运。
希望朋友们明白一件事情,阅读,在现在这个社会,阅读可能改变不了我们的命运,但是一定能够提升我们的。包括我们的心胸,一个宽度,一个广度,让我们能够包容很多事情。能够让我们很好的和家人相处,和朋友相处。我相信每一个喜欢阅读的人,阅读能改善你的很多,能够提升你的生活质量,阅读不仅仅是说对我们写作者有益,他能渗透到我们生活当中的每一个地方。
像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国外的文学名著,这些小说可以让我走进了无数个世界,那一个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小说当中也能了解一些,他们会打开你的思路,你的格局。我们一辈子可能去不了很多地方,但是通过阅读,心灵之旅去了很多很多地方,享受了很多美食,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体验了不一样的情感。也在书中看到了人情世故,看到了生命的激情,死亡,悲壮。
阅读不仅仅是让我看到了一个我所处的这个世界,还可以认识这个世界之外的世界空间,比如,人的未来,科幻的未来。科幻的维度,还有过去,从商朝、夏朝的文字记录、秦国的历史、汉、五代十国、唐宋元明清,这些朝代,这是我没经历过的,但是我从书当中我能回到那个时代。
阅读,不仅提升了个人的写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它提升了我对文学的鉴赏水平。这个鉴赏水平实际上也很重要。我看到很多老师给一些看的一些文章,后面写的评论,大多就是好,无数个好,那么怎么好呢?说不出来,因为鉴赏水平不够。
当你的文学的鉴赏水平得到了提升的时候,你的写作能力一定是相应的能够提升,因为你鉴赏水平提高了,你会瞧不起自己写的。你会想办法去修改,去阅读,去提升自己。
讲了这么多,我总结一句,通过阅读,不能说100%的提升每一个作者的写作能力,但是他绝对能提升每一个写作者的文学的鉴赏水平。
关于阅读,我个人并不太认可那种只读名著经典的,我觉得不应该挑食,就像吃饭一样,什么书都读。还有,读书也不能太功利,就是认为我读了这本书必须有用。不是说读了的书都有用,有时读的书当时没起什么用,但在后来的创作当中,也会提供有益的帮助。
今年我读了那个东京梦华录,这本书,北宋的繁荣,就像一幅画卷。我读这个书的时候,好像就不是文字,就是一幅色彩绚丽的画,有人物,有街道,各种各样的那种活色生香的图。
我读茅盾文学奖周大新老师的那个长篇小说《天黑得很慢》,我这个时候我也很感慨呀,我也快进入老年了,老年人的生活它是不容易的。即使有钱,如果没有孩子,他们在身边生病了也是挺难的。然后我更多的是想起农村的老年人,我涌起一股悲悯的情怀,农村的老年人,他们一般孩子还在外面打工,孙子在外面上学什么的,就老年人自己。那很难的,你别说子女孝顺他,给点钱,但是生病了去医院也不方便。他不像在城里,城里的老人还是比农村的要幸福的多,看病也方便一些。天黑的很慢,是写城里的老年人都不容易,那我当时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很伤心,农村的老年人更不容易,它能让我们想到很多书外的东西。就是阅读让你的思想更辽阔,能让你想的很多。能让引起你的散发性的思维。
我读乔叶老师的宝水的时候,他是写河南那边那个村长为原型的,我就觉得中原农村的镜像就在这本书里面出来了,包括他用到的方言什么。当时这个保水,我也写了一个书评,发表了6000字写了,他也没让我吃亏呀,我读了这本书。
总之呢,我觉得阅读,首先是愉悦我们自己,也是丰盈我们人生的最好的礼物。我也相信阅读的力量,阅读带给我的力量。我相信通过阅读,它能让我的心态更平和,做事更踏实。也就是说阅读它滋养了我的心灵,它也会影响一个家庭的气运,我想一个家庭的就可能如果都比较喜欢阅读的话,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比较温暖的家庭,可能说应该是相对而言是比较好的。
但是我也看到了很多在阅读的作者,他阅读,是图取巧的。他会拒绝阅读,或者是读而不思考,这些都是缺乏自理精神,不愿意自我建设的表现,这样他也很难以提升能力。取巧是什么呢?去读拆的书。别人拆的书,或者是怎么着的,其他的一种方式,总之是不愿意很认真的去读。
阅读时建议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或者是做一些记录,这个很很重要。我个人就是喜欢读纸质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方便在上面做记录嘛,然后当你读完一篇小说,你那个记录,就是再修改一下,整理一下就成了一篇书评了,就可以发表。
阅读我们不能取巧,但还是有讲究的,还是有一些技巧的。像我自己更喜欢读那些经过岁月洗礼的那些作家的作品。因为他们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有深厚的文学人文学养,然后有对事物独特的见解和洞察力。读他们的文章啊,也是一种享受。
读书呢,还要会读,就是说把一本厚书读薄,薄书读厚。厚书读薄,就是善于总结,一本上千万字,上百万字的书,你可以几句话就总结出来,这就是把厚书读薄了。薄书读厚,就是一本很薄的书,可能就几页,我们把它读的很厚,这个厚,就是我们通过这个书,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就像我刚才说我读了一首诗。一个女诗人的诗意像,我能看到金戈铁马,我能看到战场上的血流成河,我能听到战国争鸣,我能听到那个女人临死前绝望的歌唱,我能听到那些伤兵的啼哭,我能听到将军的怒吼,我能听到敌军首领的狂笑,这就是把一本书读厚了。
最后说一下,读不同的散文,我们的感受也肯定不一样的。比如说我读周晓峰老师的散文,我感觉到他的每一个字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力的,是跳跃的,就像一个小孩子似的顽皮;但是我读梁晓声老师的散文,它很生活化,但也不时有警醒的句子,就像我读着读的时候,突然有个人梆的,敲了一下我的头。所以说,不要局限于只读一个作家的作品,多读几个老师的,感受也不一样。
九秋之菊老师的三节课,基本总结如上。问题和一些作业评论,就不在这里说了,有兴趣的友友可以到理事会里面详细看笔记。
非常感谢老师精彩且辛苦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