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周莹,一名教人如何学习的记忆大师,国际一级思维导图裁判。曾经上过央视一套挑战不能,最强大脑的签约选手,帮开封一位66岁的奶奶练成了中国记忆老年组冠军,世界记忆老年组亚军。培养了20多位世界记忆大师,12位世界记忆冠军,1位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和数十位清北学子,作业帮签约直播课名师上架不到一星期就销售了10万+。在今年的得到大学6期直播中讲过思维模型,也是全班唯一一个上过两次案例日的同学。讲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证明我看起来好像会点学习。所以才敢今天站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点点学习的小心得。
首先咱们设想一下,知道得到,能来到跨年活动现场的这个你,肯定是个想在百忙之中学点什么,爱学习的人。不然谁没事干,大老远跑到这听我叨叨半小时,还要听罗胖叨叨4小时呢。那我们为什么会爱学习?我觉得那是因为我们都是对世界有洞见的人。设想一下,每天在这个进步超快的社会里,不学习什么感觉?社会每天都在日新月异,发展太快,你总有些没有听说过的东西。于是我们开始焦虑,总想学点什么,让自己不要跑在时代的后面。于是我们每天都要学习,生怕在这知识的洪流中不进则退。
这种做法本身没有错,可我们想想学习的临界点是什么?对,一定是时间。我们一边做着时间的朋友,一边被时间所束缚着。每天有效时间就这么多,如何更好地利用时间,这才是我们真正要面临的挑战。
拿我举一个例子来说,如果我们俩一起学习你的行业的相关知识,每天用同样的时间,刚开始一定是你学的快,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必然可以追上并超越你。是不是很残酷,为什么是这样,难道是天赋差距?其实我以前也不是一个好学生。后来通过训练让我拥有了一套学习的底层逻辑,构建了一个学习的飞轮,形成增强回路,所以学习什么都快。
在这里,我想先跟你达成一个共识,学会学习本身,比学什么内容,更重要。 当你具备学习的能力,推动了学习飞轮,那学什么只是你兴趣和需求的选择而已。
那问题来了,到底该如何构建自己的学习飞轮呢?
(一)确定目标,用任务驱动。
2014年,是我当记忆教练的第三年。工作相对都比较熟练,课程教的也不错,我还带出了第一个清华的学生。按说这正是一切美好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事,成为了我人生的转折点。
考上清华的学生妈妈为了感谢我,推荐了很多同学来上我的课。一下子来了将近20位学生,可我吭哧吭哧上了2天的试听课,一转头学生都没了。他们都觉得记忆非常值得学习,所以都跑去找另外一个记忆大师上课了。为什么?我只是一个记忆教练,而他们却更希望跟一个记忆大师学习。
所以这件事,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我要练习成为记忆大师!
我要怎么做?首先学习呗,我立刻报名了记忆大师训练班开始上课。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班上有40个同学,大家都信心满满,到了10月比赛,就剩下20个人,11月中国赛,不到10人,12月世界脑力锦标赛7个人里只有我一个人练成了记忆大师。
知道我拿到了大师证的时候,当时我们一起训练的小伙伴都气哭了,她每天早上8点训练,晚上10点才回宿舍。而我刚开始还努力8点起,后来就10点了,再后来每天就练习2个小时。我怎么可能练成呢?
其实我做对了一件事,学习开始前,先确定学习的目的——记忆大师,然后拆目标。
第一个目标,学习周期目标。我当时就跟自己说,7月开始学习到12月结束,练不成大师就换行。
第二个目标,终极完成目标。我把记忆大师的标准调出来,按照这些标准明确列出了考核目标;
第三个目标,任务分解目标。我以终为始,把每个阶段的训练结果制定出来,根据这些结果倒推每天训练正确量是多少。比如说,记忆大师的标准里,正确率要求极其高,每行40个数字,错一个数字扣1半分,错两个0分,所以记正确超过了记多)。
第四个目标,持之以恒的完成。刚开始我因为总错,能记到凌晨3点,随着后来正确率和记忆量的提升,我速度越来越快,比赛前的半个月,我基本上每天只训练不到2个小时。
总结来说,因为确定好了我的各个目标,所以我只用2个小时就达到了别人10个小时的结果。这种假象让别人觉得我不够努力,其实有结果从来靠的都不是努力。
时间目标→最终目标→分解目标→持之以恒做到。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听了罗胖的推荐,你想买一门课,却又不知道自己学了到底有没有用?
其实面对一门新知识,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它的目的性,然后再进行任务划分。
没错,面对一个新知识,我们用自己的逻辑体系,首先划分一个区域。
完成了一门课的学习任务的划分,你的新问题可能又来了。我每天想听好几门不同的课该怎么办?有什么办法能满足我这个好奇宝宝呢?为了解决你这个问题,我把新知识做了一个系统回路。
这个知识是否重要,取决于它能带来的提升。如果它能帮助我提升工作(直接点是变现)那么它就值得我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学习。如果它能提升我生活(也就是提升我的生活水平)那么它就是第二序列位。
在相对不重要的学习中,我把兴趣排在了第一位,比如我学习画画,就是兴趣爱好,有时间就练习,没时间就不做。最后的就是一些杂七杂八的带来打开一定的认知边界的,就没事做的时候再学吧。同时不要在123学习目标都有的时候,在4目标上浪费时间。
我在学习上有个心得,学多不如学精。
讲到这里,你的学习飞轮已经有了第一步的推动,我们继续来推动它。
(二)极致输入,确定跟谁学。
确定了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后,“输入”是我们飞轮的第二层。可是我们又来到了另一个问题的面前,想要学习的新课同类的选择那么多,我该如何选择。
这就好比上学,五花八门的学校,我咋选择?上名校还是普通学校?专科还是大学?答案是:上名校!我们说过一个人的时间就是一个人学习的天花板,时间不可再生也不可购买,何其宝贵。
比如说,得到APP就是一个超级名校,有罗胖做背书,那么多人的团队帮我们选择老师,打磨课程之后才上线,在得到APP听课就已经减轻我们“择校”这个困惑。
别小看这个领进门的师傅,他塑造的是你对这门新知识的第一价值观,好的师傅能给你更广阔的天地,水平不够的有可能抹杀你的积极性。
所以不要犹豫,不要浪费你宝贵的时间去做各种尝试,牢牢锁定这个时代里最优秀的老师,最优秀的知识团队,加速你的成长步伐。
在这里我有三个选择送给你。
1、跟名师学。名师代表的是行业的佼佼者,他们被称为名师大多是有学问,有视野,有研究,能实战的。
2、跟有结果的人学。刘润说过一个有点暗黑的秘密:想要考察一家咨询公司或者商学老师说的是不是真的有用,就看他们用不用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来经营自己。这个套路在我们学习中,一样适用。有结果是不会骗人的。
3、跟大平台上推选的名师学。一般来说大平台推荐的名师都是被他们考核过的,相当于天然做了一遍筛选。就像得到,你可放心大胆的下单使用。
讲到这里,你的学习飞轮又完成了一步。我们接着来第三步。
(三)明白路径,该怎么学
第一个飞轮确定了目标和任务,第二个飞轮选择了正确的选择,还差最后一个飞轮,就是怎么学。
我想在这个环节中,跟大家强调三件事,空杯心态、找到关键词和拿起笔做个画家。
首先,第一件事空杯心态。我们是来学习,不是来评论的。
一个装满水的杯子,还怎么能倒进去新的水呢?
听到一个新观点,啜之以鼻,连连摇头。这里我可不是教训您,因为我和您一样。大多数人在工作以后已经不是纯粹的学习者身份,习惯用评论员的心态来看待指点所有事情。
但这是一笔多不划算的帐,投入产出比太低!我们付费、花了时间还搞了不怎么样的学习。所以请你自私一点,在学习之前把自己倒空,我们不是付费当评论员的。
其次,第二件事找到关键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一本书学完,对里边的故事感触记忆印象颇深,但他们作证的关键性心法忘了个一干二净。这是我们大脑机能决定的,它本身就好色,八卦,喜欢故事剧情。
一个小技巧,在读书的时候,拿杆笔,快速的圈出文中那些具有代表性、概括性的、核心重点词。例如,周老师真是一个品学兼优、才貌双全、诙谐幽默的好老师。这句话的重点词就是周老师,好。剩下的形容词其实并不影响我们的理解,没那么重要。
最后,第三件事,当个导演。
请问,我说《西游记》你脑子里出现的是什么呢?孙悟空?猪八戒?甚至是片尾曲?为什么没有人是西游记那三个大字呢?咱们说过了大脑是图片式储存,尝试将咱们画出的关键词转换成图像,甚至是拍成有声电影。
举个例子: 关怀备至和关怀倍至,哪个是正确的?选a还是选b? 答案是a,备是完全的意思。怎么拍个电影呢?备想到刘备。关羽对刘备,关怀备至。
最近很火的那个古装剧是? 没错《大秦赋》,那么我问个问题,秦始皇灭六国的顺序是? 你看,我今天用一句话就可以让你记住,秦始皇喊赵薇去演戏。韩赵魏楚燕齐。当然方法还有很多,关键是让这知识在脑子里动起来。你就是自己学习的导演。
第三个飞轮讲完,你是不是觉得我们已经构建了学习任务,确定了学习内容,学会了学习方法,用这个办法学完了一门课了,自己的学习飞轮就已经被推动了呢?恭喜你,万里长征走完了二分之一。你一定很纳闷,这课都学完了才进行了学习的二分之一?当然,我们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飞。
(四)生活中践行
学就是为了用,第一次用肯定不顺手,卖油翁里也说了,无它,唯手熟尔。
很多人都知道刻意练习的重要,但是没机会没场景,你让我怎么练习。我要抽一个时间练习吧,这都要年末了,工作实在是太忙了。刻意去做某个事情是一件,有点难的事情。我们的输出就是要在生活中践行。
说的直白点,就是在红尘中修行。
第一种方法,逢人就讲。为什么呢?因为到底有没有真正消化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最简单的验证方式,就是讲给别人听。这个模糊的概念你能讲清楚吗?知识框架思维结构有闭环吗?逻辑上是有疑问吗?当你不断给别人陈述你的观点的过程中,你发现得了对方有疑问,对方没听懂,你就要带着问题打开书本笔记进行复盘。你看,这可比你偶尔拿出笔记大眼过一下要有效多了。如果对方可以听懂,你肯定会倍感鼓励,越讲越起劲,突然脑子灵光乍现,套了个生活的小例子,你看看这岂不是学以致用的最好表现。
这里给大家个万能开头句,今天我听了件事……你就可以开始讲了,甭管别人,反正咱们练习的是自己,在生活中常开口是关键。就从身边人入手,先杀熟再陌拜。
第二种,套模型
我们记忆大师中,有一些是死学习,除了比赛的内容,别的不会。有一种就是把方法套在其他项目上,比如最强大脑的各个项目,能记水,记树叶,记人等等。这就是套模型的方式,也是一种思维的可迁移。
就是把A知识灵活应用到B领域,能把B知识迁移到C领域用起来。如何做?拿着我们的思维模型进行套用就好了。
比如我在讲记单词这个事情中,capacity 容量 拆成了cap +a+city 三个小单元块,然后联想一下,帽子容量很大,盖的下一座城市。我总结出来了4个记忆模型,一先定位,二找突出点,三想象链接,四复习巩固。你看,这个模型是不是可以套在咱们今天的学习讲解上?甚至是套在我们的工作做项目上也丝毫不违和。做项目,先想清楚为什么干(定位) 找到重点问题,我们以前有没有什么相似的项目,我们的问题或者优点在哪?最后就是即使复盘。
一个好的学习,并不是抽出具体的大块时间进行刻意练习。而是在生活中不断的使用,不断的践行,反馈。这样才能真正的转起咱们的学习飞轮,形成增强回路。
这就是我今天想要给大家分享的四个学习飞轮,前面的内容大家不用拍照也不用记笔记,我给大家一张思维导图,你可以把他拍下来,或者自己回去试着回忆的画出来,就能把今天的内容记得清清楚楚。
当我们把目标、输入、路径、输出四个飞轮转动起来的时候,学习的增强回路就已经建成。你会发现即使不是记忆大师,你的学习也一样棒棒哒。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我是周莹,一名教人如何构建学习飞轮的记忆大师。
愿2021年,我们不仅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同学,还是一名会学习的好同学,谢谢大家,新年快乐!
作者:周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