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朋友圈是当今人们记录生活,将自己信息公开化的最普及的平台,与qq空间、微博以及其他社交软件不同,你的朋友、亲人、同学在你的微信朋友圈中,只要他们不是好友,那评论对你发表的言论都是互不干涉的。
那么你所发的每一条朋友圈,下面的评论都会出现,属于你生活中各团体对你的看法。点赞机制又侧面的表露出了你的人气,就你而言不同的团体给你发表的言论、生活照片记录、转载,点的赞同样是相互隐藏的。某人的一条朋友圈如果在不同团体间获得的反馈都很多,证明在这些团体之间你享有很高的关注度、人气或是认可。
发朋友圈记录生活、心境之余,可以和不同空间、地域的熟人或是陌生人交流。不同团体在所公开的每一条朋友圈下,互不干涉,给你带来不同的反馈,很大程度的给人发朋友圈时,筛除了许多不利因素,比QQ空间下的赞数以及评论都相互公开来的更含蓄,更成熟化。
设想,一位同学在自己的朋友圈下,看不到同学圈中的任何一个赞,一条评论。多的可能是在同学这个圈子较为低调,而不能肯定他其它圈子的交往就不行。这样说来,其实,不顾及什么赞数,关注度,完全可以将自己的朋友圈当成记录生活的相册集就好了,可以随心所欲的晒自己的生活每时每刻的心情。
但是,并非如此。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再发朋友圈了呢,并不是换了微信号,并不是没有时间发,只是不愿意了。
为什么?
首先爱发朋友圈的原因有这些:
1.建立人设
2.获得满足
one
建立人设是最长出现的
就是你想在别人心里留下个什么样的形象?
有的人想当所谓的女神,就常常发小清新的文字,配上自己精修的睡颜美照。
有的人想当段子手,就天天发别人的糗事和自己不知道从哪里摘来改编的段子。
还有晒看书的,晒身材的,晒运动的......
在网络给自己设定一个人设,不管是不是做到了,都会让身边的人感觉,从“原来你是这样的”到“你一直是这样的”。同时,将自己认为好的一面展示出来,是一种本能,渴望得到赞许、认可的表现。
一个人的朋友圈并不一定透露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但一定能透露出他想当什么样的人。
有的人需要人设,有的人则不需要。
一个人不发朋友圈并不代表他生活中就没有人设定位了。
可能他人的看法对他的生活没影响,
可能他不在乎他人的看法,
可能他的职业并不需要与他人接触。
例如,朋友圈中,你不小心加了什么健身教练,情感电台,英语教育之类的,他们的更新是极其有规律且量大的,不然何以表其专业。
two
一个人最希望得到就是满足感。
同上所说,朋友圈里的健身教练,培训学习,他们所发的信息,量大、有规律,都在告诉看的人——我们是专业的,相信我们,认可我们。
他希望通过展示、炫耀这些东西,来引起别人的反应,这种反应给他带来的感觉,是他当下没有的东西——满足感
如果朋友圈总有人展示自己某方面的出色,自生的专业性,希望以此得到别人的赞同。那么,他所想要的满足感,可能是他人的认同,认可的满足感;可能是推广自己产品以赢得他人关注,自己有利益回报的满足感......
很多时候,满足感不是固定不变的。
有段时间,发到朋友圈的产品受关注少了,就多发一些,以满足自己,因关注度下降而缺少的慰藉。
有的时候,心里压力大,不开心,生活不如意,发朋友圈宣泄一番,找到有共鸣,有认可的人。一起在留言吐槽,宣泄。
而一个人少发朋友圈,是不是就意味着不需要人设,不需要满足感、他人的认同呢?
不尽然
那么一个人不发朋友圈的原因是什么?
1. 不需要树立人设,不喜欢被人太了解,拒绝他人对自己的刻板印象。
2.内心自我满足感供给程度强
3.心情变动少,情感波动不大
4.他屏蔽了你(不做评论)
5.公开消息途径不在朋友圈(不做讨论)
------------------
比如,一个人在生活中是一个开心果,那就非要在网络上巩固自己的逗b形象吗,可能骨子里是一个严肃的人,所以并非需要建立人设;生活里值得自己记录的事情不多,觉得自己记录下来没意思,发在网上也不会有什么意思;每天过的很开心,不需要让别人知道,自己有满足感就行;看惯了朋友圈不同团体之间,高大上的记录(吃早点,拍照+滤镜;游山玩水,自拍+滤镜;出国,拍照带老外+滤镜;看演唱会,秀恩爱+滤镜),觉得心理厌倦。
朋友圈只是一个信息记录的平台,发朋友圈也就是一个公开自我状况的手段。
总有人爱记录点点滴滴,只是现在更愿意身体力行去追寻诗和远方的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