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是沟通中最重要的,没有之一
如果真诚是最重要的,难道我们什么都要说出来吗?不是的。恰恰相反,因为要真诚,所以我们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真诚是一种交流的状态,而不是知无不言的泄底。比如说,你现在从一家公司跳槽到另一家公司,那么这家公司面试时会问你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来我们公司?”这就反向的在问为什么要离开上家公司一样,如果你知无不言的说出上家公司的所有缺点,那么这将会给你的面试带来不好的结果,虽然说这些是事实,但是你要清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面试官就会想到将来如果你要离开这里的话,可能对于下家公司你也是这样诋毁这里的。你可以说一些关于贵公司的发展或者自己在这里可以更好的成长。并且对于面试官想要去问一些关于上一家公司的一些具体情况,这时,应该说:“对不起,因为这属于之前公司的商业范畴,我不能回答”,这就是真诚,说该说的,不能说的也直接表达,正因为真诚,我们才能在不能说的情况下更有底气。
越成功,就越渴望真诚。在书中,杨天真这样说“随着人生境界越来越开阔,我们一定会越来越真诚”。一旦养成耍小聪明的习惯,在人生进阶的时候,就会被别人识破,也就是说,在遇到人生屏障的时候,不是卡在能力上,而是卡在人性上。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真诚相待,不真诚的技俩可能在最开始能够成为一条近路,但这条路一定走不远。而面对别人或者环境的不真诚,都不能成为自己不真诚的理由,当我们看的足够高、足够远时,就会发现,哪怕只有一毫米的差别,真诚还是会比不真诚高。
有这样一个故事:真诚和谎言一块儿去河边游泳,谎言比真实先上岸,穿着真实的衣服先走了,但是当真实上岸的时候,真实不愿意穿谎言的衣服。从此,人们宁可相信穿着真实衣服的谎言,也不愿面对赤裸的真实。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自己也恍惚了一下,在思考这个故事,这个小故事其实也说明了很多问题,很多人在沟通的时候常常会犯的一个毛病,说谎其实会很轻松得解决当下的问题,但是他会留下一个长长的尾巴,这条尾巴会波及以后的种种;反过来,如果把真想说出来,当时可能会阵痛一下,但它不会有后遗症,还会把副作用降到最低。
我不行,不可怕。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行”变成了大家都不敢说的话,仿佛说出来之后就会给自己贴一个标签说明自己真的不行,其实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不行的时候,可能时间不够、能力不够、精力不够等等造成的。这些其实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因为担心选择了不真诚,最后导致自己真的不行。面对自己的缺点,我们要坦然面对,在团队中,我们要避免因为自己的缺点而造成的损失,这一点看起来很容易是在为自己得懒惰找借口,但的确是团队行为最大化的一种有效机制――把自己放在最合适的位置。对于这一机制,我现在也没能很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定位在哪,自己适合在什么位置,我也在慢慢摸索。
在书中,杨天真这样说“与其花这么多精力去补短板,不如花同样的力气去提高长板”。这一句话使我陷入了深思,相信我们都听说过木桶原理,在高中时不少老师用这个原理举例子,说我们要把每一门课都学好才能考上好大学,当时我们就信以为真听了老师的话,仅仅认为木桶原理就是这个道理。其实我们不知道的是,木桶原理还有另一层含义
相信看到这张图的小伙伴们,一下子也能明白:这样也能装很多水!所以,不同的问题,换个角度思考,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1)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既取决于桶壁最短的一根也取决于桶壁最长的一根(每个因素都是有用的)
(2)如果想要盛的水更多,则需要最长的木板周围的几根木板也比较长(以点带面)
(3)如果大部分木板比较长,但有一根木板特别短,对装水量的影响未必会很大,但对装水的方式会影响很大,要回避那根最短的木板(灵活规避短处)
再次回到上面的问题,高中老师说要及时补短处,把最不好的一门提上来,相较于这个方法,其实我们同学们最喜欢的还是去学习自己擅长的那一部分,学习起来既有动力也有兴趣,把自己最擅长的那几门稳定住,就不在怕的。现在的我们也一样,虽然面对的不在是课本,但是我们能力的提升也是一样的,要在自己擅长得领域提升到一种境界,再把这种能力周边需要提升的能力尽量提高,那自己就会越来越有动力。所以,不必一直纠结于自己的短板,谁还没有自己最不擅长的地方呢。
在生活中,我们要真诚的去面对他人,也要真诚的面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