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的孩子下半年要上初三了,这个暑假他们两口子就在忙一件事,帮孩子报各类物理补习班;这孩子成绩一向不错,对自己也很有信心,但唯独物理成绩一直很差;前几天,我们在闲聊时,就说起这孩子的学习;他母亲说,这孩子物理成绩不好是有原因的。孩子上初二第一次接触物理,前两次单元测试成绩没考好,一次30几分,第二次是40几分,这孩子一着急,下了点功夫,期中考试,物理考了83分;物理老师不相信孩子进步的速度,特地把孩子叫到办公室,让孩子重考一次,孩子考了个87分;虽然老师的顾虑是打消了。但自那以后,这孩子物理成绩就再也没及格过了。
这种情况,我们家老大也遇到过;去年有一次美术老师安排课后作业,每个人交一张照片;儿子交上去的照片,美术老师认为不是他自己拍的,当场就掏出手机让儿子再拍一张,果然再拍一次的效果就差了很多,证明老师的怀疑是对的;老师当作全班同学的面告诫儿子要诚实,并对儿子说,给你一次机会,诚实地说这照片是谁拍的?四年级的儿子沉默不语。过了大概两天的时间,在一次闲聊中儿子跟我说起这件事,我当时很气愤,因为儿子是拿我的手机拍的照片,还是我帮他到照相馆给洗出来的。他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帮他报过美术的培训班,他对美术还是有点兴趣的。但之那以后,他对美术就开始应付了事了,前几天看他给自己评鉴,美术只有65分,而且他也不想把美术分提高;就美术这科而言,他自己已经放弃了。
当然,类似这样的经历,我就更甚了,12岁那年,我以小学第一名的成绩进入老家的乡村初中;第一次接触英语。简单的26个字母对我而言不亚于天文字母,我那可敬的英语老师没有给我们缓冲时间;各种打骂,羞辱。我生平第一次逃课就是从英语课开始的。有一次英语老师发飙,把全班的英语书都给撕了(除了几个女生和大个子的男生),那一次我逃课赶上,第二天上英语课的时候,他拿起我的英语书,二话不说接着完成了他昨天的工作。更恶劣,他有一次当我母亲的面说,把你家儿子带回家吧,卖几条牛给他放放,他上学纯粹是浪费钱。就在我初中刚毕业后的一年,他就离校做生意去了,有一次他特地上我们家,找父亲帮忙,帮他借点钱,父亲回家跟我们一说,结果很明显,一毛钱也没借到。
初二第一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我的数学成绩是全班第三名,第二学期,班级前5名都奖励一个手抄笔记本,老师唯独把我忘了。
初三化学,前一个学期,我考试基本上都在前5名之内,但年青帅气的化学老师,从来没有在课堂上喊我回答过问题,不知什么原因,他一直对我是无视的。
我们家大少爷在我的眼里一直是,有点怯场,不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作文写得很不尽人意。为此,今年暑假,特地送他去参加振敏晓燕老师举办的青少年的训练营。昨天,去上海接他回来;中午跟振敏老师同桌吃饭的时候,说起了我们家大少爷在这次课程中的表现。振敏老师说,他这十天的时间上台分享的次数还蛮多的,有自己的见解,而且分享的内容都蛮有深度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少年……
几乎所有人都习惯下结论,然后把结论当标签;于是,每件事的发生,我们就贴上了不同的标签;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同一件事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眼里是不一样的;这就足以证明,我们给孩子贴标签还是过于武断了。
量子力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薛定谔的猫,由这个实验得出一个结论,现被身心灵领域广泛应用,那就是:“观察者决定被观察者的状态”。也就是说,你给孩子贴上什么标签,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当然这一点在夫妻关系上也是如此。
记得很早的时候,就听说过“赏识教育”这个词,其倡导者周弘老师被喻为:“第一位发现孩子没有错的教育家”。但即使如此,中国的家庭和学校,仍习惯用批评来代替赏识。
赏识不仅仅是教育上有效,在所有的关系当中,都能发挥出他独特的魅力;夫妻之间也是如此,经常用鼓励和赞美,你的另一半就会成为你想象中的样子;卡耐基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
当然,赞美和鼓励也并不是无的放矢;空洞的、虚假的恭维孩子是能感受得到的,那只能让彼此之间的隔阂更大、距离更远。行之有效的赞美是你我的眼睛,能真正看到孩子的优秀和美丽;你能看见孩子的美吗?很多时候我们是看不到孩子的优点的,这就像罗丹说过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的,美一直都在,只是没有被看见。作为家长和老师,你我有发现美的能力吗?有看到孩子优秀品质的能力吗?
到底是什么阻碍了你我的“看见”?这可能就是家长和老师们的功课了!
相对孩子的一生来说,单纯某件事的对错,是那么地不太重要;既然如此,我们何必急于给孩子下定义和贴标签呢?即使某件事背后有孩子的动机和伎俩,也不用急于拆穿。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一个美名,让他去成就;最好是给大一点,让他用一生去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