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是学生们现实学习中存在的一种现象,在小学,初中,高中等阶段都有发生。我认为产生这个情况的出现是由于孩子们没能正视学习的作用,可能处于一种被逼迫的态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成人要尽量不使用各种语言的道理来说教孩子。厌学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即有潜在的价值又有潜在的威胁。它的出现表明个体开始真正思考、追问人生的一些基本问题,在艾里克森看来,如果这些思考、追问、困惑能够得到较好地解决的话,那么个体就会获得同一性,即对有关自我的能力、信念、性格获得一种统整的观念,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发展和个人愿望获得一种理性且又自信的认识,能够对自己的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进行协调整。另一方面,成人要尽量不使用各种空洞的道理来说教孩子,或者每天苦口婆心地提醒孩子,这些做法不仅不能对孩子产生心理意义,而且会产生使孩子厌烦的负面效果。但是可以作为一个帮助者向孩子表明投入、责任、担当等各种个性品质对于个人生活实践的重要性。一旦这种对话能在孩子心灵深入发生共鸣,就能促使孩子建构起对生活的新理解后,其厌学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许多时候,厌学不单单是一个知识学习的问题,更涉及到个体的心理发展问题,它是一个非常丰富而复杂的问题。
小孩子的教育真的是不容易,明明年纪尚小 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厌学心理大概是最普遍的问题了吧,不过我小时候倒是不讨厌学习,我当时想的是要好好读书然后走的远远的,没有讨厌也没有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去喜欢。我觉得我们这样的教育不行,有的孩子他就是不想好好地去学习,他想跑想跳,他有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实在不必折断他梦想的翅膀。在学习上是厌学的孩子,在其他方面也许是闪闪发光的少年。文章最后有写“许多时候,厌学不单单只是一个只是知识学习的问题,更涉及到个体的心理发展问题。他是个非常丰富和复杂的问题,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讨和总结。”那我们可要快些研究,孩子们也都很苦恼。
觉得大多学生都或多或少会有厌学的心理,就我而言,我认为学习也并非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但是我认为学习按时完成,作业是自己的任务,有时候在学习之中解决了一个难题,也会感到非常快乐,有时候也会沉浸在写作业之中,因为我本身是一个文科生,所以有时候做的一些题会让我丰富一些知识,了解一些地理人文历史有关的知识,所以我相较而言也是比较喜欢学习的,但是自己有时候也确实会有,有厌学的倾向。比如在放假的时候不想学习不想写作业,我认为有很多学生也是并不是非常喜欢学习,但因有自我理性认识和应该成为怎样的人而去学习,我觉得这并没有什么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有一些学生是真正的厌学,并且不能让自己投入到学习当中,这是非常可怕的现象,此时我学的老师跟家长就需要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角色,首先老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整体,一个完整的生命来对待,要全面理解他的内心想法,并不能因为急于看到学生的成绩而让学生感到心里有压力,产生厌学的倾向,要对其进行鼓励,但是这还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进行鼓励是外部的因素,而真正不让学生感到厌学,是让其自身喜欢上学习,所以应该是自身为主,外部条件为辅,家长在这里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构建一个未来生活的构图,让其认识到自己学习的意义,并且引导其喜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