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QonRoger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999166/answer/13447554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Tiki的实时视频社交模式并没有开拓新的社交战场或新的社交场景,现在的陌生人社交只要想做完全可以把Tiki作为自己产品的一个子功能,分分钟秒掉Tiki,Tiki只是升级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直播可以作为补充用来巩固已有的社交关系,而不能用来发展新的关系。
下面说说我对于TiKi(安卓 V1.0.0)这个产品的看法。
产品定位
陌生人实时视频聊天交友应用,泛社交产品,涉而不深交。
使用产品的用户最大的两个需求点
1、打发无聊时间,可以遇到形色各异的陌生人与其聊天,找互相聊得来趣味相投的朋友,充满探索的乐趣,与现有的文字或语音聊天交友相比,用户感官上更直接、更刺激。
2、在情色刺激下,找男女朋友,撩妹或撩汉,用户只是感官上更刺激。
男女需求点不同
对于大部分男性用户而言,Tiki更多是一款泛交友App,使用该产品的主要目和需求很直接,就是撩妹、看美女,这当然不是我做为一个男性用户同理心大发而得出的结论,而是我做为一个男性用户亲身使用产品得出的,当我使用产品开启用户性别随机匹配聊天模式时,我遇到的绝大多数男性用户,看到我是男的,即刻跳过,还会听到不少牢骚“MD又是个男的”,其实我心里也会默念“艹,你以为我想见到你”。你上一刻遇到美女是快乐心情,遇到一个骚男人心情马上就坏了。
对于绝大部分女性用户而言,Tiki更多的是一款泛娱乐APP,更多的是用来打发无聊时间,相比较男用户,与异性聊天的欲望没有那么强烈。
与其他模式的陌生人人社交产品相比,不能沉淀社交关系链,只是涉而不会交
陌生人之间的社交纽带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内容,用户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找到有共同语言的朋友,最常见是各类兴趣爱好社区,像知乎基于问题的高质量问答社区,也是基于内容的社交产品。当然,内容社区更多的偏重在内容,但内容吸引人,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交,内容是社区内用户之间互相了解的绝佳纽带。Tiki让用户随机配对聊天,用户表之间在短暂的一分钟之内找到共同的兴趣爱好的可能性极低,用户与用之间产生高质量的交流的可能性也极低,用户无非是打发了无聊时间,有意无意的闲聊,对于用户的意义并不大。
另一种是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地理位置成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交链接,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最容易将人与人之间在线的关系发展到线下,可以面基,可以交男女朋友,可以用来约炮,很容易线下实操进一步发展关系。Tiki上的用户如果想在上面找男女朋友,暂时不说用户之间相互加好友的可能性,随机配对的用户很难将线上的那女朋友关系发展到线下,何况是约炮这种必须要见面实操的社交(哈哈,好邪恶),毕竟用户之间不是基于地理位置而发生的社交,地理隔绝是最大的障碍。
相对于基于内容和地理位置的陌生人社交,Tiki 没有继承他们的优势,而是以一种更直接更加刺激的沟通方式为核心打造社交,而沟通方式并不能像内容或地位位置那样可以沉淀社交关系。且视频直播这种沟通方式使用槛高,不能像文字沟通那样随时随地交流或发布动态 ,用户使用Tiki聊天至少要有wifi,即使有开启视频聊天的条件也不能保证对方有接通的条件。彼此只聊过一面的陌生人,加好友之后必须通过直播视频交流,想象一下这也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用户在平台上形成的好友关系即使不迁移到其他社交平台,也会就此烂掉,被动的随机分配聊天容易,主动的再次启动视频聊天确是不小的心理门槛。
产品无法实现用户分层,导致不同用户群体的冲撞。
官方的说法是产品的定位是95后年轻人,实际上,由于平台上的用户之间的接触没有任何缓冲带,没有任何机制可以对用户进行筛选匹配,这就导致,产品的人群的细分定位就是一句空话, 整个用户群体就是个大杂烩,包含了社会上不同阶层和不同文化素养的用户。
不同群体的用户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没有对错,错的是将用户不加区别的放在了一起。
使用产品时,能明显感觉到有两个群体用户冲撞的厉害,一方是婉约派(暂且称之为婉约派,找不到更恰当的修饰词),主要是在校的大学生或者像我这样的白领小年青(哈哈哈~臭不要脸),不管是男女,遇到了都会和你聊上几句,态度和善友好。另一面是豪放派,在和一位在校的大学生姑娘聊天时她就向我吐槽,遇到一个大叔因为姑娘头上戴着虚拟的兔子头饰大骂姑娘傻逼。我在聊天时,也遇到大豪放派的男性和女性用户,见到这些用户,直觉告诉你你与他们之间没有大的相似的生活背景,没有啥共同语言。
产品上不通用户群体的差异和冲突,就像知乎用户和快上用户之间的差异和冲突,不恰当但很形象, Tiki上的婉约派是知乎的用户,豪放派是快手上的用户,你不能想象经常上知乎的用户面和经常玩快手的用户之间都会聊些什么,不互相看不惯破口大骂就算好事。这倒也不是说存在绝对的说婉约派和豪放派界限,知乎和快手用户群体也不是泾渭分明,还是有人,做得了豪放派聊得了婉约派,看的了知乎,欣赏得了快手视频。
不通用户群体的冲撞导致用户体验极差,最终结果,要么一方逃离一方独大,要么有新的产品机制出现能够实现不通用户群体之间的合理隔离。
当然,切换聊天用户的便利性也在某种程度上对冲了来自不同群体间的冲撞。
用户付费场景存在,谈钱真伤害“感情”
用户使用产品主要有三个付费应用小场景,一是延长和对方的聊天时长需要送礼物,二加对方需要送礼物,三是筛选聊天对象匹配聊天用户性别时需要花钱,一般是男性用户为和女性用户花钱或送礼物。但最终导致男性用户花钱的倒不是因为对方是个漂亮的女的,而是要建立在男性和女性用户之间的默契(或是潜规则),首先,女性有得到男性用户礼物的欲望,知道得到礼物的价值(礼物就是钱,可以提现),再者,男性用户想要女性用户对其积极的反馈,并知道送礼物可以达到这个目的,最后,女性用户在得到男性用户的礼物之后,要给予反馈,这种反馈可以是言语上也可以是表情上的态度上的,这样有来有往,男女之间各有所求,用户之间的付费才会持续下去。一旦女方在平台上的目的不是为了对方的礼物,或者对于礼物不是很感冒,做为聊天的男性用户肯定不会去花钱送礼物,因为这样得不到任何的好处。如果对方是个漂亮女生,你送完礼物后,卖萌撒娇又主动要求你送礼物,一般做为男性用户一般不会拒绝,只要你已经花钱购买了虚拟礼物。
当用户使用产品的目的是建立对金钱追逐之上,而不是用户内在驱动力,这会导致用户尤其是女性用户使用产品的积极性受挫,一旦聊天赚钱这个想法侵占用户心智,用户将丧失使用产品的内在驱动力,而用户使用产品的内在驱动力对于保持用户的粘性和活跃度最持久、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