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大波抗日的人都因为一部中国人自己拍的《深夜食堂》齐声共批起自己来了,都忘记了大刀要向那里砍去。
有些事情可能一出生就错了,一个会写日本诽句,你硬要说那是抄袭我天朝唐诗。浮世绘那浮夸的画风你硬要说那是抄袭了八大山人的国画。一个会煮天妇罗你硬要说那是学我们油条的,这就是把出生证和出生地点搞错了。
那个原始的深夜食堂,真的就是日本人的特征,——冷清而平淡,疑惑的云山雾罩,什么都是吞吞吐吐的含蓄和内敛。
他们的生活其实和我们一样,只是他们的戏剧表现的更像生活本身,有些曲折,有些悲欢离合,但是最后的一切都会归结于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就像我们的日常那些鸡零狗碎那些不足挂齿的种种。记着每个人吃饭前都要说一声,我开动了。虽然没什么人在乎你开不开动,但你都要那么说一句,表示一种平淡之中的仪式开始了。
你看日本的深夜食堂可能会感到很无聊,就像日本的诽句,比如——古池塘,青蛙跳入水中央,一声响。
你定会哈哈哈大笑,真特么没文化,这是儿歌嘛。
其实就是儿歌,那种婴儿最初始的状态,才是至纯至善的状态,所以很多日本的片子就是一种纪录片,一种真实记录生活本来形态的过程而已。
回头你再看看我们的深夜食堂,那就是按照中国人的套路来的。
某个主人公,某个强烈的故事性带来了冲突和曲折,然后如何在纷争的矛盾中正义战胜邪恶,道德感战胜卑鄙,正确性搞定妖魔化,最后达到一种大团圆的完美归结。
这种完美不是事情的结局就是道德的结局,各种真善美人性的完美。
这完全不是日式风格,他们带有强烈的宿命论,人性的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性的真实,而真实的人性就是特么挺丑陋的。
前几天父亲节,记得早年看过的一片日本片,名字忘了。说的是一对父子从小相依为命,后来父亲得了麻风病,儿子被人家寄样,多年以后儿子成为著名钢琴家,儿子为了掩盖自己有这样的一个父亲,杀了自己的父亲。其中有个镜头,就是父亲看着儿子的照片,始终都不愿意指认这个儿子,其实也是为了保护儿子的名声。父爱其实有时候就是这样,看着让人窒息沉重,不过那就是事情的本色——父爱如山,就是一种沉重的不矫情。
我们买了人家的版权,想着把中国的大排档去掉一些油烟味,拍的文艺和安静点,其实也没什么错啊,只是代入感太强了,看过原版的一定会带着那种比较空灵的虚无感来看中国这版吵吵闹闹的食堂,这就发生了出生证写错地点的问题了。
假设没有那个原版,大家是不是还是可以接受这种大排档升级小资版的深夜食堂呢?应该还是可以滴。现在讲究什么都在升级,大排档当然有升级的必要,要不城管也不答应啊。
创新真的很难,这种移植型的创新就更难,毕竟不是一种形式的移植,那种文化的移植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黄磊那脸上的刀疤和拖鞋,那居酒屋的摆设,然后开始塞入大排档的各种悲欢离合,自然让人感到无所适从。
不过很多大牌的客串倒是满足了无数fan的心愿,毕竟不要看一张人脸几十集,只要看40分钟,还是不错的。不知道会不会请章子怡和汪峰,巩俐和张艺谋,或者白百何和那个小男模来串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