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让我欲罢不能的书!
作者赛德希尔.穆来纳森为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并任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他身上还贴有很多标签,其中耀我眼的有如下两个:1993年获得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经济学3个学士学位;2012年被英国《连线》杂志评为50位改变未来世界之人,2013年,入选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和《外交政策》全球百大思想家。
本书的另一个合著作者为埃尔德.沙菲尔,1988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认知科学博士学位,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
现在,我们由书的作者转为书的内容。本书用"稀缺"一词来解释并揭示贫穷和忙碌的底层原因。我发现自己尤其喜欢这类书籍,可能是心中藏有太多的为什么,需要不断寻求答案。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
1、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2、贫穷和忙碌是如何让"带宽"变窄的;
3、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下面的问题,如果思考过,那么你内心又会有怎样的答案?
1、为什么贫穷的人缺少金钱?
2、为什么忙碌的人缺少时间?
3、为什么孤独的人缺少陪伴?
4、为什么饥饿的人缺少食物?
现象展示:书中多处举例说明都揭示了这四种处境的人在面对他们稀缺之物时的不同寻常的表现。
1、贫穷的人目测会放大钞票的尺寸;
2、忙碌的人会面对截止日期的到来而手忙脚乱;
3、孤独的人在社交时会极力自我展现;
4、饥饿的人会在看到食物时排他的不被任何非食物类的东西吸引。
书中为稀缺的定义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
1、贫穷的人想要拥有更多的钱;
2、忙碌的人想要拥有更多的可支配时间;
3、孤独的人想要拥有更多的朋友、陪伴;
4、饥饿的人想要拥有更多的食品。
但给这四种人他们所想要的拥有的结果会是怎样呢?
1、贫穷的人通常将被资助的钱财用来解决眼前的困局,即:债务问题;而后,他们又会重复之间的贫困生活状态——穷困潦倒。
2、忙碌的人通常会在拥有大把的时间的状态下,变得荒废光阴;而后,他们又会重复之前的忙碌状态——日理万机。
3、孤独的人通常会表现的格外珍视友情,但最终还是会陷入一个人的尴尬——形单影只。
4、饥饿的人会大快朵颐,而后放弃减肥计划——失败告终。
是什么原因驱使着人们在稀缺困扰得以缓和时又沦陷回原先的境地?
插入"带宽"定义:就是心智的容量,包括两种能力,分别为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能力。
稀缺会降低"带宽"容量,致使人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中国有个成语叫"一叶障目",而书中给了个专业名词叫"管窥",意思是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也叫"隧道视野"。人们的视野会因稀缺而变得狭窄。
对稀缺进行放大的行为,就像复利一样,会使最初的稀缺变本加厉。
每个人都会面临不同的稀缺,那么,面对稀缺困境,我们有解药吗?在书中,作者尝试着给了些提示性的建议,但并不能构成系统,也许,世界上没有人能够逃脱稀缺的困扰,或多或少都在其中。
总结调整稀缺困境方法如下:
1、提醒。如事务繁忙之人拥有助理提示从当前事务中抽身前往下一个待办事项。读到这本书我才了解到为什么政要、商界/演艺界人物都有自己的助理,这些人专注于工作,深陷在一个个管子之中,一个像定时闹钟一样的人会专职的将你从管子中拉出来,让你看到另一事项。
2、减少带宽负担。你不能用增加隐形成本的办法来解决稀缺问题。如针对穷人提供教育培训,内容包括:财务管理,子女教育,技能培训等,但参加所有的这些培训,都是要占用穷人的疲于奔命的时间以及和子女相处时间,他们本来就起早贪黑,筋疲力尽,又增加了一项学习的任务于其身上,岂不是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3、确保余闲存在。真正的有效率的劳动者,不会整天马不停蹄地工作,而是闲庭信步般轻松愉悦地处理事务——亨利.戴维.梭罗。我们需要玩乐的时间,凝视窗外的时间,让事情尘埃落定的时间,观察理解和作出反应的时间。这又使我联想到断舍离的意义,就是为空间留白,留出余闲。于金钱上,就是要有一定的储蓄计划。
以上内容是我打乱书中章节顺序,梳理而成。带有个人见解,通读一遍可能并没有吃透全书,但这样的好书,值得一读再读。希望有机会可以读英文原版而非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