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前年开始接触自然训练以来,一直都想去参加高科教练的培训。去年开始练习MTM,也带领不少人一起练习,中间有不少困惑。终于一次机缘巧合,得知高教练要在三月底的北京举办一次MTM的教练培训,于是欣然报名前往。回到深圳,决定写一系列文章去梳理自己对于自然训练的思考。这第一篇就是这次培训中最重要收获的总结。
一、感受在先,认知在后
在这次培训中,高科教练并没有采取“理论宣讲然后练习”的方式,而是一上来先是带我们练习动作。在练习之后,引领我们一起回忆在练习中身体都感受到了什么东西,然后再把这些感受归纳出来,尝试从中归纳出一些模式。
事实上,先去感受,然后再试图寻求某种理论去阐释这种感受,本来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传统方式之一。这和我们如今先通过书本获得理论知识,然后再将理论放到实践中去印证的顺序迥异。很多朋友都咨询过我类似的问题:“我想要当一名教练/舞蹈老师/武术老师,我该先看哪本运动学的书?”似乎如果不把《运动生理学》背个滚瓜烂熟是不能当教练的,可他们全然忽略了一件事:运动科学诞生不过百年而已(更不用提在这个阶段里还不停有旧理论被新理论推翻)。在那之前,无数优秀的舞蹈老师、武术老师、瑜伽老师仍然一代代地把技艺传承了下来,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在与身体相关的领域,重新体悟“感受在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先举一个其他领域的例子。
许多年来,在声乐教育领域,很多认真的老师们一直在尝试找出最合适的发音姿势,并将其转化为明细的操作指南,比如:两脚分开三十厘米;一只脚在前一只脚在后;脚底压力落在前脚掌;脊柱拉直;尾骨收拢。
然而,这些本来是基于观察自然发音姿势基础上的归纳,却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成了不可辩驳的“声乐真理”。我们梳理下这中间都发生了什么事:
一些认真的老师细致地观察那些发音流畅自然的杰出歌者。
这些老师注意到一些发音现象,以文字指南的形式记录下来。比如,“当一个人演唱时,咽喉打开,上颚抬高,以获得一个圆润的发音。”
读者读到这些,心想:“哎呀!为了能有一个圆润的发音,我必须要保证我的咽喉打开,上颚抬高。”
这些读者又指导他们的学生:“把你的上颚抬高!”学生们听从指挥,通过有意识地肌肉发力来打开自己的喉咙。肌肉紧张由此产生。
指南变得僵化、不可置疑却难以感受。这样一代代流传下来,对指南的错误解读越来越根深蒂固。
之所以一步步走到这个境况,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拥有超越我们想象的智慧与适应性,同时也因为语言文字常常带来各种误解。你告诉某人一个动作,后者按照他自己对你的话的理解来训练。又由于我们身体适应性很强,所以一开始即使感觉上不对我们仍然会做下去。渐渐地,这就成为了我们做动作的方式,我们也习以为常。对于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我们总认为它是对的,即使有时并非如此。这个模式就这样流传下来,慢慢地变为广为人接受的“真理”。
这种情况在其他身体训练的相关领域普遍存在。比如在MTM中,你所能读到的信息是“吸气时肩关节外旋”。这其实是大量经过长期训练的人的总结,他们首先在练习中感受到了肩关节的外旋,然后记录并且传播出来。但是如果你把它当做一条金科玉律,先是大脑记住了这个规律,然后在练习时候有意识的告诉自己的身体“吸气时外旋我的肩关节”,就是把一个自然过程的结果当成达到这个结果的手段,而把“自己的感受”这个最基础最重要的东西抛到了天边。
基于以上,高科的体系里面,非常强调“感受”的重要性。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某种练习,提高对于身体本身的觉察能力。这种练习最好是不费力、放松且不带任何认知的。不知道你脑子中出现了哪个动作?
高教练用的是正念打坐。当然,只要用正念的方法,未必只能是打坐。站立、行走、躺着,都可以成为提高觉察的练习。
不带认知判断的觉察,是MTM体系的基础。所以,我的建议是:每天抽一定时间,通过正念练习加强自己的感受能力;在看到MTM新文章时,先不要死记技术细节,而是浏览一遍图片和视频,接着开始练习,着重感受“发生了什么”。
二、认知世界的复杂性
这次教练培训在很多时候,更像是朋友间的小聚。我们也会花大量的时间探讨自己的生活感受。这期间,恋爱、攻击性、童年、孤独、安全感、生死都是反复出现的词。
除此之外,高教练还很喜欢拉着某个人去聊小天儿,一般是边练边聊。据这些教练讲,高教练聊小天儿和他写的生活文章感觉一致,很接地气,偶尔来上一两句如谜语般的机锋禅语。
这并非不务正业。在了解我们体态的路上,心理是无法绕过(尽管被常常忽视)的一片区域。过往的心结、当下的情绪,都会反应在我们朝夕相伴的这具肉身上面。
也是在MTM的教练培训中,高科教练反复强调,要解决体态问题,必须要关注心理,要解决心理问题,就必须要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
认识复杂性,按我的理解是,要使用多个领域的思维框架去看待体态与动作。
以下是我梳理的高科教练提到的框架。
用多框架思考意味着什么?
比如一位学员蹲不下去。那么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一般来说,教练会检查这个学员身体各个部分的灵活性并帮助其改善。
高教练则提到了一个例子:某位学员蹲不下去,教练让他想象自己在一个宽广辽阔的空间内,体会在那样空间下的感受,带着感受做下蹲。接着,这位学员就没有任何障碍地蹲下去了。高教练的解释是,此人下蹲能力受限与他的自我意识有关,在一个空旷的空间里,人的自我意识会变小,于是就可以蹲下去了。
就是说,我们需要有意识地用多个思维框架框定问题。关键在于,对于同一个学员,可能同时存在几个方案能够各自独立地解决他的问题。
运用的框架越多,我们越是能够对所谓的“因果联系”保持清醒、客观的认知,也就越能避免自己的思路越走越窄而不能解决更复杂的情况。
总结
我觉得MTM最核心的部分,在感知上就是“觉察”,在认知上就是“多框架思考”。觉察让我们重新确立自己在训练中的核心地位,更平静地看待所谓的规则与定律,而不是将自己训练成为某个体系的附庸;多框架思考则让我们避免过于自我中心,更客观地看待因果联系与各个训练体系,提升自己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两点,不仅是在MTM里面得到应用,也是“自我教育”的基础。
以下是硬广:
有体态矫正需求、对于MTM体系和其训练价值观感兴趣的同学,欢迎报名参加我的训练营,第二期报名已经开始。学费是2400元。感兴趣的同学请直接加我私人微信:46961707
———叶昭苏的角落(公众号yezhaosu)---------
在草坪上,在树荫下,谈谈学习、体态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