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很难驾驭,很难控制的小魔兽,一不小心,便让人心骚动,久久难以平复。
有时,一个人的心理情绪胜过了外显的姿态,你表现出来的跟你实际秉承着的态度并不是一回事。伪装谁都会,真实的活着却是大多数人都无法达到的境界,我们的生活里总是参杂着这样或那样的不明物,让本该清澈的故事呈现出低明度的混浊状态,让人不忍卒读。
以前很少思考过关于人生价值导向的问题,觉得那些离生活过于遥远,不配让我们花费时间和力气还有脑细胞,去纠结,去探索,去找寻那个模糊的答案。
到头来,才意识到只有经历过思考的观点和想法才是最值得坚持践行的,就像费了好大劲儿在身上探到了一块宝,然后小心的捧在手心,呵护着它,用一次次的行动带给它欣慰和养分,让它安好。
做了N次的自我介绍,还没有完全的剖析过自己,但十八年的时光却足以让我给自己在性格上贴个“内向”的醒目标签,不牵强附会,不虚假遮掩。
作息规律,不喜欢在人群杂乱的场合高声阔谈,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时光(精确到每一秒)。和人家攀谈的话题也很局限,不喜欢揣摩他人的心思,情愿挣扎在一个人的小宇宙当中,仿佛这就是我的专属王国,安静的角落里藏匿着只有我一个人看的到的风景。
作为一个内向的孤独患者,我总结了自己以下几个性格特征:爱好文艺,反对矫情;爱读书,也爱追美剧;爱美食,更爱运动;不轻易自卑,也不会刻意高调。
身边总会有些这样的声音,认为内向的人八成是在心底揣着一颗自卑的炸弹,总是畏畏缩缩,生怕一不小心被这枚炸弹毁的灰飞烟灭,万劫不复,于是就拼命的给自己穿上一层层坚硬的盔甲,以求得一份所谓的安全感。以前的我,可能会在既定的生命轨迹上渐渐接受这类逻辑——“内向的孩子在心底一定是隐隐自卑的”。
怯懦导致拘谨,进而选择逃避。
可当我扬起四十五度的最美微笑弧度,看淡众人的眼光,敢于站在人前表达自我主张那一刻,才发现,原来,我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般胆小,没有掉进很多人为内向的孩子设定的自卑圈套。
有时,不去做,并不代表做不到,不喜欢说话,并不代表不会交流,凡事都没有绝对,是吧?
“自卑”是被很多人嫌弃的词,自卑的人,时常给人一种无力的形象,说话声嗡嗡小小的,做事瞻前顾后的,总爱用怀疑的眼光看自己已经走过或是即将迈上的征途。
这种人,的确是“负能量”爆棚的家伙。自然的定律就是,被众人疏远,然后加剧自卑的速度,变得更加渺小,存在感越来越弱。
不再标榜自己是个人见人爱的外向之人,是为了活的更真实,更接近心里的那个自己,不聒聒噪噪,想说话时忸怩不做作,能以最得体最大方最自信的形象发光发亮。
嗯,是这样的,我很喜欢很乐意做个不轻易自卑的“内向派”,耐得住寂寞,释放的了自我;隐的了光芒,放的出华彩。
辩证看问题,自卑的对立一面是高调,我拒绝自卑,也并不意味着我会去刻意高调。
高调之人,爱晒爱秀爱炫耀,恨不得把生活里的所有(往往是那些自认为足够好的)告诉身边人,不论是通过直接的方式,还是无形的传达。
有人会说,高调的人只是太爱分享生活了,他们想让朋友陪自己一起快乐,一起悲伤而已。
但我的观点是,请不要随意混淆“分享”和“高调”这两个词,分享是一种良性的信息传递,而高调炫耀也是令人不适的恶劣行径。
你的出发点到底是为什么,也许只有你自己能洞察,大家都很忙,别人压根儿就没有这个闲工夫去揣摩你的心思。请记住,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高。
我不讨厌分享,甚至在心底对这些人是心怀敬意的,现在的自己也在试着向身边人去分享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或许是一部电影,一本书籍,亦或是那些有能量的话语,还有我的小心情。
说大了,这个世界就是因为有了分享,才显得如此缤纷斑斓,充满趣味。当每个人都自愿成为一个简单的联结者,我们的视野会不会更广阔些呢?答案是肯定的。
其实,激进的目的不纯的分享就比较接近“高调”的性质了,一味的彰显自己身上的某些东西,总抱着求赞扬求羡慕的心理去传播自身信息的人,往往就是我们所说的那类“缺爱一族”。
每次在朋友圈里看到几个相同的人在刷屏,真的会给人带来不舒服的感觉,生活琐事没必要样样曝光在别人面前,学着给自己留些余地,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你高调,你还会骄傲,可你是否考虑过那些的信息受众的感受呢?不令人生厌,就给自己设定一个适当的高度和频度。中国人自古传承的就是“谦逊之道”,其实,这个今天所说的“高调”恰好是对反义理论。几千年前的古人都能顿悟的道理,为何到如今,竟像花儿一样凋落成泥碾作尘。
不管他人如何,反正我是永远打着“不刻意高调”的小旗前进滴。
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减少他人的反感,更重要的是为了让自己舒服,因为我不想变成自己当初最讨厌的那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