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荡气回肠的热血颂歌
由连云港市灌云县作家孙朝喜编著的《梦圆南疆》纪实文学读本,全书共九章,21万字,中华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全景回放式的第一场景,还原了一个关于当年南疆作战发生在灌云大地上的真实感人的故事:某部连长吉兴林在南疆作战中,当敌人的一发炮弹飞到阵地前沿,他眼疾手快,猛然把身边的战友推下战壕,自己却被炮弹击中身负重伤,壮烈牺牲。十天后,他的爱人,在灌云老家为他生下一个遗腹女。爱人含辛茹苦把女儿养到十六岁那年,却身患重病,本地医疗条件很难治愈。一个花季少女的生命分分秒秒都在面临着随时可能被疾病吞噬的危险。此时,身患重病的女儿正在上高中,女儿思来想去,最终以书信方式向社会求助:“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吉兴林烈士的女儿,今年16岁,家住连云港市灌云县县城。1984年4月28日爸爸牺牲在南疆战争中,1984年5月8日,妈妈生下了我,老天就这么不公平,仅隔十天时间竟不让我和爸爸见上一面,给我留下了终身遗憾。.....。正当我憧憬着美好的前程时,灭顶之灾再次降临到我们家庭,我被查出“下丘脑胶质瘤”,严重威胁我的生命。16年前,妈妈失去了丈夫,今天又面临失去女儿的危险,这是何等残酷啊……”这封求助信迅速在她的班级,学校乃至灌云县,引起强烈反响,深深触痛了一个人的心,这个人就是该书的作者孙朝喜,时任灌云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一个部队转业干部,曾经是铁道兵某部一名连长,出于对烈士家人的倾情关爱,在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下,他决定要以实际行动,为烈士的家人做点什么。何况自己掌管一方舆论导向的便利,积极主动向有关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自己的策划方案,利用新闻媒体的强大号召力,全程参与对烈士女儿的爱心救助与传递。整个救助过程,波及了全国12个省市,38家主流媒体参与报道,173篇及时跟踪报道的文章。
后来,烈士的遗腹女被邀请去了北京,经过专家会诊和治疗,奇迹般地痊愈了。烈士的女儿有感于全社会的关爱,都源于她是烈士的女儿,一个南疆英雄的女儿,她更加敬重和思念自己从未见过的爸爸。她想陪同母亲去南疆,这样的心愿从她懂事起就一直纠结在心里。又是孙朝喜亲自参与并策划相关媒体和单位,千里奔赴云南麻栗坡。当烈士的女儿和烈士的爱人双双跪拜在烈士墓前,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作者孙朝喜就在现场。他滚烫的内心,是未能亲自参战的遗憾,经过自己多方沟通和运作,如今终于实现了烈士的爱人和女儿《梦圆南疆》的最后心愿,他的心结终于释然。这些场景和过程,我虽然没能参与,但是南疆战争当年的点点滴滴,我都是亲历者。尤其是1985年,我们刚从原部队潍坊驻地奔赴云南麻栗坡边境八里河东山脚下驻守,我们就得知,友军部队的一位连长牺牲了,他叫吉兴林,连云港市灌云人,我们的老乡,所以格外关注。深表痛惜。
时隔四十多年,南疆边境早已硝烟散尽,每年春天,总会想起南疆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想起火红的木棉花,想起曾经浸润着烈士的鲜血与熏染弥漫硝烟的老山兰。曾经的那片焦土上,留下了一代共和国军人的青春和热血,如今正是英雄迟暮。面对生活的压力,感慨万千。而《梦圆南疆》却再次撕开了参战老兵封存多年的伤痛和热血。同时也再次汇聚国人空前的爱国热情和关爱烈士家人的爱心。相信每一个读者看到《梦圆南疆》,都会为作者滚烫的倾情而感动。就像连云港日报当年评论员文章,“是什么撼动我们的心灵!”,是烈士女儿身患重病的无奈和无助,是全社会敬重烈士,崇尚英雄的激情涌动,是善良的人们人人心中滚烫的爱心和关怀。当年的扬子晚报继续推波助澜:“是什么让我们泪流满面!”记得那个年代有一句话相当给力,叫作“国威军威看西南!”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铁拳,忍让总是有限度的,要么不出手,一旦出手,就会让敌人满地找牙。所以中国军人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也诚如我们的开国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一打,让南疆边境和平至今。
诚然,每一个生命只有一次,谁不知道珍惜?但是军人,从走进军营的那天起,就时刻准备着,一旦祖国需要,头可断血可流,祖国的领土寸土不可丢。至今依然记得中央电视台1986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当时的南疆英雄,下肢被敌人的地雷炸断的青年军人徐良,坐在轮椅上,被著名歌唱家李双江老师推上主席台,以自己刚刚从炮火硝烟里侥幸生还的切身感受,现场演唱一首《热血颂》,瞬间红遍大江南北,成为家喻户晓,人人皆会吟唱的歌曲:当你离开生长的地方,梦中回望,可曾梦见河边那棵亭亭的白杨,每一棵寸草都忘不了,你日夜守望,思念你的何止是那亲爹亲娘。这样的一幕,自然让人想起当年的我们,面对即将离开的军营,念念不忘再三回望,毕竟这一去山高路远,这一去生死茫茫,但是军人保家卫国的绝对责任和义不容辞的担当,谁不是热血滚烫?回望中看到道路两旁,附近乡村老百姓自发前来送行的目光。这才有歌词的下一段:当你握别温暖的手,泪落几行,可曾感到背影凝聚着滚烫的目光,每一颗赤城的心灵都深深理解你,每一个热切的向往,都充满力量。烈士的爱人多想再次握别自己钟爱的丈夫温暖的手,可那一刻,她只能抱着烈士冰冷的墓碑。撕心裂肺。烈士的女儿多想让自己英雄的爸爸抱抱自己,那一刻,女儿只能像妈妈一样,抱着爸爸的墓碑,撕心裂肺。而《梦圆南疆》的作者孙朝喜,想必在滚烫的泪水流淌中,深感欣慰。英雄在九泉之下想必也一定欣慰。因为党和人民没有忘记,共和国没有忘记,当年一起浴血奋战的战友们没有忘记。
《梦圆南疆》之所以感人,是源于作者在很多第一现场的细节描写,还有镜头下的现场抓拍。确切地说,是作者忠实地还原第一现场的真实氛围。尽管作者很想兼顾纪实文学的客观性,不想过多地掺杂个人的价值观以及道德观的自我标榜,但是,《梦圆南疆》的整个事件,从烈士女儿身患重病的求助信开始,就立刻抓住了社会爱心人士的怜悯之心,抓住了烈士保家卫国,慷慨赴死的家国情怀,这个立足点,必定汇聚全体国人波涛汹涌的爱国浪潮,最终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从而实现《梦圆南疆》。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全民多读书,读好书的当前氛围下,《梦圆南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活生生的爱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