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言: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门轴经常转动才不会遭到虫蛀,水一直流动着才可以保持清澈。
人也是这样,唯有坚持运动、时时更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找到人生的最佳状态。
人到中年,经历了世事无常,渐渐悟透:
照顾好自己身心,就是一切幸福的源头。
随着年龄越大,越明白“运动”这件小事,对每个人而言,到底有多重要。
中年以后,富养自己最好的方式,其实就两个字:行走。
步行锻炼,是保养身体的良药
哈佛大学曾通过对近65万名40岁以上的人进行长达数十年的研究,最终得出数据:
每星期快走75分钟,相对于不运动的人,平均延长寿命1.8年;
每星期快走150分钟,平均延长寿命大约4年左右。
低量的运动能降低死亡率20%;适量的运动可以降低死亡率约40%。
长期步行锻炼,对身体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一个人如果总是久坐不动,不仅会引起腰背劳损、下肢血栓等问题,还会给身体各个器官造成负担。
久而久之,终究会危害到身体健康。
白岩松之前分享过一段亲身经历:
有段时间他常常觉得头晕,检查之后才知道,血压已经到了临界值。
医生建议,让他先用药物治疗,控制血压。
白岩松考虑了一下,咨询医生,能不能先自己调整,如果实在不行,再来医院开药。
自那之后,他每晚坚持快走一小时,后来又加上了跑步,就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
等到他再次检查身体时,血压已经降到了正常区间,其他各项指标也恢复到了正常值。
而这些,正是认真锻炼给身体带来的变化。
在步行的过程中,让筋骨得以舒展,让身体得到放松,离健康越来越近,离疾病越来越远。
美国范德堡大学也有研究表明,每天行走8200多步,可以降低6种慢性疾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降低12%;肥胖症降低11%;
伴有神经系统症状的2型糖尿病降低31%;高血压降低8%;
胃食管反流病降低8%;重度抑郁症降低8%。
到了一定年纪,身体无恙,才是真正的富有。
与其日日久坐不动,不如试着迈出步子,闲时健步走,饭后散散步,维持身体的健康。
人生下半场,养成步行锻炼的习惯,并且坚持下去。
终有一天,你会得到强健的体魄,遇见全新的自己。
经常行走,是修炼心态的钥匙
爱因斯坦说过:“我生平喜欢步行,运动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
他日常出门很少会乘坐交通工具,大多时候都是靠步行往返于住所和学校之间。
到了晚年,爱因斯坦依然坚持健步走,偶尔还会邀请朋友一起去爬山。
每当行走在山间,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都会令他心情舒畅。
走过半生,学会治愈自己,拥有一个好心态,是养生的关键一步。
而“行走”,正是修炼心态的一把钥匙。
哲学家尼采的人生就有过这样一段经历:
在那段时间,他先是遭遇了事业的至暗时刻,随后又因求婚多次被拒,精神上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从那时起,他就经常头痛难耐,视力也逐渐恶化,整个人的状态跌倒了低谷。
时间久了,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于是开始努力寻求自救。
他一路走到湖边,走进深林,在大自然的风光中,每向前走一步,就离美景更近一步。
即便在严寒的天气里,尼采每天也会出门散步几个小时,这样长期的坚持,让他的内心渐渐平静下来,一切痛苦都化为了尘埃。
正是有了那段时间的修行,使他的灵魂得以丰盈,后来便写出了《善恶的彼岸》等多部惊世之作。
很喜欢尼采写过的一句话:“只要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几乎什么都能忍受。
生活有意义,就算在困境中也能甘之如饴;生活无意义,就算在顺境中也度日如年。”
人活一辈子,总会遇到一些难以跨过去的坎儿,总会经历一些无法释怀的事情,破坏你的好心情,生活似乎因此看不到生机。
每当这时,千万不要让情绪积压在心底,最好的办法就是:
走出门去,找到情绪的突破口,修炼一个好心态。
经常出门走走,在清新的空气中,清除干净心里的杂草,才能让阳光住进你的内心。
行走,给自己释怀的空间;
行走,给自己调整的时间;
行走,给自己过渡的机会;
行走,给自己治愈的可能。
行走的过程,就是看世界的过程。
看过世界之大,见过天地之宽广,再大的痛苦都会得以痊愈。
当你迈出步子的那一刻,大事小事,难事烂事,所有烦恼都会随风消散。
坚持走路,是重塑人生的开始
路明在《意林》里提到一句话:
“汗水无法洗刷过去,汗水却如同溶洞滴水,日积月累,足以重塑一个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走路,终会重塑你的人生。
从现在开始,戒掉懒惰,别再久坐不动,别再放纵自己,及时调整状态,才算是不辜负生活。
而一个正确的走路方式,才能让人在行走过程中,有效重塑身心。
如果你想要养成更好的习惯,不妨看看人民日报推荐的4个关于走路的要点:
1. 走多少?
一次性坚持走够6000-10000步。《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建议每天步行6000步。
步数不必过于刻板,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