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我一直不太喜欢待在老家,感觉被很多既定的角色和固定的观念束缚着,七大姑八大姨总能让我很容易找到以前那个规规矩矩温顺又有些自卑的自己,让多年在外种种历练和修炼的结果都统统归零。
所以无论求学还是工作,我都选择了离家比较远的城市。感觉终于可以自在放松地做自己,即使学习或工作偶有不顺,人际关系稍微复杂,也并不觉得十分鸡零狗碎。我依然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娱乐消遣,关注内心需求和个人发展。
可是结了婚以后,就不能继续这样不食人间烟火了。先生是一个非常孝顺恋家的人。他这边也真算是一个大家族,叔叔姑姑舅舅阿姨好几家,热热闹闹的。为此我也确实把自己调整了很多,这是我选择的伴侣和生活,总归要负责。
好在我们平时上班在外地,联系不太频繁。但逢年过节一般是要回去的,尤其是过年。免不了要去看望一些长辈,也会被约去吃饭打牌聊天。几天假期基本上就安排的很满。我有时候会向老公抱怨,我跟他们都不太熟,平白地跟着一家一家跑,还带着孩子饭都吃不踏实。可是这也是为人妻的职责之一吧。
当然累和无聊只是一方面,很多时候是和他们不太好沟通,又不擅长寒暄。在我看来那些问你什么时候结婚,是否准备生宝宝,是否准备生二胎,或者其他打听你的工作工资这样的对话已经算是难度比较低的了。
我带着孩子去亲戚家或者他们来我家,聊天基本上总会落到养育宝宝的话题上。和其它问题一样,他们都非常喜欢提意见。你给孩子衣服穿太少了;孩子吃饭不行,你要多喂他;你这孩子有点内向,怎么不喊人呢。……这些还可以接受。我遇到最郁闷的情况是,在老公外婆家,他两个姨妈围着孩子看,很喜欢。忽然看到宝宝门牙蛀掉一些,就大声问我怎么不带孩子去医院看看,还可以补牙。我说宝宝体检的时候医生说只要坚持刷牙漱口,不需要专门看医生。她们说体检的医生懂什么啊。接着一个姨妈说:“孩子这种蛀牙一般是妈妈的奶不好引起的!”What?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理论。我心里很委屈,但是没有说什么。她们有很多道理,我肯定说不过她们的。
郁闷之余我发微信给嫁在山东某地的好朋友,向她小小抱怨了一下。结果她回复了一个哭脸,说她们那边的风俗亲戚聚餐男的先吃,女人不能上桌。彼时她正和几个大娘大婶姐姐妹妹们在厨房里或做饭或聊天等着,等男人们吃好喝好了她们再把饭菜端下来吃。吃剩饭?这都什么年代了。好吧,至少先生这边还是男女可以一起吃饭的,而且带孩子的优先上桌。这样一想,我真的没啥可抱怨的了。
真实的生活也许是一地鸡毛,可是我已为人妻为人母,为了我爱的他们,我选择不再逃避。接受,微笑,然后从这一地琐碎中发现乐趣,寻找营养,让自己向更深层次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