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思考与讨论
才能是否可以提升?没有强大的意志力,是不是就一定无法坚持做完有难度的事?社会认同感对一个人有多重要?
02 才能可以提升吗?
才能是多种多样的,如同这个世界的色彩一样绚烂缤纷,且与智力、个性、动机、知识和经验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都有关。人需要主动地去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扬长避短,让自己更加自信(最好不要自恋于自己的优势之中,看不清自己的位置)。
成长型心智:相信自己会变得更好并不断为之努力,就真的会变得更好。相对为“僵固型心智”。可以相互转化,要想从僵固性变为成长型,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我们要把绝对化的否定评价改为开放的启发式提问,如:“要做成这件事,我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自己?” “从他身上,我是否能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比如:一号妹子要在一个月时间提升穿衣水平,然后第一步去确定一个自己喜欢的风格,然后收集一些相关的搭配图片,另外结合一些搭配中一些视觉理论知识,自己尝试配比,如同做一个剪贴画簿。其中的问题是,怎么确定自己的风格?准备收集的资料需要多少工作日内完成?最后效果如果有差距该如何处理?)
总而言之,人与人之间的禀赋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差异的程度并不如一般人想象得那么大。与其纠结于天赋,不如积极寻找自己的优势,并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尤其是对于教育背景、家庭背景一般、也没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来说,要克服对前途的迷茫焦虑,就要把自己手中不算多的资源集中起来,无比认真地、专注地做好一件事。
03 挑战与坚持
人为设置丰富而有难度的挑战,对于能力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必要难度”原则,意思是学习时要主动给自己增加一些难度,这是非常必要的提升学习效果的手段。适当设置障碍,比如学习不同科目后进行交叉练习,可以增加知识提取的强度。这种加量练习大脑的做法,其实与练肌肉并无二致。水平得到提升后,要不断提升难度,形成一个“挑战阶梯”,这样才能攀登高峰。
不能满足于现状,而是要主动突破,寻求更高难度的挑战(注意“难度适应”)。那么在影响挑战的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坚持不下去怎么办?是要锻炼更强大的意志力吗?答:让自己收获的满足感超过所有付出,即用兴趣和激情驱动自己继续做下去。(转换概念:感情同理吗?)
可是我们经常对增强兴趣感觉和激情都比较茫然无知,那该怎么办?
1.放弃对“兴趣”的执念
目前不喜欢的事情也可以尝试一下,注意一下时间配置,兴趣是可以变化的,没做也说不准。(如同拿着五块钱去创造更多财产一样-命题)
2.提升“浸润”的深度
做这件事全身心投入,用温暖的情感去体验和激发兴趣。(阶段中的对应美好的配图链接事物直观展现)
3. 增加互动的乐趣
如看一城市规划的书,假象自己是那个城市里面规划局的大领导来看。
再有兴趣的事,如果在钻研的过程中受到太多束缚,处处掣肘,最初的激情也会被慢慢磨灭殆尽。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论”认为,人的心理需要分为自主的、能力的和归属的。这其中“自主”非常重要。
当我们迷茫需要寻找突破口的时候,需要借鉴一下其他领域来结合当前领域一起练习。这样不定有不一样的效果,要大胆质疑、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虚心请教其他前辈的经验、坚持勤奋练习!!!~~~!!!
04 走出象牙塔
这部分内容主要针对在校学生:让自己不只是学习者,也是探索者。除了掌握老师教的知识,也要主动地去拓展知识的边界。除了在一个学科中努力钻研,也要广泛涉猎新的知识和思想的养料,以形成属于自己的新的洞见。
在校时候:
1.善用学校的平台资源,包括图书馆、优秀的老师和同学。
2.善用互联网优质教育资源,包括世界名校的在线课堂,还有三大在线课程学院Coursera、Udacity和edX等。
3.主动试错。大学是人生中试错成本最小的时期,多尝试,失败的后果一般也都可以承受。
4.了解自己,评估自己的价值。管理好自己的“知识资产”,调配好学习实用性高(如工程、技术、金融)和思想性高(哲学、艺术)知识的时间,让自己的智力资产有市场。
5.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论文、作品集、发明专利等都在此列。
离开校园:
1.正确认识问题,基于深入而缜密的观察,对问题进行重新定义。
2.完全独立思考,先不借助书籍或网络,看看自己的思维能走到哪里,等提出假设后再去搜索文献或用其他方法验证。
3.继续独立思考,在可能性较大的方向下,寻找和筛选关联知识,迅速学习新知识。
4.提出假设性的理论和模型,把问题简化到本质层面,构建理论不是权威的专利,通过验证假设来提升思考的深度。
5.修正理论,不断debug,让理论迭代,以变得更有力度,并可能在以后复用于类似的问题。
6.理论毕竟是对现实的概括,所以需要关注现实细节,通盘考虑,得到较完备的解决方案。
7.如果方案不够巧妙和完备,重复以上步骤。
归纳了五位名人的思考方法做参考:
1.投资家查理•芒格的知识融合方法曾在前面提到过,他广泛吸收了包括数学、物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在内的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这些学科的基本模型来分析判断经济和投资问题,多维度全方位拉网,思考多个复杂因素形成的共振,最后得出自己的分析结果。
2.经济学家张五常的方法是走入现实,亲自观察和体验各种复杂的经济现象,以获得深刻的洞见。他不是书呆子式的学者。比如他曾经在除夕夜去街上卖橘子,为的是去体会不同时间、地点和天气下,买卖双方交流模式的变化。他也会自己养殖生蚝和三文鱼之类的水产,来分析流动和非流动的自然生物的产权问题。
3.商业思想家纳西姆•塔勒布是在现实和理论中、商业和学术中交替学习。他是金融交易员,也是大学数学研究所里的研究员。从他创作的《黑天鹅》一书中,可以看到多学科思想的融合,也可以看到他对人类历史上各种极端事件的分析。从现实出发来提问,在思想的海洋中畅泳,用实践来验证,在写作中升华。
4.物理学家和教育家理查德•费曼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也是优秀的教育家。他发明的“费曼图”,是全世界的粒子物理学家的基本工具,他写的《费曼物理学讲义》是多年来畅销的物理学教科书。他从不把抽象的理论和生动的现实看作是对立的,而是用经验来表述理论,用具象来表达抽象,是一位非凡的思想家。
5.电影导演侯孝贤是从现实中学习,然后回馈到现实中去。他很会“读人”,只要是和他打过交道的人,他都会用心去“读”他们,而且越是看上去有些奇怪和特别的人,他越有兴趣。作者猜想侯孝贤大概把自己遇见过的所有人都汇成了一个素材库,然后通过自己的解码和加工,融合到电影中去。
在现实世界中思考理论问题,在理论世界中思考现实问题,建立理论和现实间的连接。因为用学术的态度能让我们思考得更深刻,而现实的复杂性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的适应范围和极限。
慢慢构筑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智识,帮助我们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面对“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个问题,其实并无捷径可走,但一些方法可以指引我们呢去往那个心向往之的地方。
05 让自己与众不同
“请你保持怪异,请你与众不同”,只有独一无二,才能不可取代。
彼得•蒂尔(Peter Thiel)是硅谷著名的投资家,《从0到1》的作者,他也认为,能在标准化教育下形成和他人不一样的想法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从0到1”的创新,必然属于那些能独立于主流思潮之外的,富有智慧和勇气的思考者和行动者。为了追求社会认同而去迎合主流的人,反而会被时代所忽略。忘记社会认同,尽管去“酷”的事情,重新发现事物的价值(要在某个时间空间段,同时也是前期以有铺垫和准备的)。
总结全书:
1.抗拒自己的欲望,或者延迟满足欲望;
2.质疑貌似最可信的言论,不盲从任何人;
3.屏蔽流行信息,或者只在固定的时段接收流行信息;
4.思考最不可能的事,为其发展出可能性;
5.保留和发展自己的“怪癖”,并将其发展成自己的竞争力;
6.为小事物狂热,并在小事物中发现大世界;
7.开展思想试验和行动试验,让思想和行动相互激发。
06 今日总结
关键词:才能观,必要难度原则,意志力,兴趣,大学生,勇于不同
要点:
1.按照“特有(exclusive)——普遍(inclusive)”和“恒定(stable)——发展(developable)”两个维度,即“杰出才能只属于少数人还是具有普遍性”和“才能是固定的还是可以发展的”,可以把才能观分为四种类型。
2.“普遍——恒定”的才能观认为人的才能是多种多样的,且与智力、个性、动机、知识和经验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都有关。人需要主动地去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
3.心理研究发现,成长型心智的人所取得的成就明显高于僵固型心智的人,换句话说,相信自己会变得更好并不断为之努力,就真的会变得更好。
4.学习时要主动给自己增加一些难度,这是非常必要的提升学习效果的手段。
5.长期坚持一件事而不感到痛苦的法则应该是,让自己收获的满足感超过所有付出,即用兴趣和激情驱动自己继续做下去。
6.大学生应该让自己不只是学习者,也是探索者。
7.只有独一无二,才能不可取代。不必过度追求社会认同,尽管去做“酷”的事情,重新发现事物的价值。
思考与实践:
你的现阶段,你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有多少继续增长的空间?为这种优势设计下一步要挑战的难度,写出具体的训练计划。完成计划后写一份总结报告进行反思,并把报告分享给其他人,收集反馈意见,对再下一步的挑战训练做出修正,循环重复以上过程。
根据你想达到的最高目标,为自己设定一个达到目标的时间,在这期间寻找一切有用的资源付出努力,希望你能为之不断攀登,直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