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学?
还记得上学那会,遇到一个学心理学的同学,第一个问题就是:你知道我现在在想什么吗?
对方有些无奈,然后淡淡地说:“心理学不是神学,是猜不出的,但通过你刚刚的行为表现,我猜测你应该是想让我陪你去图书馆。”
“我的行为表现,我感觉我和平日里的状态一样啊。”我反问道。
“是一样的,每次去图书馆,你都会背上帆布包,会在我宿舍楼下等我,会……”
我算是明白了,摆明是我的日常行为,出卖了自己。
就像艺术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心理学也是如此,既潜藏在日常生活中,又比生活高了那么一丢丢,又了汇总和整理。
正如有书耗费三年出版的《一读就上瘾的心理学》这本书,就是通过日常故事来揭开心理学的神秘面纱,让我们读懂这背后的含义。
这本书主要从拨开两性迷雾、扫清人际障碍、加速个人成长这三个角度出发,帮助我们更好地认清自己和身边人,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分享书中最让我触动的三个心理学效应,一起学学心理学,洞察人心,加速人生成长。
01 不要和“性情相投”的人在一起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二者结合,方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选择互补的人,会给生活平添很多的乐趣,一个少言,一个多语;一个温柔,一个强硬;一个激动,一个平和。
三观一致、志趣相同的人在一起,可能无话不说,但却实现不了1+1>2,所以选择伴侣时,不妨找一个能取长补短的人。
就像经营一家公司,比尔·盖茨最开始是独自经营微软公司,但后来发现,他的兴趣点在软件开发上,而非是管理上。
于是,他找到了自己的大学同学鲍尔默——一个非常热爱管理,并在管理方面有着极高天赋的人。两个人的强强联合,造就了微软后面的辉煌。
网上也常说,经营感情就像是开公司,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而性格互补的人,更能激发彼此的活力,让整体的发展,更趋向于成功。
所以,多跟和你有差异的人在一起,从他们身上,你能学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亦能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02 活成蘑菇,暗自努力生长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只长了3厘米,到了第五年,它开启了疯狂生长模式,每天以30厘米速度增长,仅需6周,就长到了15米。
前面4年的蛰伏,像极了蘑菇。
蘑菇在还是孢子的时候,生长在黑暗的角落中,终日看不到半点阳光,只有它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会感受到太阳的滋润,被人注意到。
人的成长,也是如此,有前面的埋头苦干,才会有后面的厚积薄发。
前阵子,我特别喜欢的一个博主——氧化菊,因为制作万物皆可穿而爆火。
从她的视频中,看到了她从田间地头,走到戛纳红毯,走红毯的前几天,她还因为倒时差和生理期,险些走不了。
但后面她还是坚持下来了,用尽全力,将最好的自己展现出来,每一次转身、每一个的眼神的背后,都历经了数以万次的磨练。
有人或许天生自带光环,一出生手中拿得就是王牌,但这样的人,并不多,也不是我们普通人逆袭的途径。
我们所需要的是将自己活成蘑菇,在还没有被看见的时候,暗自努力生长,在被关注的时候,依然保持初心,不忘记初衷。
03 摆脱”毛毛虫的怪圈”,不再做无用功
你有没有被社会“绑架”,每天日复一日的重复做事,而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和未来,就像小米创始人雷军曾经说的“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如果你目前是这种状态,那么真心劝你停下来,你可能陷入了“毛毛虫的怪圈”。
什么是毛毛虫怪圈呢?这就要从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个实验说起,当时他把很多毛毛虫首尾相连,围成一圈,放在花盆的边缘。
只见毛毛虫们拼命围着花盆绕圈,哪怕就在花盆的不远处有食物,它们看都不看一眼,最后力竭而死,这便是“毛毛虫效应”,看似努力,实则都是无效的。
就像现在很多996、007的工作状态,除了个别岗位需要这么做外,其他很多的都是无效努力。
把上班的时间拿来摸鱼,工作完不成就只好通过加班来解决,看似很努力,实则无非是自身工作效率低。
记得前阵子爆火的老板于东来,将自己的95%的利润,全部给了员工,他在业务上做到的一条是拒绝加班,加班罚款5000元。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遇到这样的老板。
所以最简单的方式,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注意力和努力节奏,找到和自身最匹配的努力节奏。
至于如果找到努力的节奏,书中提到了一个很简单的方式,就是先尝试各种生活方式,随时记录下努力成功,再对比找出适合自身的节奏。
让自己高效的努力,不仅收入会有所提升,你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会很不一样,会变得炫彩夺目,因为你是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拥抱自己和未来。
写在最后
看到了这,是不是觉得心理学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融入生活的心理学,更多的就是在两性婚姻上,在人际交往中,在个人成长时。
《一读就上瘾的心理学》也正是考虑到了这点,所以选择了从通俗易懂的角度,来解析心理学,让每个人都能读懂心理学。
读一些心理学吧,虽然不会立马让你大富大贵,但至少你知道了,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对自己的未来之路,也不再像之前那么迷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