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浮华的时代,在这个“出名要趁早”的名利时代,在这个所谓的“7天掌握写作技巧”的焦躁时代,肯.福莱特的《圣殿春秋》值得所有拥有梦想的年轻人一看,而不单单只是把它当作通俗小说去阅读。你会明白,也许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已是老掉牙的忠告,但是事实确实如此。
《圣殿春秋》一书算得上是个大IP,同名电视剧及电子游戏都广受欢迎,而该书创作过程也堪称曲折。作者坦言,没有任何事情会照着预计的那样发生。整个创作过程他先是对彼得伯勒大教堂感兴趣,后续拜访坎特伯雷、索尔兹伯里、温切斯特、格洛斯特和林肯大教堂,同时阅读与这些教堂有关的书籍,诸如《大教堂建筑师》、《中世纪的机械》,并在1976年的某个时候,拟出了这部小说的提纲,不过最终他也明白在二十七岁的年龄,是写不出一篇小说的,需要不断积累的能力。最终在11年后的1987年的3月,草拟了全书的三分之二的提纲,后历时三年零三个月才完成此书。
从那以后《圣殿春秋》以每年百万的销量持续了26年,不得不说这是个奇迹。
01
《圣殿春秋》是一部长篇宗教史诗巨著,故事发生在1123年至1174年,作者巧妙的将历史与想象结合在一起,描写了建筑师汤姆和继承他意志的杰克、贵妇阿莲娜和善良的修道士菲利普等形形色色的人们,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建成英格兰历史上最宏伟的大教堂的故事。
该书有两条线贯穿其中,一条是真实的历史线。当你阅读完全书后,会不由自主的回过头去看第一册书,去看关于《大宪章.英格兰地图清丈图》中所描述的细节,因为全书就是以此段历史为起点。
据说当亨利一世国王听到海难的消息后,急于确保王朝血脉的传承,他命令英国贵族们向他的嫡出女儿玛蒂尔达起誓,在他死后玛蒂尔达将即位成为女王。然而四年后,亨利王薨,他的侄子,由于腹泻因祸得福没有登上白船号的斯蒂芬,篡取了王位。而玛蒂尔达与斯蒂芬达成协议,她儿子也终于继承英国王位,史称亨利二世,开创了赫赫有名的。
书的结尾菲利普副主教成为主教,这与托马斯大主教遭刺杀有极大的关系。真实历史是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于1170年12月29号殉教,死于国王随身四位骑士之手的暗杀,1174年7月12日,英格兰的坎特伯雷,圣托马斯·贝克特墓前,英王亨利二世张开双手,匍匐地上,赤裸上身,悲泣痛哭,在周围的教士逐一鞭笞下,血流如注。而书中鞭笞国王的教士就是菲利普。
另一条线索,则是平民小人物的人生轨迹。故事以一位年轻的游吟诗人被施以绞刑拉开了序幕,游吟诗人的妻子诅咒那些犯下罪行的人。最后诅咒得以应验,那些违背内心的人都收到应有的惩罚。
我咒你们生病受苦,咒你们挨饿忍痛;你们的房子讲被大火烧毁,你们孩子将死于脚架上;你们的敌人将要繁荣,而你们将在伤心和悔恨中变老,并且在复仇和极度痛苦中死去……
杀戮、背叛、妥协、强奸……所有人类本性的恶都得以体现,神圣的教堂会藏污纳垢,光鲜的王室在勾心斗角,尊贵的骑士杀人如猪狗。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有人会闪烁善的本性,教士拯救弱小的生命,建筑师坚持自我,女性哪怕被污蔑为女巫依旧独立战斗,善最终是要战胜恶的。
亦如看侦探推理小说不要剧透一样,看肯.福莱特的作品也不易多说,那样总是会影响他人阅读的体验,少了些许的情趣。
年轻的游吟诗人被莫须有的罪名谋杀
02
标题处“做自己喜欢的事,直到世界为你改变。” 可以这样的宣传,如果从仅从主角的身上来看此话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联系所系书中所有人的话,你会发现这句话有些问题,因为国王、贵族、骑士、主教、修士、建筑师……这些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但是世界只为某些人改变了,为什么呢?
一个拷问,我们回到序幕那一章,绞死游吟诗人的三个主犯分别是骑士、修道院副院长和修士,而他们三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计划。
珀西.汉姆雷骑士为了成为一个殷实的地主,詹姆斯副院长令修道院的产业得到有用的扩充,沃尔伦修士则成为副主教。同时国王、贵族、建筑师等,也为了喜欢的事情不择手段,但是世界并为他们改变,尽管有那么一瞬间似乎他们就要得手了,但最终还是功亏一篑。
为什么呢?是因为主角光环的缘故吗?当然不是,而是在这个从1123年至1174年的故事中,任何投机和欺骗都徒劳的,哪怕是武力威胁也无法得手。
珀西.汉姆雷的儿子威廉.汉姆雷曾抱有一个观点,一个自以为是的观点。威廉带着他的侍从还有四名强壮的骑士,他们骑上最好的马匹,全副武装,以便吓唬农民。威廉的人生信条是,一个人要是不能让别人怕他,他就无可奈何。
为了让人们怕他,他强奸了不服从他的郡主,为了破坏王桥的市场,他防火杀人,为了抢夺石场,他杀死守石场的匠人吗?但是骑士的锁子甲、嗜血的宝剑还有价值不菲的马匹都没有吓唬住人民,他们攻击威廉,嘲笑他最终将他处以极刑,而在威廉的内心,还有他那个颇有城府的母亲在内心都祈求上帝的宽恕,会为没有得到教士的祷告而恐惧,深怕灵魂会坠入无尽的黑夜。
但是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时间可以改变一切,也许第一次会上当,也许会被杀戮吓住,也许会被利益驱动着,但是正义一定会来到。
另外一个拷问,就是是否可以。菲利普教士为了拯救王桥修道院,于是和沃尔伦副主教妥协,最终成为副院长。菲利普副院长因为财政的缘故,必须解雇建筑师汤姆,那么他的继子杰克在夜间点燃了大教堂,那么如何看待呢?为了能够修建大教堂筹集资金和匠人,杰克用流眼泪的圣母,并安排托去欺骗副院长。那么杰克这样做就合理了?
这个答案是开放式的,可能杰克的父亲,游吟诗人所吟唱的诗给我们答案。
一只百灵落入猎网
却唱得益发甜美
就如那哀婉的曲调
能让它破网而飞
薄暮时猎人来取猎物
百灵鸟再也不得自由
所有的鸟和人终有一死
但歌声却能绵绵永存
03
肯.福莱特的影响力无需置疑,无论是三个通宵读完的《巨人的陨落》,还是半个世界都在通宵读的《圣殿春秋》而言,读完书只是个开始,动辄1000多页的书提供给我们的还有书外的很多知识。就《圣殿春秋》两个扩展点。
一个扩展点是中世纪历史。 中世纪时期经常被描绘成一个"无知和迷信的时代","宗教的言论置于个人经验和理性活动之上"。《圣殿春秋》中关于王权和神权的争论已经有所体现, 在亨利一世(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老亨利国王)统治时期,随着王权的加强,社会矛盾激化。 在那个时候,学者们将他们的知识文化与中世纪时期的文化相对照。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把中世纪看作是文明衰落的时期;启蒙学者认为理性优于信仰,因此将中世纪视为无知和迷信的时代。
在第一本中,骑士威廉.汉姆雷家族仅凭一百多就能击败巴塞洛缪伯爵,而国王的所谓的一场战争也就几千人,然后就有完了。在中国的历史中,一场可以称之为战争,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都是在普通不过的事情了。
在欧洲的封建社会里,国王、贵族和骑士等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构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但是他们的权力和义务都是有限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复杂的等级关系使得欧洲封建国家长期处在割据状态,和东方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制大不一样。
一个扩展点是哥特式建筑。《圣殿春秋》其核心与教堂有关,其实我们就不能单单的为精彩故事所吸引,杰克在离开英格兰的去西班牙去法国的那段日子,是他收获的日子,可以说开口了视野,摆脱了继父汤姆在建筑上的局限性,他用眼镜观察用心去记录,吕尼修道院、 孔波斯特拉大教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