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回家的路上
隐隐绰绰的影子
绿绿葱葱的树木
还有闪烁的红绿灯
好像印在了眼睛里
于是我举起手机
脑子里想起的前奏
是宫崎骏的夏天”
—— 随笔
今天我们来谈谈 “宫崎骏的背后,藏着怎样的一群青年” 。
说起宫崎骏,我的脑内自动浮现出了画面:
雨中公交站旁大大的龙猫,千寻和无脸男并排坐在电车里,戴着大红蝴蝶结的魔法少女琪琪骑着扫帚在天上飞......
没有由来的,就让我们感到舒适和安心。
我们总说“宫崎骏的夏天是治愈系的夏天”。
宫崎骏中的动画,好像是另一个世界。
在不知不觉中,莫名的治愈了我们。
风之丘
宫崎骏
说说“治愈”
在如今这个焦躁、匆忙、忧郁充斥的世界中,“治愈感”于上班族,学生,甚至是锒铛老人来说变得尤为重要。
上班族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家中,电视上播放着美食制作教程,治愈感便藏在这些锅碗瓢盆中。
学生从堆积如山的作业中抬起头看见卧室的窗边被风吹起的织梦网,治愈感便躲在“叮当”作响的声音中。
老人从院子里安放的躺椅上睁开眼树荫下的两只小狗正奋力抢食,治愈感便映刻在这一生动活泼的景象中。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每个人都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治愈感”。
而这治愈的背后,更多的,是我们。
是一群需要被治愈的我们。
那么我们缘何需要被治愈?
因为“躺平”
因为“内卷”
说说“躺平”
从本质上而言,“躺平”的生活态度,追求低欲望,低标准的生活是自身脆弱的明证。正是自己的软弱受不起风浪变故,为避免身心受损及挫折的代价的人才会将自己龟缩于蛋壳中求稳定以自保。
人生是动荡不安的过程,我们如同漂泊在大海上的一叶扁舟。
黑格尔曾说:“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才会没有出头之日。”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心怀理想想要在这大千世界中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可能我们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但至少我们也在自己闯荡过的“江湖”中留下奋斗的足迹。
说说“内卷”
在当下,世界的有限使得人们竞争,又由于每个人都希望得到那有限的资源,人们的欲望愈发加剧与恶化从而导致高强度,无效率的竞争。盲目的竞争与无限的欲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内卷”本身与当下大多劳动者的现实生活有契合之处,加之“打工人”们对劳动的麻木和郁结已久的厌倦,以及媒体指数型传播的逐利本性,似乎人们更趋向于主动以“内卷”的眼光看待生活,言辞趋于批判,态度趋于极端,心态趋于悲观,甚至出现讽刺意味醇厚的影视作品,成为炙手可热的恶性循环。
放眼世界:应试教育下的“囊萤映雪”是内卷,聚餐中高唱赞歌与相映成趣的笑脸是内卷,为了抢到食堂的饭菜不断提前冲出教室是内卷,撒手人寰后想投个好胎也是内卷。
人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人无往不在内卷之中。
而其实,这样一群执于“内卷”的我们,不过是普普通通一群想要努力生活的人儿罢了。
而无疑,不论是选择“内卷”还是甘于“躺平”的我们,都是痛苦的。
所以我们才需要被治愈。
说说“我们”
我们年轻人的眼界有限,可没听说过什么一年暴涨80倍的投资,只知道慢慢熬,熬过了那些苦,就有甜。
只是有些苦,太苦了。
送的快递,丢包了,一个月白干了;谈的业务,客户跑了,从自己工资扣;借出去的钱,债主跑了,好几年都白干了;熬夜做出来的方案,被白嫖了,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几夜都白费了;费劲力气做的原创,没一会就被人盗取了,几个月甚至于几年的心血没有价值了;勤勤恳恳工作,裁员的名单里还是有你名字的那一刻,整个世界都崩溃了。
还是学生的我们,喝着星巴克,养只小猫,每个周末约好了去哪儿玩。
可是现在我们的生活里没有星巴克,没有周末聚餐,没有休闲娱乐。
我们只关心房租会不会涨、上下班路上的车费有多少、点个外卖需要花多少钱、甚至买衣服都不能看到自己喜欢的就买。
那些下班之后,偶尔窝在被窝里看的宫崎骏电影;躺在沙发上听的一首宫崎骏的歌;偶尔刷手机看到的宫崎骏语录,都成为治愈我们的良药。
可是我还是要
祝我们永远年轻,永远逞强,永远不顾一切。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