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洞察
有一个小故事。疯人院里的专家,一直很难理解一位无论晴雨都拿着雨伞蹲在角落里的病人。专家们纷纷猜测这位病人可能是在下雨天受过心理创伤,这种行为是出于自我保护。有一天,一位专家直接拿了一把雨伞蹲在这位病人旁边,病人终于开口:“你也是蘑菇吗?”
这就是“蘑菇思维”。正确洞察和理解用户需求,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直接冲上去问用户“你有哪些需求”“你的需求是什么”,基本上是不会得到任何正确答案的。蘑菇思维是产品经理的必修课,洞察用户需要使用同理心,典型的同理心方法就是蘑菇思维。企业要将自己完全当作用户,并充分收集和理解用户的反馈。让用户驱动产品的设计与迭代,并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始终秉承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最高原则。
用户洞察不同于用户调研、用户访谈,其核心的差别在于洞察是要去发现内在的、本质的心理诉求,而这些内容是无法通过直接研究获得的。通过深入的用户洞察,可以对用户的目标、行为和心理进行研究和分析,挖掘用户间的差异,并对他们相似的行为和心理特征进行分类,从而得到典型的用户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通过用户画像的方式输出,即将每种类型最典型的特质以一个虚拟的形象进行刻画,再通过添加细致的人口学属性、场景特征等信息,让该形象活灵活现。用户画像不但可以加深产品团队对用户的理解,还可以帮助产品团队为后期的工作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
用户洞察的具体操作方法有以下五步。
第一步,信息收集。首先要对市场上的竞争主体及其相关信息进行梳理,了解市场当前的局势及其发展历程。随后还要对类似产品进行扫描,根据市场现存的产品去了解现有厂商是如何解读用户需求的,再根据现有产品进行用户使用场景的归纳。最后收集用户在场景中所扮演的角色,收集时要覆盖整个品类市场的宏观信息和用户角色的微观信息,只有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些信息,才能建立市场知识框架,并逐步靠近用户视角。
第二步,角色识别。“千人一面”的思路是无法打动用户内心的,不能因为用户使用同一款产品,就将他们定义为一类人,要了解这背后的原因,对用户的心理属性进行分解。在角色信息收集之后,要对用户角色进行识别,形成角色列表,并识别出这些角色所特有的一些属性。
角色属性可以按照人口学属性、行为属性和心理属性三个维度进行划分。人口学属性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居住地等基础信息;行为属性包括用户的购买频次、使用频次、个人偏好、活跃时间段等与使用产品相关的数据信息;心理属性则指用户使用该产品时的内心诉求,例如,用户为什么要使用该产品、他们为什么会购买某个特定品牌、他们有没有特定的目的等。
第三步,定性研究。所谓定性研究是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用户的行为,挖掘用户对产品的需求、痛点和看法,来获得关于产品“为什么”的研究。文献分析、历史回顾、访谈、观察等都属于定性研究。在用户洞察中,建议使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访谈形式进行定性研究,这样可以增进产品人员与用户的沟通,给用户直观的产品信息,帮助产品人员更真实地理解用户当时的所思所想。
第四步,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是与定性研究相对的概念,又称量化研究。定量研究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