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了《赵景深日记》,是由其子赵易林整理完成的。日记的主人赵景深1902年4月25日出生于浙江丽水,先后在安徽芜湖,天津南开中学就读中小学。1920年考入天津棉业专门学校,毕业后,曾于天津当报社编辑,后在湖南,上海,绍兴,广东,安徽等地任教,最后落脚复旦大学中文系,主要从事编辑出版翻译及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工作。1985年1月7日逝世,家属尊逝者生前愿望将两万六千册图书捐赠复旦大学图书馆,并设赵景深奖学金。
此日记始于1976年6月,止于1978年5月。主要记载的是赵的书斋生活,如读书、写信、为友人学生提供所需资料或答复有关学术问题。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时事碎片,比如揭批四人帮、鲁迅研究热、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等。当然也有一些饮食起居的记述。如1976年7月15日,写友人谢国桢、胡嘉来留饭,其菜、饮料和主食为:色拉、酱鸭、咸蛋、虾米豆芽;排骨、鲳鱼、口蘑肉片、丝瓜油腐;啤酒,大米饭。1976年10月2日,饭菜有牛肉、鱼圆、糖醋黄鱼、带鱼油煎、栗子炖常州肉等。1977年2月17日,年夜饭有香肠、咸肉、花生、鹅;口蘑、炒素什锦;糖醋黄鱼、蛋饺粉丝汤。看来,虽然当年物质匮乏,赵家的小日子过得还是很不错的。
此外,日记中也记载了老年人病痛的情景,令人唏嘘感慨。如1978年5月10日,晨与希同(赵之妻,笔者注)、绍兴阿姨驱车到复兴公园练习走路,总好像小脚娘娘一样。希同拉着我走,我还绊了两跤,并未跌倒。15日,我坐在轮车上,仿佛一座雕塑品。22日,我还做了‘混元一气功’的后半,由王妈牵着我的衣服,像演木偶戏一样。26日,晨大便不出,第二次大便后忽全身发抖。我疑是疟疾。盖三条被,用两个热水袋,尚发抖不止。
本书与我预想的还是有些距离,日记的年限太短,看不出更多的生活实录,而且也许正是由家人整理完成的,想必或多或少有润色的成分。虽然赵景深为高级知识分子,但他的文笔在日记里表现的不是太突出,这从所写的应景诗即可看出。本书通览一遍,各篇读起来大同小异,多为日常琐事,折射时代变迁不多。当然这也只是一己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