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就一直被这样的一个问题困扰:每个月的情绪起伏不定,导致两种极端的状态。一种是勇敢自信,积极向上。另一种是牢骚抱怨,不愿面对。整体来说,我一个月里面的这两种的状态是一半一半吧。我一直在寻找原因,但也总是究其不到根本。
这种状态的不断出现就导致了我,做事总是三分钟热度。因为我不愿意去面对情绪总是起伏不定的自己,所以我会选择中途放弃。这也就是我自己为什么很多事情做不好的原因。
我遇到的这个问题也是大家遇到的问题,三分钟热度,越来越严重的焦虑,工作拼起来的时候很拼,懒散的时候又很懒散。不断地计划,不断地做,又不断地放弃。不停地看励志成长的文章,却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焦虑,让自己更加不能放眼于眼前,而是不断的否定自我,恐惧未来。
上面种种状态都是来自于,我们没有自己的节奏。最近看了时间管理的两本书,一本是《4:00起床》另一本是《番茄工作法》,这两本书中都提到了,我们要跟随自己身体和大脑的规律去做事,所有的事情就会事半功倍。尤其是《番茄工作法》中详细的介绍了大脑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规律,我们只要按照大脑的节奏去行动,我们就会获得持久幸福的工作状态。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脑
1.大脑的结构
大脑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脑干、边缘系统、皮层、额叶。所有这四层各有其独特的长处和弱点。只要能各自扮演合适的角色,他们组合起来就会所向披靡。
“脑干”部分,生活在亿万年前的爬行动物也有脑干,它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条件反射机制,不需要意识参与即可作出反应。
“边缘系统”是人类和哺乳类动物共有的。它帮助我们进行长期记忆,同时也负责处理奖励信号。其功能主要涉及情感和社会关系。
“大脑皮层”的完善程度与动物的智能成正比,例如人类的大脑皮层就发达的多。皮层能够使我们认知和思考,并且能够“站在画外看画”进而得出结论。
“额叶”使人类与其它动物不同、它让我们异想天开,也能发明创新,让我们据理力争,也能理解异见;让我们能够计划协商,也能操纵大局。
2.大脑的性能
人类的大脑每小时消耗2克葡萄糖(相当于一块方糖)、150公升血流以及3公升氧气。虽然我们的大脑只占到整体体重的2%,但它却要吃掉20%的氧气!
这也就是告诉我们早餐的重要性,早上一定要吃早餐。并且是要含葡萄糖的早餐,否则我们的大脑就会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罢工。
3.生物节律
脑干负责控制多种基本节律,远古时代的动物们也是这样生活的。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方式,最适合我们的大脑。节律的变更会导致大脑的混乱,例如跨时区旅行引起的时差反应。作息时间不规律的人更容易迷茫和焦虑。
通过执行一套相同的动作和准备程序,可以使大脑自我调整,进入执行某类事物的最佳状态。长此以往,形成条件反射,我们就会达到最快效率的工作方式。
4.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举例来说,我不能分心同时处理两个问题。如果我正在忙于一项任务,然后注意力突然转移到其他事情,等我回到刚才在做的事情上时,就得多花时间让自己回到轨道上来。这就是环境的频繁变化降低生产力的原因。
5.做梦和吸收
大脑在没有考虑问题的时候能为我们提供新思路和新见解。这一逻辑进程在大脑后台运行,它不光在睡觉时,也会在我们醒着无所事事时,即脱机状态下工作。短暂的定期休息,能够促进融会贯通的能力。
“相关记忆”是一种长期记忆,它能综合概括个人原有知识,脱机状态对它意义重大,包括快眼动睡眠时间以及暂时放下待解决问题的片刻小憩时间。
6.心流
有一种精神状态称为“心流”,它具有以下特点:明确的目标、集中、专注、自我意识消失、时间感扭曲、直接和即时反馈、能力水平与面对挑战的平衡、个人控制感、工作本身的内在奖励、行为与认知的合一。
心流是一种创造性的状态,但在心流状态下缺乏全局观,创造力和统筹力难以并存。时不时的,我需要纵览全局进行战略决策,部署行动,以便在下个心流期间能够全身心的投入。
另外,获得心流状态,进入好整以暇、正襟危坐、全神贯注的姿势,要比东张西望等待灵感有效的多。
综上,当我们了解了大脑的工作原理之后,再跟随大脑的工作规律,去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让自己的工作形成规律。这样我们的工作灵感就会持续,并且做事也会事半功倍。因为我们总是在大脑精力充沛的时候去工作,没有过度消耗我们的大脑。这样我们就可以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这让我也想起了一位著名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他有个很有趣的写作技巧,与其说有趣不如说有规律,甚至说规律到惊艳的地步!每天写作4小时,超时了就不写了。每天写4000个字,即使再有灵感,也不多些,只会将灵感留到明天。还有他的每部作品写完之后,都会有规律的修改两遍,第一遍修改大框,第二遍修改细节。他的每部作品都能保质保量保时的完成。就是这种规律到极致的写作方式,才造就了他一部又一部的畅销小说。
我曾经一直以为,有规律地生活是枯燥的,乏味的,不能创新的。我一直以为灵感是不能坐等来的,他需要刺激才会出现。我一直以为有规律就代表呆板无趣。
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保持持续创造力的秘诀就是形成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方式。在二战前期有一部分艺术家或作家也是依靠外部刺激来获得创作灵感的,纵欲,吸毒,等等,但最终又如何了呢?身体早早垮掉,并且30岁之后就再也难创作出富有灵感的作品来了。
只有那些保持生活节奏有规律的人,才能源源不断的输送着好的作品。
接下来我就按照番茄工作法的工作法来进行工作。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番茄工作法,即25分钟内持续工作,25分钟后休息5分钟,休息完后,再开始下个25分钟的番茄钟。
番茄工作法由以下三种表单组成:活动清单、今日待办表格、计划外紧急事件。
“活动清单”是指你所能想到的所有工作,必须要做的工作,不用分轻重缓急。全部罗列到这个表格当中。
“今日待办”是指今天承诺要完成的工作,可以把今天要做的重要紧急的事和清单列表里的重要紧急的事摘出来,单独列到今日待办表格中。但要量力而行。完成一项是一项的充实。
“计划外紧急事件”是指没有被列到以上两种表格中的突发性事件,如果这个事件很紧急,那就将他记入今日待办表格中。如果不是计划今天做完,那就把它记入活动清单表格中。同时备注上要完成的时间,并且在事件的左边标注上一个红色的U,代表是计划外的事件。
结合大脑的工作特性和原理,番茄工作法有以下几个特性:
1.具有原子性,不可分割。一个番茄钟如果是25分钟,那么就要在25分钟内集中所有精力去做当前的活动,不可以中断,不可以拆分,不可以停止。扭起番茄钟,直到响铃才可以停止。然后再进行5分钟休息。如果集中25分钟时间比较困难,那么可以先从20分钟,15分钟开始,总之一旦确定番茄钟时间,就要坚定不移的去执行它,一个时间,要至少持续2周以上。
2.休息。在25分钟番茄钟响铃后,代表你已经完成了一个番茄钟,这时就在刚才做的活动右边画个X,然后休息一下,3-5分钟。在休息期间不能思考任何有关工作的问题。要让大脑处于脱机状态,对原有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如果压力系统一直工作,而不借助心智休闲进行调节,一些症状就会找上门来。脑干的思考系统会受到影响,包括边缘系统的感知能力,甚至会破坏你的生物节奏。例如失眠。
长期的精神紧张,会导致工作记忆能力和集中力下降。从而使工作的快乐变成焦虑,灵感变成敏感,还更容易发怒。
3.记录和处理,以及持续改善。番茄工作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的它是根据环境的改变和观察的数据结果时刻作出调整。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就要马上进入记录阶段。记录的数据有以下几种:日期,事件完成情况,预计番茄钟数,实际所用番茄钟数,被打断的次数,计划外紧急事件数,将这些所有数据都罗列出来,然后根据现有数据再调整明天的工作计划。周而复始,不断改善,最终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无论在何时何地,一旦启用,立马生效!
如果想保持源源不断的创新力,就要养成规律的生活状态,让大脑以最舒服耗能最少的方式进行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可持续的发展。
最后再说一下,保持大脑用氧量充足的最好方法就是运动,所以工作之余一定要保证充足的运动量。
真正拼的人,是学会有节奏的拼,是会保持自己持续兴趣和能量的去拼,而不是头脑一热,蛮横的去拼。找准节奏,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