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完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
初看是在高二的时候,那时断断续续并没有看懂,只记得某些片段看得我脸红心跳,同时还被后桌同学说我在看小黄书。
这次一口气看完,捋一下人物关系后发现,出场八个人,其中四个以自杀为结局,而且除作者外的其他人多少都有些不正常。
也许是因为村上的小说比较注重心理,而轻情节。这总让神经比较大条的我感觉情节渲染不够,不够引人入胜。不过这就是村上小说的魅力吧。
小说的主线与其说是爱情,倒不如说是成长。简单说就是渡边,包括身边的人在成长中发生的二三事,还有其和渡边的瓜葛。其中涉及到生和死、性与爱。
生死
关于生死,作者前后呼应了句: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个人还不太理解这句,也不理解日本人的生死观。当自己的诉求得不到外界或者自己的回应时,或者自己的存在给周围人带来麻烦时,会通过自杀来解决。木月、直子、直子的姐姐、初美都是这样。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中有一句话“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自杀的意图大多是基于这个想法吧。
作为一个乐观派来说,真的无法理解这种想法。生来本来就是幸运的事。况且从进化层面说,你只是进化繁衍的一个小环节,来到世界上,你的任务就基本完成。往后你所做的事都是赚的。自杀只是在逃避,不敢去面对成长罢了。
性与爱
书中有很多直白的描述,当把这些看作人正常生理需求的时候,也就没那么奇怪了。作者认为性爱分离很正常,更准确的说是性是生理需求,爱是精神需求,两者能统一再好不过,要是无法统一,也可以各自找不同的人满足。
这与村上受西方文化影响有关。我表示理解,但还无法认同。
很久没看虚构类的书,看完表示能有同感的点越来越少了。尤其是村上的书不比白鹿原这样背景熟悉很容易代入感情,对有些情节有些不理解的。不过就小说本身而言,还是很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