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写好一个序言
如果你想写一个好的序言,就必须用讲故事的方式去写它。
原因在于,当一个读者读你写的东西的时候,实际上,他的脑袋中有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和看法,这些想法未必跟你接下来要讨论的主题相关。即使相关,可能也不是你想要讨论的方向。
这时候,你需要让读者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去看你写了什么,这是很困难的。
一般情况下,你写的东西并不会像悬疑小说一样,充满了吸引力。
所以,如果你想让读者集中注意力,跟你探讨问题、看你文章的话,就要尽可能吸引他。
用故事写一个序言,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故事本身的悬念,有强大的吸引力。
所以你的序言按照一个故事的结构展开就行,在展开的时候记住下面这四个关键词: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这些是组成序言的要素:背景和冲突是读者已经知道的事,背景产生了冲突,冲突又导致读者有了疑问,文章就是对读者疑问的回答。
咱们一个一个来看一下。
首先,背景。
你写文章的时候,肯定要交代背景。背景的作用,就是把读者锁定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跟空间以内,这是背景的特征。
比如,现在给大家交代一个背景。
我想讨论一下移动支付,也就是手机支付的问题,肯定会给出一个背景,这个背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使用移动支付,不愿意带现金。
这个背景交代的是一些读者肯定会同意、已经认可或将会认可的内容,绝对不会交代一个读者根本不认同、会产生疑问的东西,你的疑问不能在这个时候产生。
把读者锁定在特定的时间跟空间里面,就是背景的功能。
第二个,冲突。
一般情况下,冲突是什么呢?
冲突,类似于讲故事的时候,推动情节发展的因素,会导致读者产生疑问。
比如,团队领了一个任务,这个任务是需要完成的,这是背景。结果,发生了一个事,妨碍我们完成任务,我们中间有一个人退出了,让我们觉得很麻烦,这就是冲突。
那么这个冲突就会引起读者的疑问:接下来,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克服这个问题呢?
冲突产生于背景,经常是指一种不利的变化,但有一些变化并不见得是不利的。
比如,背景是现在公司存在一个问题,冲突是有一个人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案,疑问是这个方案行不行,或者应该怎么样实施,这就是背景、冲突、疑问。
冲突大家都了解了,就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并且引发读者提出疑问的因素。
当读者的疑问被冲突引发了以后,最后一个步骤,在文章里面,作者会给出答案来探讨。
以上,就是一个序言的写法。
到这,咱们已经学会了怎么样写一个序言,以及金字塔结构到底是什么。
2.构建金字塔
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怎么样构建一个金字塔。
这本书有很多的黑粉,觉得这本书写得很烂,读起来很晦涩,不好用,所以讨厌它。
但这本书也有非常多忠实的粉丝,他们都是践行了金字塔原理之后发现,用金字塔原理写作,确实比自己乱七八糟的写,清晰得多,这部分人对这本书很忠实。
所以,我希望大家,在对这本书做判断的时候,先去践行,看看用他的方法,是不是比原来写的、想的要清楚。
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怎么样构建一个金字塔。
当你把这本书学完再去写作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大脑还是很混乱,并没有像你想的那样:因为学习了《金字塔原理》这本书,脑袋当中的每一条都非常清楚。
不会这样的,你写作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这样一个状态:你大概知道自己要写什么,但是又不清楚具体应该怎么去表达。
这时候,我们可以把你的状态分为两种。
第一种状态,你知道即将要完成的作品大概是什么样。
比如,你知道这个文章的金字塔顶端,会有一个句子,这个句子是文章的一个主题,你是知道主题的。而且你还知道这个主题,是读者脑袋中很多已有问题的答案。
当读者了解到,某一个背景发生了冲突的时候,就有了疑问,这个疑问就是你写作的动机,写文章就是为了回答这个疑问。
你还知道将表达的一些要点,可以利用你知道的这些信息,构建一个金字塔
3.自上而下
构建金字塔分为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叫做自上而下法。
自上而下一般比较容易,因为你开始思考的,是最容易确定的东西,是这个文章的主题,以及读者对文章主题的了解情况。你会在序言里面引导读者,重新温习一下对这个问题的了解情况。
但是你还不能马上开始写序言,应该先利用序言的结构,背景、冲突、疑问、答案,把你头脑当中的观点、论点、想法去梳理一下。
梳理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画一个主题的方框,这个方框是文章金字塔结构的最顶端,我们需要把主题放在方框里面。
比如我们的主题是“老板提出要把公司变成一个纯英文的办公环境”。
第二个步骤,你要去设想一下受众的主要疑问是什么?
受众的主要疑问可能是“公司变成一个纯英文的办公环境可行吗?能做到吗?”
你会设想,受众会提出的各种各样的疑问。
第三个步骤,想一下你的序言怎么写。
你的序言包括四个部分,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背景是公司以前是一个纯中文的办公环境,交代的是读者已经知道、不会发生疑问的一些事情。
比如,可以在背景当中交代一下,公司从什么时候建立,到现在为止,确实一直是一个中文的办公环境。
现在发生的冲突是:老板提出,我们应该变成一个英文的办公环境。
会出现哪些疑问?可行还是不可行?我的答案是可行。
当有了答案之后,第四个步骤就是跟受众进行一个提问回答的对话。
我的答案是“可行”,那么受众的疑问是“为什么可行?”
我要给出答案,1、2、3点,这个答案可能用演绎推理,也可能用归纳推理得出。
演绎推理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大前提是“所有好公司都是用英文办公的”,小前提是“我们公司也必须用英文办公”,结论就是“这样我们公司才是一个好公司”,这是一个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呢?我可以指出用英文办公的好处是什么,1、2、3点。这三点之间是有逻辑的,当我指出3点好处的时候,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应该用英文来办公”。
这是我在回答读者的疑问,跟他解释清楚1、2、3点。
对于我说的1、2、3点,读者还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一个好公司就应该用英文来办公?”我继续来解释1、2、3。
所以,整个过程就变成了一个跟读者进行提问回答式的互动,然后金字塔结构就可以建立起来了。
我们重新梳理一下这个步骤:
首先,你要想一下主题思想;其次想一下受众主要疑问是什么;第三个步骤,写序言,写出背景、冲突、疑问、回答;第四个步骤,跟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的对话,为什么你觉得可行,要给出答案;第五个步骤,对受众的新疑问,为什么第一点好处成立,重复进行一个疑问回答式的对话,这就是人的思维发展过程。
在一个比较短的文章里,我们不可能进行那么多层次的疑问回答式的互动,可能写到第一层回答就OK了,没有必要去进一步展开金字塔结构,这时候,只要把第一层想明白,就可以开始写正文了。
这个就是自上而下地构造一个金字塔。
4.自下而上
当然,对应的还有一个自下而上构造金字塔。
自下而上的构造金字塔,比较适用什么情况?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马上要开始写东西了,还没有想清楚金字塔顶部是什么东西,没有办法确定讨论的主题是什么,也不清楚读者头脑中的疑问是什么,不确定读者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遇到这种情况,就可以向下移动一个层次,从下一个层次去着手。
可以分三个步骤,组织你的思想:
第一个步骤,列出你想要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第二个步骤,找出各个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三个步骤,得出一个结论。
比如,我们分析一下自己身上最主要的问题在哪,接下来应该做什么,才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好。
这时,我的大脑中可能来回流窜很多想法,我的问题有很多:一方面我认为学习、工作、人际关系有问题,会把各种问题都列举出来,然后会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到。
某些问题可以包含另外一些,比如我和朋友吵了一架,心情特别不好,所以最近学习状态很不好,这个就可以归类到人际关系问题当中,还可以继续往上找逻辑。
有一些问题是自己主动造成的,有一种问题是客观无法改变的,我可以先把所有的点列下来,然后在他们之间找一个逻辑关系,把现在所有的想法梳理出来。
进而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下一步最应该做什么事情,应该先去改变那些自己能够掌控、主动造成的问题。
这就是大概的一个梳理过程,先把所有的点列出来,然后找他们的逻辑关系,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构建你的金字塔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