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余华的这部作品《活着》,内心百感交集,很不是滋味。我实在无法理解,一个人怎么可以活的那么惨,转念一想,这只是作者描述的一部文学作品,但是,余华是怎么忍心写下去的呢……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一位顽绔的地主阶级少爷,后期变成了生活悲惨的普通贫农,看到他早期沦落的时候,内心着实感叹,“果然老天对谁都是公平的”,后来他亡家,丧妻,白发人送黑发人……原来人生人死,是一件如此容易,变幻莫测的事情,生不是由我们说了算,死更不是。之前在网上看到一句这样的话,很多人把它作为了qq上的个性签名,”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如果让余华来解读这句话,会不会是:“生容易,活很难,至于生活,那很遥远…”
对于徐福贵来说,生活是什么概念,做纨绔子弟时候的嫖娼赌博,”无限风光“算生活吗?还是后来为了浪子回头辛勤做事,算是生活?我觉得都不是,这只能算是活着,还是无比辛酸的活着…
这个故事让人开始察觉到悲剧的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是他的儿子有庆兴高采烈的去医院输血救人,却因医生抽血过多意外死亡的时候。儿子死亡,清贫而安稳的日子开始走向终点…
"医院里的人为了救县长女人的命,一抽上我儿子的血就再不停了……那时有庆已经不行了,可是出来的医生说血还不够用.抽血的那个乌龟王八蛋,把我儿子的血差不多都抽干了.有庆嘴唇都青了还不住手……”等到有了孙子,名字叫的也很符合他当时的状况:苦根。一个非常机灵,懂事的孩子,但是命运正如他的名字苦根一样,四岁的时候因为福贵给煮了一锅豆子,撑了过去…
富贵和他的家庭一直在经历苦难,每次感觉到日子好过一点,真希望他们可以就此生活下去。而命运总是和他开玩笑,一次次熄灭生活的希望,以至于他的人生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咒诅,身边的亲人们一个个离去,最好只剩下一个老人和一头牛。
这部作品写成于1993年,在1998年的一次对余华先生的访谈中,他说:“我见到的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他拥有了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
徐福贵这个人有着比别人多很多很多的死去的理由,然而他活着。经受着人间的很多苦难,面临与一家四代人的生离死别,是一个痛苦致极的人,他本应该死掉,可他活着,甚至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正如作者余华自己所说的那样: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但是我觉得,人活着并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的。活着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有意义的是人面对活着这件事的看法还有态度。正如主人公徐富贵,他活着没有盼望,没有方向,像一个浮萍,随着命运的捉弄,起起伏伏,飘飘荡荡,他只是顽强的坚持了下来,而且也不得不去继续下去。面对生离死别,谁也无法逃避,中国有句话,未知生,焉知死,意思就是:活人的事情还没有弄清楚,活着的时候应该怎样做人还没有弄懂,哪有时间去研究死人的事情和该为死人做些什么?这话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你是从哪来的都不知道?哪里还知道将来死后往哪里去!所以很多年轻人,都再用这句话,解释自己应当趁着年轻,及时行乐。把能看的都看了,能玩的都玩了,能折腾的都折腾一遍,we are young,just for fun !接下来,就成熟了?其实苦难本身没有意义,苦难很多时候是负担的不必要的麻烦,如果可以不经历,谁愿意经历这些?余华先生愿意吗?一方面,人的苦难是自己作的,甚至其中不乏命运的捉弄。另一方面,是自己的视野太窄,容量不够,对于命运暗中赐予的礼物,没有足够的耐心去把它打开,文中的徐富贵属于前者。
生命当中包含着太多不确定性,确定性就是自然规律,比如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该做的工每天都会继续的做,自己还身强力健,大脑还在持续转动,不确定的太多了,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它随时都在变化。我们处于一个变化的时代,之前的人谁会想到马云会把淘宝做出来呢?这个网络世界,把人带到了一个更加变化中的世代,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你并不确定你的明天会怎样,这个世界睁开眼睛会怎样,它发生的改变,处于金字塔中下层的人很难看到。况且,命运再开开玩笑的话,在不在这个世界上,也难说。我的一个高中兼大学同学,在2016年的元旦那天,发了一条微博,新年要有一个新的开始,元旦第二天,在他额微博评论中,许多他的粉丝送上了蜡烛。。。。。。我很无法接受,一个自己熟悉的活生生的人,说消失就消失。所以,活着这件事,就是在不确定中,把握确定性,尽量让它充满乐趣。如果谈不上乐趣,至少找到可以让自己全身付出爱的对象。
为了活着而活着透露出一种苟延残喘的感觉,对苦难的逆来顺受,对人生的迷茫不定,这是一种最基本甚至是最卑微的人的存在形式。也许适用于那个年代,在当今,带着底线,带着信仰,带着对世界的一点点好奇,带着自己闪烁的梦想,不断进步的活着,这是我的看法。
曾经看过陈丹青先生的一个简短采访,记者问他,都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他怎么看,当时陈丹青先生很义愤填膺地说:“谁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中国人的信仰最伟大,那就是:活着。”其实余华的这部作品,最终想表达就是人活着不容易,很多苦难,有天灾有人祸,很多人为控制不了的,也躲不开的,那么要如何面对,那就是坚持信念:活着。余华的作品几乎都是冰冷现实的,曾经有人评论他说血管里流淌的是冰渣,不是热血。他的每部作品都有思考,虽然现实,但是都传递一个信息:活着的人要好好活着。
如果说成了生活中我们必须经历的环节,成了现实得以展开的依据,成了存在的基本内容,我们惟有接受它,如同一个伟大的母亲在爱中接受美丑不一、智商不一的孩子们;母亲如何不能选择孩子,我们也照样不能选择生活的幸与不幸,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服从生活给予的全部事实。而克服生活中的不幸,靠的也只能是生活本身——生活在生产苦难的同时,也生产麻木、幽默和乐观,后者使前者变得可以忍受。
但是人一定要思考,要做事,忍耐苦难如果可以成为财富的话,这是需要思考的。但是如果是因为丧失对生活的感知能力,而一味的忍受,不去改变,可能这就是一种懒惰的逃避了。人之本性是安于现状,长期的渐进的小苦难,若不去反省,就很容易变成滋生的温床,沉溺于“活着”这件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于那个年代的普通贫农来说,可能一头牛,俩亩地,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非常的祝福,但是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每个人对于苦难的感知能力不同, 一个女大学生,因为月花30000元刷淘宝,选择自杀。博士生,因为毕业论文在导师那里过不了关,选择自杀…
每个年代都有顽强的人,这是一种性格,这一定不是逆来顺受,而是能够以一种敞开的姿势去拥抱生活。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人的身上,起到的效果有可能截然相反。选择相信,选择持守,就是人最重要的品质。看到过一句话,乱世佳人里面的女主人公——斯嘉丽的一句经典的话: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人的脆弱有时候可能会超乎你的所思所想,但是坚强同样也是如此。当你感到自己背负重担,看不到前方的光芒的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往前走,怀揣信念,坚持下去。等回过头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竟然走了那么长的一段路。当一个人他足够坚强的时候,就不容易受伤,不会容易负面,苦难本身不具备力量,让困难迸发出价值的品格才是。这种品格不是说麻木到什么都可以接受,而是看清自己现在的状况,不论旁人的眼光如何,带着信心和盼望,迎接每一个新的明天。感恩生活对你的好,感恩身边爱你的人,感恩你可以为你爱的人付出情感,认认真真的,坦然无惧的去生活,拥抱每一个明天!
余华:《活着》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很早就看过余华先生这本《活着》,可由于太悲剧,我曾一度不愿再碰第二次。 说起来,最近第二次、第三次读这本书,是因为...
- “夕阳下,都叫福贵的老人和牛渐渐远去。黑夜从天而降,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像女人召唤她们的儿女,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