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苹儿(茵草芳菲)
不久前,老同学中贞健从外地给我邮来两本书,其中一本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余秋雨先生发表的文章很多,我又看了不少,但最喜欢的莫过于《文化苦旅》了。也不知是一种什么力量触动着我,把它读了一遍又遍,思考了一次又一次。却始终弄不明白,我是在读余秋雨的文章呢?还是在读中国的文化历史?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似乎在这位大师深沉的笔下,引发了种种连篇累牍的思索。是一种渴求?还是一种哀惋?是一种期待?还是一种诠释?我沉浸其中,探求答案。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确实写得引人入胜,十分精彩。他从文人的角度,带我们走遍了中国万里山河,千年遗址,并融贯古今。不仅有莫高窟的玄秘与圣洁,还有黄河文化的鼎盛与衰败;不仅有江南的秀美与清丽,还有寺庙的悠远与静穆;不仅有宁古塔的凄凉与悲伤,还有都江堰的千古与传奇。不得不承认,余秋雨先生果真是位历史文学大家,他的文字一如行云流水,达炉火纯青,有时婉约秀丽,有时却雄浑壮阔。尤其是语言的诗意化,叙事的故事化,更给这部美文以强烈的美感与震撼,引发了读者对文化的某种反思,甚至精神也得到了洗礼。
我感叹于余秋雨先生,他那张驰有度的文笔和豪迈中略带凄苦的哲语。是什么使得余先生笔下的文章能够气吞山河,博古通今而显得那样游刃有余?是一种阅历,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文化。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不见证着他那沧桑而深邃的足迹,就是这种阅历、修养和文化,造就了《文化苦旅》的不同凡响,独具风格的艺术特色。对于读者而言,欣赏余秋雨先生的美文,在很大程度上留给读者本身,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和文化省悟的自由空间。《文化苦旅》拂开了弥漫千年的历史尘埃,引领读者追朔到远古的文明源头,掬一棒最清的,感受它带给我们阗静中最沉重的呼吸。
千年文化,一场苦旅。我感受到了余先生在历史长河中的闲适与坦然,有寄情山水而悠然天地间的信天游唱与诗情才气,也有感慨风雨天柱山的萧条冷清。有游走江南小镇的雨巷情长,也有孤灯窗前夜雨诗情的苍凉寂寞。有历经磨难,风雨飘摇的天一阁,也有浸润苦涩国殇的龙华塔,还有忍着天寒日炙,艰苦行程中的阳春白雪与沙原隐泉……跟着余先生的脚步,我领略到了遗失在中国文化记忆中的悲与喜和苦与乐。
《文化苦旅》不是一本书,而是一种永远也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文化沉思。座座遗址,隐隐丰碑,却无不在默默诠释着中国历史文化的足迹,文明的伤痕。余秋雨先生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丰富的巨大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注进了新鲜血液,提供了崭新的范例。同时,也让我找到了写作的动力与灵魂。
人生也是一段历史,我们就是人生路上的一个过客。曲折漫长的人生路上,我们匆匆前行,回头望见那一排排脚印,总会有太多的遗憾,难免感到一丝惆怅与无奈。余秋雨先生为了寻找历史的足迹,跋涉于山水、遗址间,而我们为了感悟人生的真谛,跋涉在人生漫长的道路上,不断求索,奋发进取。身为炎黄子孙,我们的责任不是怀古、恋旧和评头论足,而是行动。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奇迹,谱写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世纪之行。我想,这大摡就是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之最终所求吧!
2018.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