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之群体共享
今天硬着头皮阅读了教学勇气的第四章。觉得特别烧脑。
现实是群体共享的。我们寻求的共同体模式是一个能拥抱、指引和优化教育的核心使命,也就是认知,教学和学习的使命,我们将从最具挑战性的教学概念的核心,教学就是开拓一个实践真正的共同体的空间,来寻找这一概念多方面的线索。
能全身心投入教育,拥抱教育,指引和优化教育,让学生和老师们真正轻松又充满兴趣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真的非常渴望这样的共同体模式,不要像现在都这么累,老师累,学生也累。
现实是共同联系的关系网,我们只有存在于这种共同联系中,才能认识现实。
我们都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谁也不能脱离了自己所处的现实。
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看起来像是孤立的,但是其实和很多人很多事物都是有联系的。比如我们和学生,和学生的家长,和我们的同样的单位的学生和老师,以及学生的家长,这些看起来好像是没有什么联系的,老师们都是谁教谁的学生,学生们谁学习谁的知识和本领。其实呢有很大的联系,比如我们要共同参与期末考试,以此来比较哪个单位的成绩领先,哪个落后,落后的找方法奋起直追。这些老师们共同托起了我们这个地区教育的未来。看起来是相互独立的,其实还是有联系的。我们可以通过一起参与共同的考试,通过学生成绩的分析,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情况,然后才能认识现实,认清自己前一段努力的成效,或者认识自己的不足,找出差距,找到原因,迎头赶上。
走向了解真正的共同体的第一步是理解共同体是现实的必然形式,它是一个所有生物共存的矩阵。我们把从现实的本质带来,我们怎样去理解它?只有亲身处于共同体中,我们才能理解现实。
真正的共同体是这样一个认知形象,既拥抱所有事物所依赖的生存巨网,深陷网中,又拥抱那些恰好对我们认知事物有益无害的事实。这个形象不但托起了人类的存在形式中的联系,无论亲密性、公民性还是责任性,还包括了我们与非人类的存在形式的隐性联系,它是一种有能力担负认知、教学和学习的教育使命的共同体模式。
比如我们老师生活在一个有学生、学校、还有和我们的同样性质的这样单位的一个巨网当中,我们逃不开这个巨网,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保障。虽然我们心中可能都有一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梦想,但是真正义无反顾抛下一切,挣脱这个巨网的人却并不多,大多数人还是甘于在这网中忙忙碌碌,乐在其中。
我们要拥抱我们依赖的这个生存巨网,虽然每天在这个网中上蹿下跳得特别劳累,重复着工作,一天又一天走上讲台讲课,走下讲台批改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我们还要拥抱那些对我们认知事物有益无害的事实,我们以教师的形象存在于这个世上,存在于学生的面前,我们和学生就构成了一个共同体,一起帮助学生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健康成长。我们和学生就形成了这个共同体,担负认知、教学和学习的教育使命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