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演奏家李灿祥的艺术人生

李剑昌


       “继承传统,立意创新。”是广东歌舞剧院琵琶演奏家李灿祥的座右铭。他60多年来秉承这一宗旨,或者说是带着这样的一颗初心,砥砺前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粤乐琵琶演奏流派中独树一帜,成果颇丰。

       李灿祥1940年出生于“广东音乐之乡”——台山市三合镇温泉墟。他的大哥李灿富是一位粤剧“发烧友”,是当地业余粤剧团的“文武生”,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扮演梁山伯。他童年生性好奇好动,时常跟着大哥到处去演出,跑前跑后替大哥拿衣服、送道具,对民间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他随时接触到各种民族乐器,以聪敏过人的天赋,学着大人们演奏秦琴、二胡、笛子,日子长了,居然无师自通地摸索到门路,进步神速。待至学龄时期,他已经基本上能够演奏完整的乐曲了,并在小学校园里“大显身手”。

       他初中进入任远中学就读,刚好成为民乐名师陈品豪(省音乐家协会首届理事)的学生。陈老师见他较有灵气,节奏感非常好,便重点让他学习琵琶演奏,严格地向他传授基本功。教的细致入微,如洒雨露;学的刻苦用功,快速成长。1958年就读台山工农大学兽医专业。同年冬,华南歌舞团(广东歌舞剧院前身)来台山招收乐师,陈老师通过向该团友人推荐,经考试后如愿被录取,从此走上专业的音乐道路。

       李灿祥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研究会首届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先后担任广州乐团民族乐团副团长;广东歌舞剧院舞剧团演出经理;民族乐团艺术总监、团长;中国广东歌舞艺术团团长。

 

创新:博取众长开拓粤乐

 

       1958年对于李灿祥来说,是事业顺利发展的开端。这一年,他有幸被华南歌舞团选为职业琴师;1960年,团里为提高乐队骨干的理论和演奏水平,公派他到上海音乐学院,随国乐大师卫仲乐、孙裕德习艺;1961年,他又被选送前往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刘德海、秦鹏章等琵琶演奏名家深造。他通过刻苦钻研,理论上打下扎实的基础,演奏上开拓了视野,集南北流派艺术精华于一身,更激发了创新的精神。那时,刘德海对琵琶进行改革,试图以钢弦取代传统的丝弦。李灿祥主动协助导师这项研究,多次往返北京琴弦厂,与师傅们共同磋商,反复试验,终于成功研制出“小鸟”牌(后改为“红旗”牌)琵琶钢弦,成为他参与琵琶演奏艺术创新的开篇之作。

       琵琶演奏艺术,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独特的表现力。近代流传的琵琶演奏派别众多,其中有无锡派、平湖派、崇明派、浦东派和广东派等10多个流派;而广东又细分为潮乐派、汉乐派和粤乐派三支。潮乐派和汉乐派的历史较为悠久,粤乐派则在近百年内才形成,其奠基人为何博众、何柳堂。前期的粤乐琵琶谱,多为何氏家族所创作或改编,是广东音乐典雅派的代表。由于琵琶的演奏技艺复杂高深、乐器制作工艺繁杂,故琵琶演奏难以在群众中流行。特别是高胡在广东音乐乐队中的崛起,也减弱了琵琶的影响力。此时,外省琵琶艺术飞跃发展,新曲目、新技法不断涌现,而粤乐琵琶艺术却停滞不前,只在乐队合奏或间奏中出现。

       李灿祥经过几年的进修,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得到全面提高。他回到广东,以“继承传统,立意创新”为宗旨,全身心投入于粤乐琵琶演奏艺术的振兴。上世纪70年代,他改编了《雨打芭蕉》、《纺织姑娘》等一批曲目,集南北琵琶演奏艺术精华于一身,丰富了粤乐琵琶演奏艺术的表现力。他正是凭着艺术实力和开拓精神,牵头与乐团同仁一起闯关,开创了粤乐琵琶以独奏、协奏形式登上音乐会的先河,为粤乐琵琶演奏艺术独树一帜。

       李灿祥当年看到,在粤乐的传统曲目中,虽然有些标名为琵琶谱,但均无标注指法和演奏记号,没有形成固定的琵琶演奏曲谱,演奏者只能在演奏中随意发挥,难以使琵琶的演奏水平提高和准确地表现乐曲的思想感情。因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曲谱也无法成为音像资料保留下来,令后人无从了解乐谱的演奏技巧,使粤乐琵琶演奏的继承和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他针对这个现状,迎难而上,经过反复钻研和实践,在他创作和改编的一批琵琶曲谱中,均规范、详细地注明了左右手的演奏指法,既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更达到让琵琶曲便于演奏和流传的目的。近年来,他整理编印了《粤乐琵琶曲集与演奏法》,为后来者全盘献出粤乐琵琶演奏技巧。

       李灿祥“闯”字当头,为了民族音乐事业的生存与发展,敢做前人没做的事,敢出前人没出的“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民族音乐演出市场受到冲击,他身为广州乐团民族乐团副团长,为此甚感焦虑。他认识到,单靠一把琵琶,很难改变民乐的命运,要振兴民乐,根本在于进行体制改革,决然提出团内体制改革方案和“宝塔式”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开拓新的演出市场,顿时引起同行的注目。1987年夏天,他兼任演出经理,组织民族乐团全国巡回演出“广东音乐专场”。其实,他这个“音乐演出经纪人”不好当,乐团将辗转京津鲁沪,行程万里,出发时间又仓促,无法派人打前站。此刻,他敢于担当,临阵不乱,废寝忘食地凭借一封介绍信、一个个电话、一张张电报,以及一大批各地的朋友,为乐团全程的演出排期、交通食宿等安排妥当,于出队伍发前解决了一切的后顾之忧。广州乐团民族乐团这次全国巡回演出取得成功,被列为一件大事载入广东音乐发展史册,李灿祥被誉称为“幕后英雄”,给各地音乐界留下深刻的印象。

 

创作:以我为主发展粤乐

 

         李灿祥在创作、改编、演奏粤乐琵琶曲的整个过程中,坚持“以我为主,广泛吸取”的原则,既继承粤乐质朴无华、内涵丰富的传统,又吸取北方乐曲粗犷雄健和江南乐曲华美流畅的长处,使其一件件作品粤味浓郁又充满着鲜活的生气,形成了独特的彰显个性的艺术风格。如《雨打芭蕉》末段,他采用了刘德海新创的“摇指”,突出刻画大雨滂沱的意境。在《平湖秋月》,他以音色清晰的泛音和人工泛音,宁静地表现了优美的湖光山色。在《纺织忙》,他则模仿古筝的演奏风格,把琵琶的吟、推、拉和琶音等指法有机配合,使乐曲更为生色。在《狮子滚球》,他一反粤乐传统的一唱三叹的风格,以快板节奏,配上北派琵琶武曲的扫、拂、煞、打和文曲的吟和摘,又运用了勒弦滑音等特殊技法,使乐曲具有刚柔相济、雄壮矫健的特色。而最能体现他的粤乐琵琶艺术深厚功力的作品,则是他的代表作:琵琶协奏曲《纺织姑娘》。

        广东音乐《织出彩虹万里长》,是杨绍斌以工业为题材的成功之作。李灿祥对它情有独钟,决心尝试将其改编为琵琶协奏曲《纺织姑娘》。

       内行人一直认为,以音乐表现工业题材有相当难度,这是由音乐的特征所决定。音乐重在表情,它通过表达感情来引起人们对特定生活情景的联想,用“以声表情”的方法来创造听觉艺术。由于声音不具备有形状和色彩等可视性,工业生产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单纯用音乐(特别是民乐作品)来再现工业生产过程是非常困难的。李灿祥知难而上,大胆尝试,在改编和演奏《纺织姑娘》过程中,正是通过运用音乐的艺术特征,不是直接去描写生产场面和生产过程,而是巧妙地抓住一个方面——人的心态和感情,并巧妙地通过人的情感来达到反映生产形态的目的。

       他是这样构思和实施的:乐曲的开头部分,以流畅的旋律,小快板的节奏,描写了纺织姑娘在生产劳动中的欢快心情。接着,乐曲在琵琶的高音把位上,用摭分指法轻巧地弹奏出一段连续进行的八分音符,巧妙地模仿了纺织机的律动节奏,展现了纺织姑娘特定的工作环境。随即,琵琶与乐队进行联奏,以切分节奏与前面规整的节奏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逐步将乐曲的感情展开。第二段,琵琶从奏出清新自由的华彩乐句,过渡到一段富有广东地方特色音调的抒情性慢板,以甜美的音色,运用左手推、拉、吟等琵琶特有的指法,模拟高胡的歌唱性旋律演奏,使乐曲表现出姑娘们为自己织出五彩缤纷的世界,而涌现出内心喜悦和自豪的激情。她们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进行紧张的忘我劳动,用灵巧的双手,织出那繁花似锦的生活。在最后的乐段中,再现了第一乐段的主题音调,但旋律的进行和演奏手法却有很大的变化。独奏部分的曲调以模进、移位和分解和弦的十六分音符快速进行,配以扫联、扫拂等琵琶特有的指法,形成了更为热烈的气氛。伴奏乐队则以丰富的织体烘托,造成强烈的对比。这时,独奏与伴奏交相辉映,将乐曲推向高潮,呈现出纺织姑娘那种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分秒必争、敢攀高峰的动人场景。整首乐曲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始终贯穿着一股积极向上和热烈欢快的情绪,较好塑造了纺织女工的群体形象,使听众置身于特定的审美环境中得到美的感受。

       1989年,李灿祥应香港市政局邀请赴港举办“粤乐汇萃”专场音乐会,琵琶协奏曲《纺织姑娘》成为压轴曲目。业界认为,李灿祥通过掌握音乐的特征,来改编《纺织姑娘》取得成功是一个很好的启迪,为人们在各种音乐题材的创作中走出一条新的道路,也佐证他所坚持“以我为主,广泛吸收”的创作原则本身就具有开创性。

       李灿祥创作、改编的音乐作品,形式多样,既有琵琶独奏、合奏、协奏,也有高胡、唢呐、木琴独奏、合奏、协奏,但必选民族乐曲特别是广东音乐乐曲。他认为,一支身在珠三角的民族音乐团队,如果不以演奏岭南文化瑰宝——广东音乐为主,就没有艺术个性,甚至失去存在价值;同样,一位身在珠三角的民族音乐作家,如果不将地方特色的作品放在首位,也很难写出广受欢迎的传世之作。

       多年来,李灿祥坚持“以我为主”的艺术观,既创作了民族管弦乐合奏《喜报迎春》,木琴与小乐队《水乡之春》,广东音乐小合奏《珠江两岸稻花香》,广东唢呐独奏《欢乐的羊城》,吹打乐合奏《环球响彻“东方红”》等各具特色的作品;又改编了高胡与乐队《平湖秋月》,琵琶协奏曲《纺织姑娘》,琵琶与乐队《平湖秋月》,高胡与乐队《惊涛》等一批广东音乐作品,均爱业界好评。他改编作品的特点与成功之处,且以高胡与乐队《平湖秋月》为例,来进行分析。

      《平湖秋月》是上世纪30年代粤乐大师吕文成的作品,乐曲流畅优美,被誉为中国民族器乐最佳名曲之一。70年代,李灿祥为传承我国民族文化精粹,挖掘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将现代审美灌注入传统粤乐,努力开拓粤乐新天地,而对《平湖秋月》进行重新编配。这首粤乐名曲流传了大半个世纪,其优美旋律在人们心目中已成审美定势。但粤乐本身的开放性、包容性和是代性的特质,也为乐曲的创新提供了可行性。他以中国传统音乐思维,在尊重、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吸收和运用现代多声部技法和多种表现手段进行创作编配,赋予了原曲新的活力。

       李灿祥通过分析,《平湖秋月》具有“静”与“净”的个性风格。所谓“静”,乐曲没有强烈的跌宕起伏,没有“快、硬、尖、重”的音乐形态。所谓“净”,体现在:一是编配手法要简约,处理好高胡与乐队的关系,避免杂乱无章和喧宾夺主的声部组合;二是高胡演奏手法要干净,避免太多的“加花”、过分的滑抺和炫技,克服突出高胡而把乐队作为一般伴奏的弊病,使高胡与乐队处于同等地位,共同塑造音乐整体形象。

        他在这个大前提下,对《平湖秋月》的改编步骤是:乐曲的引子由竹笛在弦乐碎弓中以朦胧的音色、自由节奏的倚音带出乐曲的特征音调,描绘了清风徐来、明月初升的意象。接着,扬琴和弹拨乐组合以慢起渐快的上行模进乐句,刻画了湖岸秋叶摇曳、随风起舞的情趣。此时,高胡以清亮明澈的音色,奏出了乐曲的主题,进入第一乐段。在人们熟悉的主旋律中,高胡与二胡、中胡等民族弦乐及大提琴的卡农出现,民族管乐奏出副旋律与其对位,利用音区音色的对比,展现了宁静的环境中也有心灵的骚动,人们荡舟于碧波与月色交辉相映的情景,别具一番诗情画意。这时,一段琵琶独奏的五声音阶上行旋律,将人带进第二乐段。调式的转换,随即高胡的主题变奏出现了,原来流畅悠扬的旋律顿时变得欢快热烈。高胡与乐队进行频频的“对话”,丰富的节奏织体,多彩的和声效果,多种变化的演奏技巧,将乐曲推向高潮,使“清风明月,天水一色”的美景与人的情感紧密交融。洞箫与低音弦乐慢慢地将欢快的曲调渐转向原主题情绪,跟着高胡独奏与竹笛的卡农,节奏变得舒缓,高胡平稳运弓以轻揉抹滑的指法,出现如歌行韵,在琵琶的泛音、弦乐十六分音符连奏,以及低音弓弦的衬托下,乐曲进入开阔舒展、宁静幽雅的境界,尾声在铝片琴的余音中隐去,一幅“一色湖光万顷秋”的画面仍在听众的脑海中荡漾。

       李灿祥对高胡与乐队《平湖秋月》的改编,数易其稿,数雕细琢,充分体现他对传统广东音乐的痴爱与执着精神。多年来,广州、北京、上海、香港、澳门、台湾和新加坡等地的民乐团均选奏此曲,深受行家与听众的好评。专家认为,《平湖秋月》经李灿祥改编为高胡与乐队协奏曲,既保留了传统精粹,又开拓了新的艺术境界,是当代民乐作品中的成功之作。同时,他还将《平湖秋月》分别改编成琵琶与乐队、古筝与乐队等不同的演绎形式,均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更体现他“以我为主,发展粤乐”的初衷。

       数十年来,李灿祥身在乐坛,笔耕不止,创作(原创与编配)丰收,发表和出版了不少专辑。近日,由广东筝友乐团编印的《广东器乐曲集·李灿祥原创版》,篇幅虽然不大,但都是他的得意之作,或称其代表作品集。

 

演奏:鼎力传承弘扬粤乐

 

       李灿祥爱业敬业,极为钟爱本职工作:琵琶演奏。他时常庆幸自己出生于“广东音乐之乡”——台山。他从童年开始,就接近乡间的文娱组(粤剧团)、音乐社和“八音班”,甚至参与其中。他之所以爱上民间音乐,正是受当时的演奏形式的“鼓动”:只见三五位乐手聚在“散仔馆”、榕树头或祠堂门口“玩音乐”,不用看谱,不用指挥,靠相互默契,一“玩”便是一两个钟头;而他站在一旁听呀听呀便上了“瘾”。他在这样的民间音乐环境的熏陶下接触粤乐,认识粤乐,爱上了粤乐,更爱上这种质朴清纯的原生态演奏形式,即“广东音乐五架头”。

       “五架头”这种演奏形式,说白点就是小组奏。它由五件粤乐乐器组成,是广东音乐最传统的演奏组合形式,但其乐器的组合模式也历经变迁。早期由二弦、竹提琴(琴筒用峰竹,前端嵌以薄膜木板的拉弦乐器)、横箫、月琴和三弦组合而成;后期则由高胡、扬琴、箫笛、秦琴、阮组合而成。“五架头”的组合,演奏难度较大,要求每件乐器的自身演奏不但要技法熟练、圆滑,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还要注意整体的配合、协调和平衡,根据不同的乐曲,作即兴“加花”,形成既有整体,又有相对灵活旋法的演奏风格。

       李灿祥怀着“鼎力传承,弘扬粤乐”的初心,与几位志同道合者,组成广东歌舞剧院的“五架头”演出队。他们是箫笛演奏家陈添寿,琵琶演奏家李灿祥,高胡演奏家黄观强,扬琴演奏家张珠,阮演奏家刘国贵。他们同是地道的广东人(其中陈、李、刘三位同是台山人),又是同期进入华南歌舞团的师兄弟,更是团里独当一面的乐队尖子。他们有着丰富的演奏经验,不但技艺超群,粤味浓郁,而且心灵相通,合作默契,在全国各地演出挥洒自如,令人叫绝。

       1994年4月,他们在香港沙田大会堂音乐厅举办“广东音乐五架头”专场音乐会。当天,偌大的音乐厅座无虚席,懂行、热情的观众对他们以传统演奏的方式,韵味十足地演绎每一首广东音乐,频频报以热烈的掌声。香港众多媒体给予高度评价,称之为“近二十年来民族乐坛的一次盛事”。

       1995年12月,他们应邀为香港的音像公司录制了一张“广东音乐五架头”CD唱片,被出版者推介为:“灌录此辑广东音乐经典名曲,以饷读者,使此等著名演绎不至成绝响。”唱片一时风靡香江,畅销海外,被业界誉称为“难得的音乐精品”。

       1996年5月,应台北市立国乐团邀请,李灿祥率队赴台湾参加台北市传统艺术周,演出广东音乐专场。这是有史以来,大陆的“广东音乐五架头”首次到宝岛献艺。他们为此作了充分的准备,五位演奏家各自尽显所长,当晚除了表演“硬弓五架头”和“软弓五架头”外,还有高胡、琵琶、喉管、扬琴、大阮、椰胡独奏和小合奏,演绎了《赛龙夺锦》、《娱乐升平》、《昭君怨》、《鸟投林》等22首广东音乐传统名曲。他们以高超演奏技艺,原汁原味地展示了广东音乐的风貌与华彩,以深情浓厚的乡音,征服了全场观众。当奏完最后一首小合奏《得胜令》后,全场顿时掌声雷动,全体观众站来高呼“点哥”(再来一首),他们只好返场加奏《蕉石鸣琴》。此刻观众要求“点哥”激情更高,他们又相继加奏了《金不换》、《青梅竹马》。这情景被记者们描述为:“这种热烈、轰动的场面,在这个高级音乐厅从未出现过。”

       音乐会刚刚降下帷幕,不少台湾同胞纷纷争着走向台前,向演奏家们索取签名或合照留念。台湾音乐界的反响更为激烈,陈添寿的十多支喉管和箫笛,黄观强的四把胡琴和李灿祥的特制秦琴,竟被狂热的观众当场全部索走。

       他们这次赴台湾演出,得到当地“两广”同乡会的大力支持。年近七旬的台北市台山同乡会理事长李瀚源先生,紧握着李灿祥双手激动地说:“我也是台山人,能在这里与来自家乡的音乐家们见面,太幸运了!”他用“台山话”与演奏家们说个不停,当他获悉家乡风貌翻天覆地变化时十分兴奋,表示争取有生之年回乡观光,正是:“音乐传递乡音,乡音连结乡情”。有位自称“陈大爷”的音乐活动家,全情贯注地为他们的演出全程录像和拍照。临别时,他将现场拍摄的600多张照片和演出实况录像带,专程赶到机场分别送他们留念。问及他为什么要这做,他答道:“我喜欢广东音乐!”

       他们在台湾期间,还应邀到电台接受直播访问,系统介绍广东音乐的历史及其艺术特色,并接受热情观众的提问,还应粤曲爱好者的要求,现场进行演奏有关的粤曲伴奏知识。通过他们的努力,这次赴台传播广东音乐的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对一位音乐演奏家来说,听众的“掌声”比“奖章”更为实在。李灿祥在数十载艺术经历中,得到了无数的掌声和鲜花。他以不骄不躁、不断摸索、不断实践的精神,曾多次应邀赴香港、台湾、澳门及马来西亚等地演出,保持了永不凋谢的艺术青春,直至近年仍然活跃于乐坛。

      2018年5月,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粤韵百年”音乐会,特邀“省港沪”名家——广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艺术总监李灿祥琵琶演奏家、上海民族乐团前首席高胡演奏家李肇芳、香港演艺学院中乐系主任余其伟领衔演出。在这场三地名家难得聚首一堂高规格的音乐盛会中,李灿祥以一曲琵琶独奏《狮子滚球》惊艳香江。同时,他还应邀出席粤韵百年音乐讲座,主讲广东音乐历史溯源。

       2019年4月,李灿祥又应邀参与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粤乐琵琶行万里”音乐会。他不但担任艺术指导,还先后在沙田大会堂文娱厅、油麻地剧院两个以琵琶为主奏乐器的专场中,展示其琵琶、秦琴那老练、娴熟的演奏风采。

       李灿祥在不断创新的磨练中稳步前进,早在上世纪60年代已是广东乐坛上出色的琵琶演奏家,更逐步成为琵琶粤乐流派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1990年录制了《李灿祥粤乐琵琶独奏专辑》开始,先后录制了一大批民乐和广东音乐专辑,推介了琵琶、秦琴演奏艺术,丰富了粤乐文献的宝藏。

 

辅导:志在奉献传播粤乐

 

       李灿祥,这位受启蒙于民间乐社的粤乐专家,切身体会到粤乐源于民间、其传承与发展的大平台也在民间。他深知,专业的粤乐演奏团队为数有限,而遍布城乡以及海外的民间乐社、曲艺社才是生力军,而业余社团客观上既在不断地广泛传播粤乐,又在不断地为专业团队发现、培养、施送人才。由此,他一直非常关注、支持业余粤乐团队,乐于深入基层去做辅导工作,特别是在退休后,以不图名利为出发点,在这方面作出大量有成效的奉献。

        在广州,他热心辅导多个民间音乐团队,为他们的乐曲进行编配,在排练现场细心指导,对乐手亲自手把手辅导,促使他们提高演奏水平,树立乐团在社会上的声望。广州东山国乐团在全省第九、十届广东音乐邀请赛中,演绎了他的得意之作—琵琶协奏曲《纺织姑娘》、《高胡与乐队—平湖秋月》、《喜报迎春》等以高分获得金奖。

在江门,他全情投入与成立不久的江门市管弦乐团,用较短的时间,将一台大型的“2007年新年音乐会”推向舞台,以成功演出而惊艳广东乐坛,推动了侨乡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江门日报》记者为此对他进行专访,发表大篇幅的专题报道。

       在台山,他将深深的爱乡情怀,寄托于对台山广东音乐团的辅导工作。台山是“广东音乐之乡”,“台山广东音乐”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见办好台山广东音乐团这个展示平台的重要性。他面对一班来自各行各业功底薄弱、水平不一的乐手,却经常从广州专程回来,用最大的耐心进行反复指导,让他们找到合奏的感觉,促进整体演奏水平的提高。多年来,该团在多项的重大活动中获得奖赏,为侨乡台山争了光。2007年,该团登上星海音乐厅,演奏了广东音乐合奏《欢乐的羊城》,受到省市音乐界的好评。这时,身为作曲、指挥的李灿祥才松了一口气:“我总算为家乡出了一点力。”

        在李灿祥辅导过的团队中,要说付出心血最多的,当数广东筝友乐团。甄月姿,是任职台山电信部门的古筝演奏“发烧友”,早年广约一班珠三角地区的古筝爱好者,在广州临时找个落脚点,逢周末聚集交流技艺,邀请李灿祥临场指导。待至2013年,她见参与人员越来越多,便与李灿祥商量,为这个群体起名为“广东筝友乐团”,自任团长,特邀李灿祥担任艺术总监。

       乡亲所托,筝友所望,令李灿祥难以推却。那时候,他虽年过古稀,但为了培养粤乐新人,乐于不计报酬,全情投入,履行职责。这班凭爱好、凭热情而聚集的乐手,水平不一,基础薄弱,个别人还要从音阶、音准学起。他面对现实,制定因人施教的方案,灵活地开展辅导活动。他既似慈父般平易近人,耐心指点,又像严师般从高从严,丝毫不苟,逐步促使乐手们共同提高演奏水平。初时,他与几位骨干花了不少心力,排练广东音乐《步步高》,演奏效果纰漏不少,未尽人意,然而大家确实已经尽力了。对此,他这位艺术总监没有灰心,乐手们也没有丧气,而是上下一心,知难而上。在他耐心的调教下,通过排练、演出合奏《喜洋洋》《珠江两岸稻花香》《春郊试马》《惊涛》《平湖秋月》《欢乐的羊城》等曲目,到后来成功排演大型协奏曲《梁祝》,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为乐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多年来,他们以零经费大力宣传、推广古筝演奏艺术和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以及组织慈善演出活动;他们的交流巡演足迹,遍及香港、澳门、北京,以及省内各大中城市;他们的演出舞台从山区小学直至广州星海音乐厅,影响面越来越大,受到业界的关注与好评。

        此刻,李灿祥并没有停止脚步。他以广东筝友乐团为平台,免费开展广东音乐知识讲座、秦琴与琵琶演奏培训班,吸引着大批爱好者参与,在这里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冼美莲是在广州工作的湛江姑娘,听同事说李灿祥为人和蔼可亲,便临场在旁观看他上琵琶演奏课,见到这位演奏家很耐心地指导学生。于是冼美莲壮着胆子向他提出想学弹琵琶,他随即说:“好!你想学就跟他们一样,免费教你。”冼美莲真是喜出望外,随即买了一把琵琶,每个周末都提前到位听课。教的认真,学的也认真,冼美莲进步神速,三个月后便加盟乐团在星海音乐厅演出了。

      人生最难得的是:童年爱好成为终生职业。李灿祥痴爱广东音乐,痴爱琵琶演奏,为传承与发展广东音乐和粤乐琵琶演奏艺术,数十年如一日,爱业敬业,坚持实践,勇于创新,撷取了累累硕果,也圆了他所追求的“继承传统,立意创新”的心愿。

 

                                                                                          2021年7月

                                                                                    写于台山市怡福苑

        作者简介:李剑昌,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曾任广东省台山市文化局创作室主任、台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6,302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563评论 2 3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3,433评论 0 3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628评论 1 26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467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354评论 1 27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777评论 3 38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419评论 0 25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725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768评论 2 31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543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387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794评论 3 30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03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05评论 1 25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741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946评论 2 33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