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是通过“看书、培训”这个方法来表达自己进步的状态。
但同样是培训和看书,不同人的收获是有差异的。同样的信息输入,却产生了不同的收益,为何同样是学习,有的人进步很快,有的人就进步很慢呢?
昨天早上跑步的时候,又想起了这件事,突然豁然开朗,让我明白了这不同收益的差异,原来这里问题源自对信息的加工方式:
有的人输入信息看到的是情绪,有的人输入信息则看到的是模型。
无论是听演讲,还是听培训又或是看书,这都是获取信息的方式,如之前思考,这并不是学习的全部,而只是信息输入的环节而已。
真正的学习=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实践反馈。
如此反复,就形成了学习的闭环。然而,我们大多数时候,在信息输入环节就停止了。
大部分的信息输入并没有促进了自己的学习成长,更多的是被本能劫持了,变成了故事,并收获了情绪。
没错,我们大部分的信息输入变成了本能成就感,信息输入后,没有进入大脑思考阶段,而是直接让本能转化成了情绪共振的故事。
在本能的世界里,所有的信息都是以故事的形态来解释和使用的,或者说只喜欢接收故事形态的信息,这最终就是看书和听培训只喜欢看有情节的和有情绪的。这都是因为故事是我们天生的舒适区,情绪是我们不需要思考的本能。
正所谓:听说过很多道理,也过不好这一生。道理在自己的大脑中并没有转化成促进自己成长的能力,而是被本能劫持变成了即刻预约的情绪故事。
如此,我们就要思考,我们看书的时候看的是什么?看出来什么才会对自己有帮助。
真正有效的读书应该是能够总结输出作者解决问题的模型,并因此通过思考和实践行动去把作者的模型应用到自己的生存过程中,真正起到促进自己进步的效果。
信息输入的有效性:一是内容的权威性,一是内容输入的模型,这缺一不可。读书是形式,摄取生存模型才是目的,仅仅是看故事书是无法达到成长目的的。
在有价值的专业著作中,即便是存在故事,也不过是对于模型的一个实践证据而已,我们更应该学会的是思考故事和解决问题模型之间的关系。并参考故事场景去践行找到自己使用的场景,这才是学习,这才是有效的信息输入。
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会出现大量的信息,这个时代学习并不是简单了,而是更难了。
学会甄别信息,学会提炼抽象模型,是这个时代进步者必备的能力。
本能看情绪,思考学模型,这是每个人成长中必须要认识到的学习认知,学会用思考来面对信息输入,从别人的认知中提炼参考自己成长的模型。毕竟,任何信息输入手段都是为了成长准备的,稍有不慎,我们就会在别人故事里,被本能情绪了。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