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我们与一家托管谈好了转让事宜,7000的转让费,托管的设备都能抵这个价格了,这是我脑中冒出的第一个想法,看着郑老师不断接到打进来的电话,我到有一种马上可以捡到便宜的紧张感。和我一起来看点的杨氏姐妹也有这种感觉,于是第二天就约好了办手续的事情。
但真正成交但还没有打钱的预感就越来越不好了。
1#403的房子是在当天早上的时间通过中介看的,总觉得应该还有一种选择。下午我要求两姐妹也一起去看一下,以便通过她们做出一个更好的选择。
她们看了也很满意,无论从那个角度说都比里面有优势,在中介帮忙砍价的时候,我们还特意在阳光城新界的小区里坐下来谈,分析来分析去,竟然做出决定的结果是:一区9#205。
个性中的弱点充分暴露出我在需要做出决定时的软肋,犹豫的决定,决定后的犹豫,常常成了我的一种习惯。我为什么在大事面前做不出正确的选择,而选择后预感哪怕不好,我也常常是逆来顺受。
杨氏姐妹也有我身上的这种个性特点,所以在是否是最好的选择面前拿不定主意。
所以合作者中个性的互补还是非常关键的,它甚至要比专业上的互补要关键得多。
当转让款转给对方时,我还念念不忘403,直到中介说已经租给工地的员工时才放了下来。
而事实的结果是依旧被托管的拿下了,这人还特别熟悉,也就是吴娟开的学思。
通过她和她老师的表述我基本还原了从她们角度的租房经历。
当时吴老师看过两套房子,一套是二区的7号楼,我也看过这套房子,因为业主已经把租房信息贴在了阳台。一个就是要转让的昂乐,因为转让费的问题没谈妥。
至于403按吴娟的说法是她通过网络找到了房东的电话。而在她的老师那却是另外一个版本:她在网络留了一个求租电话,竟然钓到了403房东的电话,运有时想挡都挡不住。
房东在外地,中介有人要定房子,房东借口拖着,其实是不想付这个中介费。
吴老师通过中介拿钥匙看房,中介不肯给。后来让她爱人出面才拿到了钥匙。看过房子,她分析到:真的房子离学校最近,沿街便于做广告,尽管在四楼,但其他托管也在类似的位置,他们能做我也可以做。里面的房子大小差不多,在二楼,但缺点是离学校远。迅速做出了决定:就选四楼了。
3500的价格也不谈了,就等房东回来把合同签了。
我们此时在做什么呢?
正在做着要不要选择的决定,甚至让中介把价格压到3000,如此,即便我们决定要这套房子的话,估计也不会是我们的菜。
这就是403幕后另外一个版本的选择故事。有时候选择就是因为确少干净利落,而失之交臂。
当然,即便我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后面还是会面临无数选择的结果。选择会让你事半功倍,但不会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