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夜享受了特色美食,体验了侗寨的烟火和浪漫,不知道我们是不是“得意”过头,很快遭到了打击——我和女儿肠胃不适,上吐下泻。
大约天亮时分,我在睡梦中感觉不适,醒来顿觉胃里翻腾,肚肠绞痛,冲进了卫生间。不一会儿女儿也醒来,恶心难忍也去卫生间倒空了整个胃。挨到起床时分,我身体有点虚脱乏力,女儿头昏昏沉沉无法起身,儿子倒“完好无损”没有任何异样。我带儿子下楼,他独自吃早餐,我无法咽下任何食物,出去给女儿买药。
民宿小哥给我指了路,但一路上没看到药铺,只能走几百米去到寨里的卫生站。挂了号,医生开了药,一共花了六七十,领到一盒肠炎宁和一盒三九胃泰,我只能咂舌:就这?!回去后给女儿吃了药(吃药又让她吐了一次),她继续倒头睡觉,不能出门。我虽然身体不适,但也不想“虚度”这点儿时间,拖着有点软弱乏力的身体带着儿子去侗寨“寻宝”。
侗寨坐落于山谷中,清晨的薄雾飘在空中,整个寨子朦朦胧胧。我们随意走动,不想来到了布艺博物馆,纺线、织布、扎染、刺绣、成衣,我们一一观赏,阅读文字记载。古老的工具,传统的工艺,成就出朴素又多彩的民俗风情,绵延成百上千年。我们不禁感慨,各个民族有所相通又自有特色,百花齐放,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曾经的灿烂已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出了博物馆,我问儿子,还记得侗寨建筑中最具代表的是什么吗?儿子想了片刻,记起是鼓楼。我又问他这里有几座鼓楼,分别叫什么名字,他很快回答:仁、义、礼、智、信,五座鼓楼。于是,我们决定来个“寻宝记”,寻访鼓楼。
我们最先走到昨晚走过的街道,想到前一夜大快朵颐下半夜上吐下泻的情景,不由得自嘲。儿子说肯定是他最后吃的一碗热汤牛肉面拯救了他的肠胃,而我跟女儿只知吃香喝辣灌冷水,如此酿成大祸,我觉得他的分析不无道理。
很快我们路过昨晚热闹的那座鼓楼,眼前的样子跟昨晚判若两楼,昨晚的烟火气息早已经飘散到半空与寒冷的薄雾汇合,“人去楼空”,冷寂而落寞。我们仔细观看木质的柱梁,辨认出这是“信团鼓楼”。圆木柱子斑驳甚至开裂,显出沧桑,然而遒劲挺立,历经风雨不摇。上面层层塔楼台阶似的拾阶而上,慢慢隐入薄雾,雕梁画栋被年岁蜕去颜色,只剩下灰白,与晨雾倒相得益彰。塔楼上面每一层每一面都盖着几排青灰色的瓦片,屋檐似的,瓦片下面有像门楣的一整方木片,上面画满彩绘:侗寨人民安居乐业,载歌载舞,一派祥和。屋檐两头兀立着各种动物抑或神兽的雕刻,尽管失了颜色,但张牙舞爪威力不减,依然恪尽职守,力守塔楼、永保寨民。沉寂的塔楼肃穆地矗立在街边,并不十分显眼,如同历经世事的老人,看世事变幻,看形形色色的人群来了又去,去了可能再也不复返。
据民宿小哥介绍,五大鼓楼分别代表侗寨里的五大家族,传承已有几百年。我们随后寻到了智团鼓楼,而后依次礼、仁、义鼓楼。所有鼓楼建筑风格一致,只是雕刻、绘画、题字等略有不同,寻起来也不费劲。每个鼓楼都挂满了锦旗,不难看出他们每年都要举办各式活动以庆祝、娱乐。我不免在脑海臆想那节日场景,必是歌舞欢载,鼓声擂动,人声鼎沸,盛况响彻山谷。
寻访完鼓楼,我们走出主景区,走过几阙水田,缓步向山边观景台走去。站在半山腰的观景台上,仿佛自己是置身景外的画师,把远处的千年侗寨一笔全部装进画布里。山谷中的古老侗寨错落着,还未散去的薄雾想把它隐去,把它装扮成世外桃源,不让人打扰。几片绿色的水田似乎又无意隐藏自己,展现出生机与活力,连接寨子与外面的世界。
世界是如此美妙,旅行亦是如此欢欣。再见,美丽的侗寨!